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新基建元年 重点布局哪些标的?

国盛证券:新基建元年 重点布局哪些标的?
2020年03月11日 08:3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如何在结构性行情中开展投资布局?新浪财经《基金直播间》,邀请基金经理在线路演解读市场。

A股独立行情,新基建关注度提升?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开年重磅专栏“交易日财经早报”。

  来源:尧望后势

  开年至今,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中央接连召开数次工作部署会议,均指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后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从已经公布中重大项目计划的省份来看,新基建已经成为重要投资方向。在内外部巨大不确定性之下,既要防疫又要稳增长,已经成为当前政策基调。而2020年作为“新基建”开启元年,应该如何理解和布局?

  1、如何定义和理解“新基建”?

  “新基建”从何而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概念,最早见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新基建”覆盖哪些领域?根据其概念的由来,新基建最初主要是指涉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而经过随后的多次会议和工作部署,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含义也不断丰富。从最新央视报道来看,新基建所覆盖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七个: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以及城际高速和轨道交通。若从产业角度来看,新基建涉及的核心产业链主要包括:1)以5G技术为代表的通信产业链;2)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链;3)以云技术与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据中心产业链;4)以特高压和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5)传统基建补短板的相关产业链。

  由此,所谓“新基建”更多是传统基建领域的延伸,其范围和定义在未来仍会不断拓宽。新基建在本质上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具备公共品属性,资金来源与传统基建无本质差异,功能定位也是聚焦于补短板和促创新。“新”主要体现在与传统基建的对比上,随着国内工业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基建定义必然会随之改变,未来新基建的范围仍会不断拓宽。

  2、为何“新基建”成为政策着力点?

  2.1、工业化面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催生新基建需求

  近十年来,我国传统发展红利相继淡化,经济增速趋势放缓,工业化面临结构转型。2019年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篇幅大幅提升,围绕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战略性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当下未来政府工作的重心。经济发展从高速向高质量倾斜,各行业的产业升级均将推动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趋势放缓,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2009年以前,新兴技术产业的投资增速明显低于整体制造业水平,而伴随3G、4G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已逐步加快。2014年之后,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增速已基本超越了制造业整体水平。而且信息技术领域的GDP规模和占比自2016年以来持续提升,正在成为GDP增长的新动能。

  2.2、新基建“资金依赖”相对更低,投入产出回报更高

  传统基建更倾向于托底,对经济拉动作用边际递减。尽管传统基建的绝对规模逐年提升,但整体固定资产投资自2009年起却趋势下行。在过去几轮基建对冲周期中,单位基建投资增速对应的固定投资以及GDP增速都在不断下滑。比如2007-2008年,基建增速翻倍对应同期GDP增速抬升1.2个百分点;而2011-2013年,基建投资增速由3.3%增至21.3%,同期GDP增速却由9.6%降至7.8%。从政策意图来看,传统基建更倾向于托底和求稳,且对于宏观需求的拉动呈现出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

  相较传统基建,新基建“资金依赖”相对更低,对于实体的撬动作用也更大。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主要涵盖国家预算资金、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海外资金等。相较于传统基建来看,新基建领域的国家预算资金占比较低,而民间资本占比更高。这意味着新基建的市场驱动因素更强,政府资金更多起到了一种“引导”,对行业整体投资具有一定的撬动作用。 
如果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国家预算资金”来大致度量这种撬动作用,那么新基建相关领域的杠杆效应尤为显著。以传统基建领域的三大主线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国家预算对此类项目的杠杆效应基本保持在15倍以下,而与新基建相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领域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两大领域的杠杆效应甚至可以达到40倍以上。从国家预算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托底来看,新基建有望发挥更大力量。

  2.3、“新基建”既能迎合科技周期,也符合疫情当前的现实诉求 

  国内科技产业正步入创新、政策和资本的三期共振,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持。其一,5G带来的信息大产业重塑,从基站到手机,AR、VR、物联网、云游戏、车联网等产业应用将有望迎来跃升,而随着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新能源也有望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其二,在产业政策支持下,科技产业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再到“5G 产业”取得快速发展,而中美争端引发的国产替代创造了另一个政策红利。其三,在金融领域我国鼓励高技术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发展壮大,“金融供给侧改革”也将为金融更好的为高科技产业服务、助力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而在疫情冲击之下,新基建也是推动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升级的重要手段。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整体复工和生产均面临较大的阻碍,在订单和销售流失背景下,企业正面临异常艰难的处境。一方面,国内仍然存在大量低技术和高劳动力依赖产业,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和供应链运行方式粗犷,财务管控不合理,很容易导致风险积聚和暴露。新基建的发力,能够推动诸如远程办公、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等广泛应用,短期助力实体经济顺利开工复工,长期能够帮助企业摆脱粗矿式增长,实现供应链生产、管理模式的升级。

