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有关金融的三大争论:升值加息与救市(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 15:24  《国际融资》

  而关于升值与通胀的争论,也是一样。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加速升值能够缓解通胀,主要理由是:第一,人民币升值可以使得大宗原材料的进口成本相对降低,缓解输入型通胀。第二,加速升值将有助于减少外贸顺差,从而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可以适当减轻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从而抑制国内通胀。不过随着人民币的连续稳步升值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升高,已使得这种观点的声音越来越弱。汇率与通胀率关系的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也显示,汇率的短期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明显,只有在中长期中才能够有所体现。最近的越南金融危机更使大家认识到,这一轮的通货膨胀,似乎更多地是受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影响,单独依靠某一国的努力来控制通胀,其作用是很有限的。此外,除了与输入型通胀有关的原材料以外,考虑到食品是当前通胀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由于中国并不是一个食品进口大国,单一的升值也就很难降低国内食品价格。从现实角度来说,当前管理层通过升值来反通胀的做法已经在弱化,而国内的财税、行政手段正在加强。

  无论是关于升值与热钱的争论还是升值与通胀关系的争论,其实都是抛开人民币所处的大环境静态地看问题,没有考虑到世界货币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因此,有必要着重考虑争议问题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

  汇率:以更灵活的制度来贴近国内外新形势

  升值争论,最让人感同身受的问题,恐怕就是国内出口型企业的生存状况恶化。抛开中国贸易顺差的绝对值不谈,在取消和降低大部分商品出口退税以及升值加速的双重作用下,同比增速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直接反映了出口型企业的窘况。而去年年底以来的国内通胀加速了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加速的双重作用,使得生存问题已经从出口型企业扩展到很多工业企业。据2008年7月8日《国际商报》的报导,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正式呼吁政府灵活管理人民币升值速度,并提高消费电子类产品等一些技术先进产品的出口退税。该商会提出,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会对其会员企业造成60亿至70亿美元的损失。逐渐增多与放大的呼吁和请求,是人们不得不正视企业生存状况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升值加速,无疑应当慎重。

  国际清算银行在最近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通胀问题实际上是多年以来宽松货币政策的积累所致。但面对短期内严峻的通胀,各国的应对之道似乎并不完全趋同。欧洲央行(ECB)一直以来都以维护物价稳定为主要目标,以强硬立场著称。7月初,ECB将利率由4%调整到4.25%,值得注意的是欧元与美元的利差扩大却并未制造出欧美汇率的年度新高,反而在调息后开始剧烈地下滑。ECB主席特里谢在随后的言论中让大家感受到了强硬立场的软化,似乎有欧元“利好”短期内已出尽的味道。而美国方面,FED(美联储)在应对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动作中迅速将美元利率调整到2%。过去一年欧美有着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倾向,令人惊讶的却是当前的美国通胀率仍然低于欧盟,抛开对美国通胀率计算方法的质疑以及欧美商业周期的差异不谈,令人不得不佩服美国企业应对通胀的灵活性,这是欧盟比不上的,更是中国比不上的。美国经济的灵活性使得在某些时刻,比如通胀飙升时期,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与美国挂钩会承受难以承受的后果。当然,这不是讨论重点,重点是在过去一年美国宽松、欧盟紧缩的趋势之后,似乎欧美的货币政策开始有了趋同的可能。一方面,美国经济对通胀的忍耐性在降低,另一方面,随着亚洲对欧盟需求的减弱,欧盟的经济也有放缓的迹象。这种趋势,造成了一种可能性,这就是总被人提起却又总不见“狼来了”的“共同汇率干预”。在美元贬值、大宗商品升值这个恶性循环的背景下,欧美似乎终于有了“共同汇率干预”的共同前提。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加剧引起的避险倾向使得最近几个月美元兑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的走强,考虑到八国集团会议对通胀的日益关注,考虑到“共同汇率干预”的可能,美元对大部分货币的汇率都在企稳。在这样的形势下,人民币升值加速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