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非理性博弈放大市场风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以来,沪深股市走出了快速上涨行情。从年初至10月16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涨幅分别达到127.7%和191.23%,两市日均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个股价格涨幅也普遍较高。股指在短期内大幅上涨,资产价格急速膨胀,必然造成风险的积聚,这已经成为业界和成熟、理性投资者的共识。 是让风险进一步积聚、演变直至最终爆发,还是尊重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吸取海外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重视、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这个问题值得包括广大中小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各参与方关注、深思。 重视风险,就要清醒认识到当前资本市场风险正在积聚这一客观事实。 不可否认,今年以来股指、股价快速上行局面的出现,有诸多因素的支撑:我国宏观经济多年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股权分置改革等各项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步伐加快,企业和家庭资金充裕,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存在。这些因素为我国股市发展提供了机遇。 但也不能忽视,股市运行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理性现象。 从结构的角度来说,今年以来股市上行的格局有一定脉络可循。6月以前,大量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上市公司在各种题材、消息的作用下,股价攀升较快,市场有“结构性泡沫”之论;近一段时间,本应发挥市场稳定器功能的大盘蓝筹股则发力上涨,并带动指数迅速攀升,市场以“蓝筹泡沫”作为形容。 蓝筹股价格急剧膨胀局面的出现,是股市行情持续上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表现比较相似,应该引起关注和警惕。特别是,在本轮蓝筹股行情中,买入主力是“散户”和“散户化的机构”——既有日均交易额1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也有90%比例由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开放式基金。统计显示,10月8日至10月15日期间,日均成交1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账户净买入沪市十大公司股票597.57亿元,日均成交10万元至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账户净买入86.98亿元,而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券商自营同期则均为净卖出状态。 应该说,中小投资者盲从盲动,忽视风险的问题仍然存在,而基金偏重资产管理规模、业绩排名和短期收益,被动迎合中小投资者,不能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和契约精神的问题也依旧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超过历史高位和海外绝大多数市场,一定程度透支业绩预期的情况已经逐渐成为现实,风险正在积聚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防范风险,就要充分吸取各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惨痛教训和通用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在我国内地市场重演。 从全球各资本市场发展的脉络看,无论市场规模大小、发展程度如何,时刻防范市场风险这一课题,均受到监管当局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和市场的博弈过程中,非理性暴涨往往最终引致当局干预。即便是在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美国,也不能例外。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和有关政府部门出于促进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的考虑,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证监会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投资者教育、防范市场风险,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人民银行连续多次调整利率、准备金率和汇率浮动区间,银监会加快推动QDII工作以分流股市资金,财政部宣布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等。对于这些政策,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应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作。 化解风险,就需要资本市场相关各方群策群力,从各自的实际行动出发,多做有利于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事情,不因短期利益、局部利益,来损害整体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广大公众投资者要进一步树立风险意识,切忌动用生活必备资金入市炒股,避免不切实际的攀比和预期,以理性态度参与国民经济成果的分享;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应坚守价值投资理念,秉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对人负责的契约精神。 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工作取得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唯有保持理性,高度重视、认真防范和有效化解风险,才能助益于国民经济的成长,并充分领受成长之惠。 (摘自《上海证券报》,有删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