央行新政藏汇于民 宽货币紧信贷峰回路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6:2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孙 铭 北京报道 4月13日,央行宣布调整我国外汇管理的相关政策。在公布的六项政策中,其中有三项涉及放松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同时还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可采取各自方式,按照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相关境外理财投资。
“这年头,外汇不是好东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分析说,“央行这项政策,实际是‘藏汇于国’逐渐转变到‘藏汇于民’。” 藏汇于民 在公布六项政策的同一天,央行公布了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 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再次激增。2006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2.8%。今年1-3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562亿美元,同比多增70亿美元。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多增49亿美元。 “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反映,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上鼓励出口、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说。 夏斌认为,外汇储备激增,对我国总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有负面影响。巨高外汇储备,意味着相对应的国民储蓄从国民经济运行中沉淀下来,没有参与国民经济的运作。而国内“三农”问题、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紧张问题,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居高,社保体制缺口巨大,改革中尚存诸多解决历史痼疾的巨额资金缺口问题等等。因此对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来说,此时以较低的利率借钱给国外政府使用,在总体经济效率上是一种浪费。 而且,外汇多,经兑换后被动增加了货币供应。尽管央行可采取对冲操作,收回多余货币。但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对冲量不足,易引发国内通货膨胀,当前直接的压力是房地产资产价格的上升;如果对冲量激增,一是政府利息成本提高,二是推动市场利率上升,在升值预期下外汇迅速流入,又抵消了对冲效应。而如果采取过高的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手段进行调控,则商业银行利润受损,影响银行改革的进程。 对央行13日公布的政策,夏斌认为是国家缓解外汇储备过多带来的压力、“藏汇于民”政策的体现。 但对于政策的效果,宋国青认为还需进一步观察。“央行公布的这些政策,使居民可以更方便地持有外汇,但是如果大家都预期人民币升值,谁还愿意持有外汇呢?”宋国青分析,这项政策本来是为减轻国家储备,增加居民持有的外汇储备,但居民如果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话,这项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外汇存款大幅减少,居民确实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今年第一季度末,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589亿美元,同比下降2.6%。1-3月外汇各项存款增加66亿美元,同比少增13亿美元。3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增加9亿美元,同比少增0.5亿美元。 缓解宽货币紧信贷 “央行的这些政策,表面看是为了减轻国家外汇储备压力;如果进一步分析,减轻国家外汇储备压力,也为缓解‘宽货币、紧信贷’形势带来了治本之策。”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说。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宽货币的形势依然严峻。2006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 虽然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紧信贷形势略有缓解,但如果时间序列放长一些,紧信贷的趋势依然明显。 夏斌分析,从2002年中期以来,因2003年经济局部过热,贷款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货币供应增长速度。2004年年中尽管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货币供应增长,由2004年的14.6%上升到2005年的17.6%,增长3个百分点,但人民币贷款增长率却直线下降,速度甚快,由2003年的21.1%下降到2004年的14.5%。2005年更下跌到13%。货币与信贷反其道而行之的走势,在2005年底呈现明显的喇叭型。如果从反映企业获得贷款难易程度的贷款利率分析,在全社会货币供应充裕的情况下,2005年全国银行贷款利率没有下浮,而是近50%的贷款实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浮,这也是紧信贷的一个有力证据。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宽货币紧信贷的状况,今年早些时候,夏斌就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两条政策建议:一是提高非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二是配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需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而央行出台的这些政策,实际也是这种思路的反映。 夏斌说,“中国应该改变过去宽进严出政策,适度放宽流出管制。在大致测算国家适度外汇储备量的基础上,对超过部分,应该继续实行‘藏汇于民’与实施‘走出去’方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