  3、2020是新老基建共振大年

  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全球经济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目前,新冠疫情的爆发已转向海外,截至3月7日,国内新增病例数目已连续2日不足百例;而海外新增病例数目仍处于上升阶段,3月7日当日新增病例数得到3976例。疫情海外扩散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未来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为应对疫情冲击,新一轮的货币宽松已经开启,继美联储于3月3日紧急降息50bp后,市场普遍预计欧央行也将于3月12日降息10bp。同时,3月18日美联储再降息50bp概率也高达近9成。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于3月5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将使得2020年实现更强劲经济增长的希望落空,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9年的2.9%”。

  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内稳增长诉求不断强化。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国家政策“保增长+稳就业”的目标明确。但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再受冲击,经济稳增长的诉求不断强化。2月以来,国家高层会议密集召开,反复强调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既要防疫也要稳增长。3月4日的政治局常委会再次明确,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疫情冲击之下,全年保增长要求压力增大,财政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加力,行业政策面也将获强力支撑。 

  新老基建有望共振,实现稳经济保增长。结合政策部署来看,为应对疫情冲击,实现稳增长的政策目标,新老基建将共同发力。一方面,以“铁工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仍然是国家财政发力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也将趁势发力,成为本轮经济对冲的重要一环。从具体发力节奏来看,传统基建短期效果将更加显著,重点实现“稳经济”作用;而新基建将主要惠及中长期,推动经济实现“稳中求进”。

  4、“新基建”的发展空间与演化方向

  4.1、“新基建”的空间与潜力测算如何理解“25万亿”新基建传闻?近期,多家媒体均爆出“25万亿的重大项目计划”的相关报道,但若拆分来看,这种说法存在较多的夸大成分。其一,所谓的25万亿,是地方政府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额的概念,而并非2020年一年内的投资计划,所以25万亿的规模将被分摊至未来的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轴上:其二,即使是当年计划落地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也并不能等同于新基建的规模,新基建的规模占比仍值得推敲,但至少会显著低于总体计划规模;其三,投资计划与实施投资之间一般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实际投资往往低于计划,这也导致实际发力效果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弱于此类估算。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政府投资计划和产业投资计划两个角度对新基建的规模加以测算。综合来看,我们保守估计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到1.5-2万亿左右。 1)从政府投资计划角度,我们预估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约为2万亿。

  首先,考虑到全国各地政府的投资计划并未完全披露,真实的总体规模暂时无法获得。我们采用国盛宏观团队对已披露投资计划的测算口径30万亿进行估算。根据我们统计的13省投资计划占比来看,当年实施的投资计划占比大致维持在17%左右。同时,考虑到计划与实施中间还将存在一定误差,预计2020年将要落实的投资计划规模约为5万亿左右。

  其次,我们通过政府专项债结构拆分估算新基建占比。我们在此以1、2月政府专项债投向为样本,对政府计划投资流向结构加以估算。目前,2020年前2个月的政府专项债规模已接近9500亿,其中广义基建(传统基建+新基建)规模达到约7700亿,占比约为80%。而从广义基建的结构来看,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规模比例接近5:1,传统基建仍然是政府专项债的投向重点,占比约为68%,而新基建占比仅约为13%。

  结合上述两点,采用政府专项债资金结构对重大项目投向进行估算,那么2020年落地的5万亿投资计划中,流向新基建的资金规模将约为7000亿。但考虑到政府新基建投资还将撬动大量的民间资本,我们保守估计2020年新基建的投资规模总量在此基础上至少要扩大一到两倍,即达到2万亿左右。

