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洞庭水殖"精耕"41万亩天然湖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03:0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碧君

  洞庭水殖(600257)大股东在保持无偿注入近亿元资产的基础上,日前决定单方面增加送股份额,该公司流通股东在实施股改后每10股将变为14.1423股。洞庭水殖董事长罗祖亮认为,提高对价有利于进一步协调股东关系,提升流通股东股权价值。他表示,公司拥有41.3万亩天然湖泊资源优势,完全可能成为中国最大、最好的淡水养殖企业。

  据介绍,洞庭水殖地处洞庭湖畔,这里是国内天然湖资源丰富的地区。该公司目前已拥有洞庭湖畔面积在1万亩以上、可用于大规模水产品养殖的天然湖面积最大的前六个湖中的五个湖,并在2004年收购了安徽境内面积达17.8万亩的黄湖50年使用权,从而使公司总计拥有多达41.3万亩的天然湖泊使用权。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洞庭水殖拥有的天然湖水域面积(30至50年使用权)和淡水鱼产量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名列第一。

  洞庭水殖有关负责人认为,41.3万亩天然湖泊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可以说是不可复制的优质自然资源,未来增值潜力巨大,增值潜力一是来自拥有的大湖水域,二是公司大湖养殖的淡水鱼产品。公司拥有的养殖湖面,处于工业不发达地域,基本没有直接受到工业污染,水质环境标准较高,均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这类水面在国内相对较少,而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养殖的大湖面则更少。与精养鱼池养殖的淡水鱼比,天然大湖规范养殖的淡水鱼产品环保标准高,大湖养殖鱼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公司水产品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目前,水产品养殖已成为洞庭水殖主营业务收入中比重最大、毛利率最高、利润贡献最多和增长最快的主导产业。此次股改,第一大非流通股股东无偿注入的是用于扩大水产品养殖规模的1293.5亩精养鱼种培育池,将成为41.3万亩大湖水面的主要鱼种配套基地,较大程度上满足公司规模扩张和养殖结构优化对鱼种和精养鱼种培育池的需求,支持公司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未来几年,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将继续来自大湖淡水鱼养殖,多年积累的科研、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将大湖淡水鱼养殖最佳密度提高到单位亩产量300斤左右的好水平,并使水产品毛利率继续保持50%以上的较高水平。2006年到2008年,公司淡水鱼养殖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提高养殖密度,改善养殖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二是优化养殖结构,提高优质、高附加值品种鱼的放养比例,提高单位产量的产值和产出效益。到2007年后,公司还将择机继续收购和扩大养殖湖面,2008年以后的业绩增长将主要来自新收购的养殖湖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