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关注格林柯尔系走向 > 正文
 

科龙财务游戏令会计师大开眼 任意调控无所不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06:0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在上市5年多的时间里,像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这样几次更换会计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着实罕见。而在全球知名外资会计事务所相继与其分手的过程中,科龙电器的财务游戏也令会计师目瞪口呆。

  调控三项费用

  2004年的亏损,是科龙电器1999年7月13日上市以来的第三个亏损年,也是顾雏军2001年底入主之后的第二次亏损。按照郎咸平教授的分析,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就没有盈利。如此一来,几乎是说科龙电器早就该被退市处理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龙电器这几年的利润率基本持平。在这种情况下,科龙电器的净利润变化如此之大的真正差别,在于各年度计提的费用不同。仔细阅读科龙电器2002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当年的坏账准备转回约0.5亿元,存货减值准备转回约2.12亿元,冲回广告费7900万元,维修费拨备相对2001年度减少计提约5000万元,合计约3.9亿元。郎咸平就此指出,如果2001年没有这些坏账准备,以及照常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和广告费用、维修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扭亏为盈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并没有盈利。也就是说,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的财务处理的话,它应该最起码早就被披星戴帽了,甚至退市处理。

  很多人都知道,科龙电器在顾雏军2001年底入主之后的2002年即扭亏为盈,被郎咸平教授认为是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形成巨亏后的产物。巧合的是,科龙电器2004年的亏损再次与三项费用密不可分。注册会计师孙旭东对科龙电器已经跟踪了很长时间,是为数不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财务人员。他说,科龙电器2004年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远高于同行的三项费用。2004年,三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科龙电器为22%,青岛海尔(资讯 行情 论坛)、格力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和美的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分别约为9%、14%和16%。

  假设科龙电器2004年没有增加约7700万元的存货与应收账款拨备,三项费用占比仍旧高达21%。事实上,即使不考虑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因素,科龙电器2004年第4季度的管理费用仍然比前三季度平均值高出8593万元,而这并非季节性因素在起作用,因为该公司2003年第4季度的管理费用比当年前三季度平均值要低1571万元。而如果以1998年、1999年、2000年24%的平均费用比例,对科龙电器2001年、2002年进行同比还原的话,可以发现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的净利润根本没有好转。

  虚增收入和虚减成本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4季度有高达4.27亿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其中向一不知名的新客户销售就达到2.97亿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审计时仍然没有收回。经过对科龙电器年报的详细分析,孙旭东基本认定科龙电器涉嫌以虚构收入的手段增加利润。

  除了虚增收入之外,虚减成本现象在科龙电器2004年报中也比较明显。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产品边际利润受压、原材料价格下半年急剧攀升,是科龙电器解释亏损的两个理由,公司承认未能透过提高新品价格完全抵消成本上涨的影响。但从利润表来看,下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居然比上半年还要高。尤其蹊跷的是,科龙电器2005年第1季度的毛利率又陡然下降至17.95%,似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滞后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但从披露的存货情况来看,科龙电器原材料占存货的比例比较稳定,大约也只是一个季度的用量。涨价效应滞后这么长的时间,显得相当反常。

  这种奇怪现象的出现,应该不是产品结构方面影响的结果。据测算,它对总体毛利率的影响只有0.05%。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面来看,科龙电器的原材料发出时按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在产品和产成品发出时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按加权平均法确定成本。如果是先进先出法也就罢了,那样产品毛利率的下降,应该是在低价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售完后才出现。而在加权平均法下,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确实应该很快就能反映在产品的销售成本上。孙旭东说,还有一种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即科龙电器在2004年下半年销售的都是新产品,已经考虑到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销售价格有所提高了,而大部分旧产品在2005年1季度才销售出去。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又可以质疑科龙电器在2004年年末对存货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否充足了。

  科龙电器对2004年期末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只占存货原值的4.27%,这个比例甚至低于2003年期末,主要原因是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的比例大幅下降。然而,科龙电器对产成品计提跌价准备的比例只是略有提高,比起以2003年的比例计提大约只多提了630万元。孙旭东说,如果2004年期末产成品中有大量的以涨价后原材料生产的老产品,这样的计提比例是否充足就令人怀疑了。而且,参照格力电器和美的电器的情况,可以发现它们下半年毛利率有很明显的下降。综合以上情况来看,科龙电器2004年下半年的毛利率不降反升非常可疑,有虚减成本之嫌。

  反常内部交易为获取银行资金

  科龙电器的2004年报显示,其内部票据融资的金额是外部商业票据融资的8倍左右。按照企业的正常操作来说,在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金额再大,一般也不会超出对外销售金额。科龙电器两者产生的被贴现应收票据相差如此之大,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科龙电器母公司的应付票据远远高出合并数据,这说明大部分是向子公司开出的。然而,从年报其他部分非但无法断定内部交易主要是子公司向母公司销售,而且恰恰相反,至少空调业务应主要是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但是,子公司向母公司销售,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子公司遍布全国,理应比母公司更贴近当地市场,向母公司销售似乎谈不上有什么好处;其次,如果子公司的大部分销售收入只是向母公司销售的话,意味着科龙电器子公司的全部销售收入只比内部销售收入多4.36亿元。然而,仅广东科龙(资讯 行情 论坛)冰箱有限公司一家子公司2003年的净利润就有7257万元,以10%的净利润计其销售收入,就应该在7亿元以上,而科龙电器合并范围内还有珠江冰箱、成都科龙、营口科龙等众多子公司从事冰箱业务,它们的销售收入哪去了呢?

  因此,科龙电器这样有悖常理的操作,难免让人怀疑其存在什么特别的动机。孙旭东说,从节省资金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集团内各公司交易时使用商业汇票并非最佳方式,尽管购货方开出汇票可以延期支付货款,但仍需在银行内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商业汇票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贴现来取得银行资金。而从业务分部的数据得到的推论与从内部票据贴现得出的推论结果相左,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贴现的内部票据是否有真实购销业务背景。事实上,除了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外,应收票据贴现是科龙电器取得巨额货币资金的另一来源。在科龙电器取得大量货币资金的非常手段中,就包括用票据去获取银行资金的手法。由于这些巨额货币资金明显不是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而顾雏军收购其他上市公司却需要巨额资金,有理由怀疑科龙电器的这些货币资金已被挪用。

  格力电器、美的电器和科龙电器2004年经营情况比较(万元)
         类别      格力电器   美的电器  科龙电器  
    主营业务收入  1,383,262  1,920,088  843,640  
    主营业务成本  1,154,925  1,561,978  661,228  
    毛利            228,337    358,110  182,412  
    毛利率         16.51%     18.65%     21.62%  
    营业费用        158,805    217,601  120,645  
    管理费用         40,746     74,853   52,286  
    财务费用         -3,825      5,894   12,746  
    期间费用比率   14.15%     15.54%     22.01%  
    营业费用比率   11.48%     11.33%     14.30%  
    管理费用比率    2.95%      3.90%      6.20%

  作者:记者 陈建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