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被市场主力利用的赶羊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1:48 第一财经日报

  黄湘源

  近来,两大减持事件吸引着人们的眼珠,一个是行之凿凿的巴菲特减持中石油,一个则是传说纷纭的国有股减持。

  耐人寻味的是,这两者是不是一回事呢?

  巴菲特从中石油前三大股东名单中抽身而出,无疑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减持行为。自7月12日以来,巴菲特七次减持中石油股份。截至9月30日,根据巴菲特最新向美国证交所提交的文件显示,其所持有的中石油股份已由此前的13.35%减至为3.1%。

  而近期发生的国有股减持传说打压股市的现象,虽然很快被市场做多动力来了个盘中就地消化,但是,它和巴菲特减持行动的遥相呼应显然并不是一种无意义的巧合。

  值得大家最为关心的其实并不是巴菲特赚了多少钱,而是巴菲特的减持是否具有标志意义。如果巴菲特也认为包括H股在内的中国

股票到了泡沫太多、需要减持的程度,那么,巴菲特的减持行动就有可能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趋势。

  就在巴菲特减持中石油的同时,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卖出3000多万股中国远洋股份;美国铝业公司则出售了所持全部中国铝业股份,套现20亿美元;QFII波段减持的迹象也十分明显。尽管有人卖出的同时也有人买进,然而,实力资本的减持行动和国际权威投资机构不绝于耳的“泡沫”和“风险”惊呼的惊人一致,无法让人无动于衷。

  由于中国股市还没有多少外来势力,只要政策面无意直接干预市场,股市大多数的调整都是自身因素造成的。动辄推诿政策利空,常常不过是市场主力制造和利用恐慌情绪的一种“潜规则”,这就叫做“借题发挥”。“借题发挥”的赶羊鞭频频挥动下的中国股市,走势并没有也不可能违背股指期货在其推出前利多现货市场的规律。至少在股指期货正式问世之前,与其说是机构被利空吓跑,不如说是机构在吓唬别人,至于他们自己,则由于市场普遍性的恐慌得到了一个绝佳的抄底机会。

  就此而言,股市的每次气势汹汹的调整,其来势虽然非常吓人,而调整的时间却往往非常之短促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原因无他,无非是因为机构希望别人被吓跑,而他们自己则非但不跑,反而似乎还在寸土必争呢。

  不过,中国股市去年从1163点升到2675点,今年上半年升到3820多点,现在又升到6000点之上,其越来越快的赚钱效应,让即使是全世界都公认的赚钱高手巴菲特也不免头晕目眩。这恐怕也是巴菲特虽然没有能够逮住减持的最佳时机,却依然坚定不移地完成了其减持计划的最重要原因。

  相形之下,传说中的这次国有股减持本身虽然未必具有打压股市之意,却依然难免成为市场借题发挥的赶羊鞭,其原因也是同中国股市目前所处的这个“典型环境”分不开的。由于目前中国股市股价被推得过高,其泡沫谁能说清有多大呢?谁能说机构现在增持未来股指期货筹码,不就是为了在股指期货推出时可以拥有减持的主动权呢?在这一意义上,国有股的此减持虽然不同于曾经导致中国股市由牛转熊的彼减持,但其潜在的减持意义却依然不容等闲视之。

  在减持正在成为一种共识的情况下,无论是国有股减持还是巴菲特减持,其内涵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而作为同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现象,其揭示股市未来趋势的典型意义并没有太大差别。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