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卢克群:2006股市--适度上涨将成市场基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9:21 中国经济时报

  --前瞻2006中国股市(二)

  卢克群

  随着泡沫的大幅消减,国内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急剧下降。有关材料显示,截至去年2005年12月末,以去年三季度业绩计算,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18倍左右,上证50指数和深成指
市盈率均低于12倍,228家G股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1.06倍。

  因此笔者认为,在宏观经济、股市政策、市场变革等多重因素的促动下,2006年国内股市将最终走出徘徊态势,表现出“相对稳定、适度上涨”的运行格局。

  一、宏观经济将维持快速增长,为股市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各界对经济增长的担忧较多地源于“净出口规模缩小”,从而使得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减小。客观地讲,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必要,2006年国内出口贸易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预计会有所回落,出口对GDP贡献有所下降可能难以避免。

  但是,“三架马车”中的国内消费将强势增长。为缓解过剩压力,宏观调控将更加着力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通过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来扩大大众消费需求。

  就投资而言,设备投资在经历一个高涨期后会有所减缓,汽车等重要消费品领域的投资也会随着生产能力的过剩而有所下降,整个社会的投资冲动可能有所减弱。但应当看到,在新的产业格局中处于先导位置的住宅、城市基础建设等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这些领域的投资将带动整个社会的投资维持在一个适度增长的水平。同时,能源、交通等瓶颈行业的投资在近年仍将保持较大增幅,据有关机构预测,今后5年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投资将超过12万亿元。另外,装备工业、高技术产业和农业的投资也将保持较快增速。总的来讲,2006年,国内投资仍将保持适度增长态势。

  因此,笔者估计,今年国内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达到9%左右,GDP总量有望超过英国,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第四大经济体。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客观上要求一个发达的股市与之相适应,弱小的国内股市与强大的实体经济实在难以匹配。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将促使我国股市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制度性变革将确保股市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股权分置改革将会在年内顺利完成,股市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修订的《证券法》和《公司法》正式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股市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也有望出台,股市的法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高风险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稳妥推进,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设立并正式运作,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将真正落到实处。市场做空机制有望在年内建立,股指期货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将指日可待。单边市的弊病有望根除。制度变革必将显著改善国内股市的生态环境,从而确保股市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入市资金趋于宽松,股市供需有望实现良性互动。

  从整个社会的资金配置看,大量的资金仍然聚集在银行体系,而银行投资和运用资金的渠道有限,导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存差达到9万多亿元。在巨大存差的影响下,造成了银行存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倒挂,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然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运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因此,从大的政策导向上讲,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股市的支持力度,从而引导社会资金向股市合理转移,有利于逐步改变目前“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的不合理现象,增加股市分配资金的能力与规模,从而有效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人民银行2006年工作会议确立了2006年M2和M1增长目标分别为16%和14%,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态势,这为股市资金供给的增加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整体资金环境。同时,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将明显增强,保险和社保资金已经打通了直接入市的通道。随着宏观调控下各地楼市走向理性,楼市资金有望回流股市,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的资金也将明显增加。特别是随着审批节奏的加快,QFII资金目前已成为新增入市资金的主力,对股市投资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容小视。

  在新老划断的情况下,质地优良的企业将在年内优先上市。相对于以往的上市公司,这些新上市公司股份的流动性更强,股权结构更趋合理。同时,一批极具投资价值的大盘蓝筹股也有望登陆国内股市。近日,A股市场向国外战略投资者开放,允许境外资金战略投资G股和股权分置后新上市公司,这项政策的实施将给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从而有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四、2006年股市不乏上涨题材。

  2006年应当是不乏股市题材的一年。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将推进,
人民币升值
预期依然存在;权证等新的投资工具将使市场交投更趋活跃;低廉的股价已使得一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高于其市价,全流通提供了更便捷的退出机制,降低了收购成本和整合风险,举牌收购将可能频频发生。同时,“T+0”交易,
封闭式基金
“封转开”无疑都将给市场以遐想。

  “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趋势的转变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只有哪些先知先觉者才会“先市场之动而动”,从而引导市场走势。当前,在投资价值彰显而众多投资者仍在驻足观望的市场背景下,QFII进入股市的热情却在高涨,如果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适时跟进,这或许是启动2006年股市上涨行情的前奏,从而奠定市场“相对稳定、适度上涨”的基本运行格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