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左小蕾:全球主流媒体都低估了次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 08:51 经济观察报

  孙健芳

  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1992年8月获得美国伊里诺依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伊里诺斯大学经济系计量经济学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统计系讲师、国亚洲管理学院副教授。

  已经过去的2007年不是平凡的一年,经济生活中热点频出:次级债、流动性泛滥、全球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房价高企、经济过热、宏观调控,这些热点不仅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会在未来的2008年影响到我们的经济、政策、投资和日常生活。

  如何解读目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些经济热点又会如何发展?记者采访于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女士。

  全世界主流媒体都低估了次债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2007年经济热点,比如有什么不确定因素?

  左小蕾:2007年过去了,就像总理的报告里说的,2008年确实遭遇了很多国内外不确定因素,这大概是2008年的开头所必须要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

  在国外,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次级债危机了,我觉得全世界的主流媒体都低估了次级贷的影响。

  这是因为:第一,从美国来说,美联储突然降息是恐慌性的,75个降息基点,在过去十几年都没有过,原因当然是他们对次级债带来的形势评估比较不乐观;第二,美国政府也是下决心拯救它的经济,让它的经济复苏,通过降息来表示这个决心;第三,美国在前期低估了这个影响。

  但是,美国政府突然大幅度降息,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是很不合适的,其放出的信息是美国政府认为这个经济很糟糕了,这是个负面信号。

  而在这之前,全世界低估美国次级债的影响。我1月15日写了一篇文章,主题就是全球低估了次级债的影响,第二天,中国股市就开始进行调整。这次调整绝对是因为美国股市次级贷的影响,但之前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市场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次级债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券商年底和年初到处举行各类研讨会,但没有哪一家券商在谈次级贷对中国市场有影响。

  通货膨胀趋势

  经济观察报:您怎么看待通货膨胀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是如何发展的?

  左小蕾:我从去年5月份就开始说通胀问题,当时还跟余永定先生吵了半天,余永定说4%,我说怎么可能是4%,马上可能到6%,明年年初更高。

  2007年9月份,又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说,前两个月是6.5%,9月份的时候是6.2%,所以通货膨胀下降,他分析的理由是:前个月6.5%,这个月6.2%,6.2比6.5小。我说怎么可能,不管你采取什么样手段控制通货膨胀的总量,从趋势来说,不可能上个月涨这个月就跌的。

  经济观察报:您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左小蕾: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上,很多的讨论认为我们是结构性通胀,但结构性通胀是一个说法,在经济学上,我们没办法定义。

  第一,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个结构性通胀名词,主要是因为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我们稍微回顾过去的包括全世界的通货膨胀,有哪一次不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因为CPI选的那些商品都是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大家都很关注的国计民生的重要东西,所以全世界的价格上涨基本都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

  第二,如果你说结构性通胀是一些上涨、一些没有上涨,那么什么叫非结构性通胀?非结构性通胀是不是所有东西都上涨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不是没有非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我们从来都是结构性膨胀。

  第三,CPI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是算术平均的,消除了结构性的因素。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就是你的钱发多了,你的货币供应量超出了你经济运行之间货币的总需求,就会导致你的货币贬值。大量的实证研究就显示,货币发行量的不断增长和通货膨胀有两年的滞后。

  我国2004年开始,货币发行增加了很多。在这期间,供需方面的因素是个导火线,比如猪肉就是一个导火线。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我们加息了,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了,但我个人认为稍微晚了一点。如果2004年中国的外汇积累变成两千亿时,我们就开始全额地对冲流动性,大力度地像2007年的对冲,估计我们的通胀不会有那么明显。

  经济观察报:2008年通胀总体走势会如何?

  左小蕾:2008年上半年,我觉得还是会很高的。如果是2月份的CPI是8%,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它有短期因素——风雪造成运输的堵塞,供给不能到位,引起价格上升。

  到了下半年,我觉得这一轮的治理可能到位,但一定要注意,另外一个因素可能会加进来。新的因素是什么东西呢?可能是总供给的拉动作用,也就是说要素成本上升。以前是PPI很低,没有传导的压力,但到1月份的PPI是6.1%,这时候就得想办法传导了。

  因为上面因素,所以政策调控非常谨慎小心的,关注总需求拉动的通胀变成总供给为主的成本要素拉动的通胀。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