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新思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5:23 《财经》杂志 | |||||||||||||||||||||||||||||||||||||||||||||||||||||||||||||||||
在屡次开辟券商融资渠道未见成效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对于券商的“呵护”再度升级 □本刊记者 李箐/文 11月23日,由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兼机构部主任庄心一、主席助理兼发行部主任姚刚共同主持,九家证券公司总裁参加的一个小型会议在中国证监会召开。主要议题有两个:一
在屡次开辟券商融资渠道未见成效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对于券商的“呵护”再度升级。 参加会议的九家证券公司包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光大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四家综合类证券公司,同时还有上海证券、西部证券、东海证券等五家经纪类证券公司。 券商上市在1999年和2000年的时候曾被广泛热烈地讨论过,然而因为当时证券市场的行情整体向好,证券公司财源滚滚,对于资金的需求并不强烈,因此讨论并未深入展开。 到2001年下半年,证券市场整体行情走弱,证券公司出现了强烈的资金饥渴,但是真正运作上市成功的仅有中信证券一家。2002年底,中信证券正式公开发行。此时投资者看到的,是中信证券提供的1999、2000、2001年三年的资产情况,而这三年恰是证券行业最红火的时光,中信证券上市着实引发了一股投资热潮。 此后股指逐年下跌,已经没有哪家证券公司能宣称自己“连续三年盈利”;证券公司的上市始于中信证券,也止于中信证券。 重提上市 2004年是证券公司执行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一年。对这一会计制度,财政部采取了分步实施的方式,即2002年1月1日起上市的证券公司和外商投资的证券公司,必须执行该制度,全国138家证券公司中,只有上市的中信证券、宏源证券及有外商投资的中金公司、中银国际执行了这一会计制度,其他证券公司一直执行的是1999年财政部颁布的《证券公司会计制度》。 两种不同的会计制度落实到证券公司的财务报告上,实际的区别是对资产的定义有所不同,而新制度对资产的定义更为严格,增设了很多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科目, 这些计提科目的增加对于本已经步履蹒跚的证券公司,可谓雪上加霜。 按照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发行部主任姚刚在今年11月23日会议上的发言,中国证监会非常支持证券公司上市,但是一定要在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下进行相关条件的评估,同时,“上市标准不会降低”。 从2001年起,几乎所有的证券公司都处于亏损的境地,今年以来的两次市场行情虽可能带来一些利润,但是新增的计提势必大幅影响证券公司2004年的业绩。 “以现在各证券公司的情况看,2006年能够上一两家就不错。”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士说,“从去年开始,连续三年盈利才能排上2006年的队。” 目前中国证监会遴选出的四家证券公司。其中,国信证券和东方证券很早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光大证券也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中金公司虽然一直是股份制企业,但属于一家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因此上市时可能存在某些技术障碍。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此时大力推进证券公司上市,自有其苦衷。 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虽然有关部门不断推出短期融资债券、股票质押贷款等所谓的“正路”,但是这些方式方法最终需要商业银行在资金上的配合。而银监会在这方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新推出的融资渠道事实上都无从落实。上市这一融资渠道的祭出,与这一背景不无关联。 此外,随着市场不断开放,到2006年中国入世五周年之际,证券公司很可能面对国外大型证券企业的更大竞争,因此,抢时间“做大做强”若干证券公司,是证监会的另一动因。监管层当然也寄望于证券公司的公开发行上市可以改善其治理结构,为未来的购并打下基础。 相关专题: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