  2)从产业规划角度来看,2020年新基建投资空间约为1.5万亿。
从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出发,根据此前相关领域的产业投资规划并参考国盛建筑团队的测算,大致可以估算出新基建的市场投资规模。其中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和城际轨交的市场投资空间分别约为2750亿、2216亿、1056亿、600亿、800亿、63亿和7300亿。由此估算2020年新基建投资空间约为1.5万亿。考虑到此类测算角度主要涉及了领域的大类设施建设,而相关配套建设规模并未纳入其中,因此,此方法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低估。因此,综合两个角度来看,我们预估2020年新基建相关投资规模将约为1.5-2万亿。

  总体而言,传统基建仍是短期发力重点,新基建重在中长期产业结构优化。根据我们的大致估算,政府计划投资的重心仍将集中在传统基建领域,占比约为68%。这一方面源于传统基建历来是对冲经济增速回落的重要工具,政策经验丰富;另一方面,相较于新基建而言,传统基建见效较快,短期发力作用有望更加显著。对新基建而言,很多还处于探索发展期,其投资建设和拉动作用短期来看可能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新基建的优势在于其对于产业结构的中长期优化作用,新基建凭借科技属性将经济驱动力与政策发力点相结合,为中长期的政策发力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好的融合渠道。
4.2、未来“新基建”的演化方向

  网络属性是新基建七大领域的共同特点。尝试站在更高的视角,俯视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领域,我们认为网络属性实际上是其背后的共同特点:

  1)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是为了营造高速的通信网络;

  2)大数据中心是数据信息网路的重要中枢,对于数据网络的搭建具有重要作用;

  3)人工智能技术带动的智能制造、智能办公和智能家居等,均为智能生活网络进行铺垫;

  4)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推动自动机械化制造发展,逐步摆脱人力的约束,另一方面也逐步融入智能制造,构建互联互通的工业网络;

  5)特高压的大规模建设将推动传统电力运输的升级换代,打造更加高速、高效的电力传输网络;

  6)新能源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升级换代,同时也催生了汽车充电的需求,充电桩的大规模投建实际上就是在搭建交通运输的充电网络,未来甚至可能将逐步取代加油站网络;

  7)城际交轨的建设实际上是对我国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在高铁、高速路等大动脉之上进一步完善局部交运网络,促进城市圈文化的发展。

  新基建助力于打造科技“命运共同体”,万物互联将是未来发展方向。由上可知,新基建各个领域并非独立,而是互通互联的。以5G为例,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同时利好数据网络、智能网络、工业网络等诸多领域,5G建设的上下游产业链也与其他几大领域交错在一起。因此,新基建的各产业链分析和投资统计均面临交叉重复的问题,新基建的发展正在突破原有的行业体系。未来几大领域的发展将相互耦合、互为助力,这也是新基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优化的重要特点。新基建的发展更类似科技领域的“命运共同体”,彼此关联且相互促进,万物互联既是人类科技发展理想,也是新基建未来的发展方向。

  5、“新基建”板块梳理与投资机会

  结合行业视角,我们根据公司业务及受益情况,自下而上汇总了150只新基建相关标的,共涉及11个申万一级行业,38个申万细分行业。

  新基建相关标的主要集中于通信、电子和计算机三大行业。从大类行业分布来看,新基建相关标的主要来自通信、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前三大行业相关标的数目均在30家左右,其中通信行业的数目占比更是达到了行业的33%。同时,从市值分布来看,前三大行业市值占行业比例均达到了25%以上。总体而言,新基建行业分布在数目和市值两个维度均体现出较高的集中度,而且涉及新基建的上市公司也在本行业占有较高的比重。

  从细分行业来看,新基建相关标的主要集中在IT服务、通信传输设备、印刷电路板、有线电视网络和通信配套服务等行业;市值分布则主要集中于电子零部件制造、通信传输设备、印制电路板、IT服务和软件开发。

  “新基建”元年开启,哪些核心标的更具布局价值?落脚到标的层面,我们通过上文新基建核心方向,并结合行业自下而上的推荐,最终筛选并整理得到以下20只“新基建”核心标的,详细股票信息见下表。

  风险提示

  1、海外市场波动加剧;2、政策环境超预期变化。

  具体分析详见2020年3月10日发布的《新基建元年,重点布局哪些标的?》报告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8 安宁股份 002978 --
  • 03-18 阿尔特 300825 --
  • 03-17 开普云 688228 --
  • 03-16 南新制药 688189 --
  • 03-11 爱丽家居 603221 12.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