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央行调整外汇管理政策 > 正文
 

QDII放行 资本大国热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09:2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高凡 马宜 杜艳 上海、北京报道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在接近4月14日零点的时候被宣告放行。此时,在地球的那一边,国际各大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已经相继离开办公室,去度复活节假期了。

  4天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开始他的美国之旅,美国总统布什已经宣称,中美贸
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双方的讨论之中,市场正在猜测,人民币是否还将大幅度升值。

  在这样一个时刻,中国境内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分别获得了在境外投资股票、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等不同的投资权限,为将在20日举行的两国元首的高峰会增添了新的意味。

  “现在我们看到了解决方式”。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美国

财政部副部长亚当斯对此回应谨慎。他说,中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我们将敦促他们加快步伐”。

  零点行动

  在很多投行分析师和外汇交易员眼中,上周是人民币汇率走势最让人看不懂的一周。

  早在4月5日,渣打银行上海分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就认定,在下一周甚至当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0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当天,外汇交易中心场外市场收盘价逼近这个重要的心理关口,收于8.0087。

  但是,很多交易员没有料到,4月10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仅仅在周一小幅升值之后,随即掉头向下,13日更是贬值0.16%,这也是自去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单日跌幅首次突破0.1%。

  同一天,股市大跌。

  QDII悄然而至。 央行选择在接近14日零点时发布这一消息,也颇费心思。而央行在其网站正式公布相关文件,已经是14日晨。这距离国家外管局高层官员最早吹风“正研究适时推出QDII”,已经过去18个月。“我一直在参加讨论QDII的事,但是也没有明白为什么昨晚这么晚发?”4月14日,一些参与讨论QDII的业内人士说。

  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使得市场人士把目光又聚焦于央行。一位股份制银行市场人士透露,在12日的询价交易市场,人民币8.0070元和8.0065元处出现了大量的美元买盘。“中行是美元的最大买家。”该人士称“中行没有理由大量买进美元”,不排除“人为因素”。因此,他猜测,中行极有可能根据央行的意思行事。

  左小蕾说,QDII放行与她的预期是一致的。“一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增大,外汇积累越来越高,已经形成货币幻觉,必须要解决;另一方面,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在加剧,中国的利差不可能短期内解决,这对双方发展都不利。”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一直呼吁QDII 放行。他说,这项政策可以为国内机构和公众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资金的有序流出也可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根据央行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8751亿美元,居世界第一。3月份,中国外贸顺差高达110亿美元。这也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为美国向中国继续施压提供了依据。

  作为自2002年开始实行的宽出严进外汇政策的延续,在放行QDII的同时,国家外管局同时宣布了将居民个人购汇总额提高至每年2万美元等另外三项外汇政策调整措施。

  即使在汇改之后,央行也面对左右为难的尴尬。持续的顺差使得央行不得不买入大量美元,并且投放基础货币,这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在宣布QDII放行的第二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系统将于4月24日正式上线运行,届时,工行、建行、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等54家会员单位可开展外汇掉期业务。

  花旗集团驻北京的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这也有助于减轻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压力。市场对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将扩大,这可能扩大波动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说,现在放行QDII是真正落实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的外汇管理政策,不仅可以改善我们国家的外汇资产的收益,而且可以分散风险。

  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8.0163。询价系统收盘于8.0180,最高价报于8.0190,最低价报于8.0136。一家外资银行的交易员说,美元兑人民币没有表现异常,市场也没有对央行的新政策作出过度反应。

  权衡之下

  就在上个月初,中国证监会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曾表示“我们需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与接受程度。”因为实施QDII,等于是把资本放出去。

  股市对于QDII一直非常敏感。而决策层放缓QDII也考虑到了国内资金流向海外给中国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4月13日下午,沪深股市出现了今年单边向上行情中的第一次大跌。其中,上证指数跌27.8点,深成指也有64.36点的跌幅。

  但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此时推出QDII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不会有大量资金离开国内。这不仅因为香港股市尤其是H股近期已经涨了很多,目前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吸引资金流入境内,而且因为QDII在开放额度上将是有控制的。

  渣打银行的王志浩认为,与银行利用人民币投资相比,基金公司利用外汇投资要承受更大的风险。而保险机构也仅仅被允许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资产。因此,QDII对H股的影响是有限的,至少在外管局放松管制允许股票投资之前是这样。

  而国家外管局最终公布的新政策,与一些部委的初衷也并不一致。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称,股市投资没有被列入保险机构境外投资范围,“这确实与我们的想法有出入。”保监会将在下周与央行进行具体协商,而股票投资被列为讨论的重点。

  在研究了QDII 的三项政策之后,一些学界人士表示,他们并不认为外管局此举等同于QDII放行。

  QDII最大的特点人民币资金,尤其是来自于个人或企业的私人资金,通过基金公司购汇,然后在境外用外汇投资,境外投资实现收益后,再到境内结汇,实现人民币收益,这是一个迂回曲折的途径。

  一位不具名的学者说,央行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只是为QDII做了一个铺垫和准备,但真正的QDII要比这六项的力度要大一些,年内QDII应该水到渠成。

  在新政策中,只有银行获准集合人民币资金购汇进行海外投资,同时,只有基金公司等证券经营公司被获准投资包括股票在内的证券投资组合。

  上述学者因而发问:按照外管局的新政策,你有人民币资金,就能投资港股吗?

  这位与外管局保持密切联系的学者透露,对于QDII,商务部和证监会都有些看法,这也是央行为什么没能一步到位推出QDII的原因。

  实际上,新政策明确获准投资的机构需要符合条件,并且“在一定额度内”,一位外管局人士称:“对于一定额度的限制是个阶段性的安排。从别的国家的经验来看是会逐步取消的。不过他说,不知道要过渡多长时间,也还无法确定额度如何核定。”因为要各个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协商,具体的细则现在还在制定之中。

  王志浩也说,现在还很难去衡量QDII放行能为人民币减压多少。这将取决于配额的规模,取决于银行、基金公司能以多快的速度推出他们产品,也取决于外汇资产的零售需求。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曹红辉也表示,需要特别关注QDII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资本项目不开放,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反过来国际资金可能会利用已经开了的通道大规模流出。

  资本之梦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现在中国并不是一个资金短缺国,因而,全球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获得全球化的综合运作能力,这涉及到14万亿元人民币的居民储蓄,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么大的资产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

  QDII放行之后,中国的金融类资产也开始了全球化配置的进程。

  实际上,中国资本海外投资的实践在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展开。从中海油并购

优尼科的失败,到联想收购IBM 的笔记本业务,都体现了这种尝试。

  今年3月末,联合国发布的“2006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发展概览”称,2005年,在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长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中国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国。

  而中国商务部也预测,从现在起到2010年,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将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 200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已达到 50亿美元,同比增长72%。

  不过张燕生说,QDII仅仅是个试点阶段,主要还是本地化的阶段,逐步提高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因此,QDII是作为参与下一阶段全球化运作的开端,离大规模的全球化的资本运作阶段还为时尚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余维斌说, QDII的放行和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境外投资,两项措施是有共同效用的,从近期视角看,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不同的是,直接投资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动机不是特别强烈,效果不明显,但是进行证券等的投资,对于经济单位是很有动力的。

  4月14日,央行宣布QDII放行后的第一天,股指在前一天大跌之后重新上扬,上证指数收于1359.56点,上涨27点,两市A股共成交302亿元。市场似乎在以自己的方式证明着中国资本的后劲。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9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