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有关金融的三大争论:升值加息与救市(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 15:24  《国际融资》

  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的表现并没有脱离全球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当年的爆涨就是由于受到大量资金的追捧,来自国外的热钱自不必说,外汇储备中的非正常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国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而国内其实也存在着内生性的热钱,大量实业资金与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市。在股市膨胀的过程中,人民币升值一度成为更热烈追逐中国资产的理由,而加息似乎都成了对强劲经济势头的信心表现。

  而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信用紧缩,资金供应面开始逐渐变化。受全球通胀新形势的影响,今天的股市前所未有地经受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全球流动性泛滥与通胀双高下的中国股市表现强劲,而流动性紧缩加滞胀的组合却让今天的股市无法应对,各类参与者对股市的信心进入负螺旋循环。

  从去年5月30日个股的连续几个跌停板开始,曾经就有救市的呼吁。而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从6124点开始的这轮下跌,救市之声更是频繁。特别是跌到3000点以下时,似乎整个证券市场的参与者、管理者都在呼唤、酝酿着救市,相关鼓励政策、规范政策、社论、报道也层出不穷。应该说证券管理机构的救市还是比较明确的,能做的似乎都在做。国家的财税政策显示了救市的努力,2008年4月24日下调了印花税,不过一番击鼓传花之后,指数再下一个平台,到了2600的下方。6124->2566(截至2008年7月3日),这仅仅是上证指数的下跌,考虑到国企大盘股不断发行,其权重对上证指数的扭曲性作用,有些股票的股价回到了两三年前的上升波浪起点附近。现实比指数更严峻。

  救市,其实已经成为了现实的行动。除了已有的努力之外,市场讨论最热烈的不外乎平准基金与融资融券。很多人,包括部分学者和官员都认为,如果不是因为经济前景严重恶化,而是由于大笔资金撤出(如外资)或者是参与者心理不成熟、恐慌性抛盘而导致股市恶性下跌,政府应当出手干预,这并不违反经济规律。通过设立平准基金在特定时机进行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市场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可以有助于降低股市的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至于平准基金的初期资金筹措来源,也似乎并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从现有的印花税、国有股减持、外汇储备甚至是主体参与者中筹措都是可行的渠道。而融资融券则更多地带有助涨助跌的意味。融资,很好理解,就是用所持证券作为抵押,其最大作用,就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它使得投资者的资金得到了放大;而融券,是指投资者在看空个股时,可以向证券持有人借出股票,在未来再归还给原持有人同样数量的股票,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融资融券可以改变以往的单边市场格局,投资者在上涨时可以通过融资放大获利,而在下跌时候可以借券卖出,同样可以获得收益。由于市场上的股票总量相对固定,而资金则能够有放大效应,因此,在当今低迷的市道里融资融券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偏向利好的制度。不可否认,平准基金与融资融券若能够推出,对中国股市肯定会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市场制度不够健全、参与者结构不均衡和指数期货仍处试验阶段的现实,推出平准基金与融资融券似乎也不是最佳的时机,能否在造成短期推动作用的同时,带来中长期的市场稳定与成熟效益仍是未知数,更何况这里还牵涉到货币紧缩政策的敏感因素。

  从长期来看,股市,或者说证券市场,其核心还是其标的资产。而中国股市的长期走势,核心也就落在了对中国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预期上。去年底开始的这一轮暴跌,虽然有对前两年过度炒作的修正因素,但更多的是全球通胀前景对中国企业高能耗、劳动力密集型盈利模式的巨大冲击的恐惧。这就是为什么半年多以来,全世界大国股市都在跌,唯独中国跌得最多的原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