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叶檀:国资委辟谣能改变央企整体上市进程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8:33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NBD评论员

  人称今年是央企元年,无论从股份占有、获利多少以及推动此轮牛市的基础性概念来看,这都是个准确的评价。

  本轮牛市是由央企蓝筹股发动、并将决定央企改革成败的央企牛市,如果我们把股改前的中国股市称作中小国企的试验市,那么,现在我们面对的市场就是央企市,笔者所指的央企也包括政府拥有控股权的金融类企业。

  此前有媒体曾经披露有三十家央企即将整体上市,近日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贾小梁先生辟谣,但辟谣的内容反而坐实了央企整体上市的预期。因为他表示,市场上流传的名单中的内容与国资委掌握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名单中所说到的企业也并不是我们所确定的企业,而比如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公司,这里还存在表述问题”,“这很可能是某些机构的炒作行为。国资委内部正在严查此事”。

  从澄清的内容来看,一是央企确实存在整体上市的名单,只不过没有最终尘埃落定;二是半真半假的名单的泄漏很可能与机构、国资委内部有关。这些障眼法,不应该妨碍我们找到牛市牛眼,此三十家与彼三十家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国资委不必担心,他们稳稳操控着央企重组的进程。

  央企整体上市是既定政策。2005年底,国资委央企负责人工作会议上李荣融首次提出央企“整体上市”概念;2006年底,国资委颁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则掀起了央企对下属上市公司的注资潮,并由此引发价格重估的概念,A股股指的急速蹿升由此获得了价值支撑。据瑞士信贷估算,国资委监管的155家中央直属企业的资产中,约有50%的资产已经注入上市公司,这部分资产对上述国有企业税前利润的贡献占到了近九成。在所有政策中,资本市场都是央企改革的核心工具。注资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整体上市,否则,优质资产尽在上市公司,其余资产如何处置?

  推高国内资源价格是明智之举,也是不得不然之举,在全球通胀背景、金价打压之下仍可能冲击每盎司830美元新高的背景下,压低国内的资源价格、出口廉价产品解放全球通胀换回糊口工资是没有出路的。

  封闭的A股市场使掌握垄断资源的央企获得了“合理”估值,工行市值超过花旗,招行超过德意志银行,而回归后的中石油预计市值将超过美孚。中国溢价、

人民币升值预期、通胀预期以及资源类产品垄断导致中国资产价格的高估,这一趋势在人民币汇率自由兑换之前还会持续下去。

  以我国资质最优的上市金融机构招商银行为例,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10月12日招商银行市净率高达10.40倍,未来12个月市盈率为59.09倍,市销率为15.99倍,同日美国银行全行业平均市净率仅为1.82倍,未来12个月平均市盈率为12.38倍,平均市销率为3.07倍。与美国银行平均估值水平相比,招商银行市净率是美国银行的5.7倍,未来12个月的市盈率是美国银行的4.8倍,市销率是美国银行的5.2倍。这说明,仅就上市的金融类资产而言,人民币相比美国同类银行有5倍左右的高估,即便国内金融行业分析师大玩中间业务增长、客户附加值溢价等概念,金融资产估值水平仍然高处不胜寒。总有回归的一天——不是人民币贬值,就是股市雪崩,或者像现在一样,靠通胀来弥补。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力使国际资本市场认可A股估价,只能自拉自唱,在围城内博傻,由后知后觉“非理性”的散户投资者为通胀埋单,而美国人则是在世界范围内玩击鼓传花游戏。正因为如此,围城之内的纲纪必不可少,国资委如果正人先正己,能在规范央企重组上起到作用,那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幸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