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上市公司2005年半年报 > 正文
 

半年报点评:扬子石化-欲做一流石化产品供应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07:56 中国证券报

半年报点评:扬子石化-欲做一流石化产品供应商

  记者 杨丽 南京报道

  扬子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000866)今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的经营业绩继续稳步增长。报告期内,扬子石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705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317856万元,净利润233202万元,净利润增幅为35.92%,每股收益1元钱。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在2004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董事会有信心带领员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脚踏实地,扎实工作,
向“成为世界一流的石化产品供应商”的公司目标愿景开拓前进。

  合资合作渐入佳境

  2005年6月28日,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告:以6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核心的扬巴一体

化工程9套化工装置全部试车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营。扬巴一体化工程的成功投产,在改变国内化工产业格局的同时,也为扬子石化插上了再次腾飞的翅膀。

  1994年,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公司首度牵手,双方合资成立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责任公司,由此开创扬子石化合资合作的新纪元。2000年12月,扬子石化再度与德国巴斯夫公司携手合作成立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并运营以60万吨乙烯装置为核心的9套先进的石化生产装置——扬巴一体化项目。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和德国巴斯夫集团以50对50的股比共同出资设立,其中扬子石化持股10%。扬巴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29亿美元,是中国第一个完成审批程序、进入实施阶段的大型石化合资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德合资项目。

  扬巴一体化工程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清洁工艺,其上下游装置的有机结合,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2004年底,工程基本实现机械竣工,并于2005年1月向客户交付首批产品。2005年6月28日,以6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核心的扬巴一体化工程9套化工装置全部试车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营。该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有高压聚乙烯、合纤原料、丙烯酸、丙烯酸酯和碳一精细化学品等170万吨高质量的石化产品投放市场,从而改变目前国内石化行业的格局。

  业内人士分析,扬巴一体化工程的大部分产品与扬子石化形成互补,部分产品属于国内紧缺产品,扬子石化和扬巴一体化工程有两个主要产品重叠,低密聚乙烯(LDPE)和乙二醇(EG),但按照相关协议,扬巴公司与扬子石化重叠的产品将由扬子石化经销或代理,同时,扬子石化同时拥有扬巴工程10%的股权,因此扬巴工程的竣工只会更加凸显扬子石化的大化工基地的规模优势,而不会加剧同业竞争。

  技术改造更添实力

  除了大型合资合作项目的建成投产,不断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也为扬子石化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004年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对扬子石化140万吨/年芳烃改造工程可研进行了批复,同年4月6日完成了引进技术合同的签订,9月份完成工程基础设计,开展长周期设备技术交流和设备订货工作完成场平工作,并实现主体工程桩基开工。

  2004年12月20日,扬子石化加工800万吨/年含硫原油改扩建工程工程基本全面建成。160万吨/年延迟焦化、7万吨/年硫回收、气体脱硫以及酸性水汽提装置于报告期内相继开车并投入生产运行。

  几乎与此同时,扬子石化扩建45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线正式启动。该工程总投资17.8亿元,由美国英威达公司提供专利技术,中国石化工程公司承担装置设计,预计2006年三季度建成。据了解,扬子石化PTA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45万吨,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完善,目前年产量已经超过了70万吨。扬子石化表示,在此基础上扩建45万吨生产线,不仅将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为国内化纤工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并且以较低的产品成本抵御国外生产商对我国PTA市场的冲击,对促进我国化纤工业健康发展,巩固国有企业市场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抓紧实施技术改造,实现持续有效发展”是扬子石化200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公司2005年业务发展计划,140万吨/年芳烃改造争取年底建成中交,45万吨/年PTA改扩建工程实现10月份压缩机厂房建成和大件吊装完成,11月份P3总降电气设备安装完成;做好18万吨/年环氧乙烷和12万吨/年丁二烯扩建项目的前期工作;滚动编制未来三年发展计划和“

十一五”发展规划,尽快完成三轮乙烯改造方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