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新股频道 > 正文
 

新股开闸下的各路投资者心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14:38 大众证券报

  【大众证券报道】你会投入多少资金去申购新股?下半年新股机会的挖掘是不是最大的亮点?市场化发行会带来股价结构怎样的变化?新股开闸怎样影响市场波动?

  本期,《大众证券》就以上四个问题特别邀请基金、券商、私募、保险、普通投资者代表发言,希望读者能从新股开闸后市场各方投资心态的变化中找到更多机会。

  券商:申购资金不会超过30%

  代表:申银万国研究所所长助理/桂浩明

  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机会,我们肯定会参与打新股。考虑到申购新股是一种风险低、资金需求量大的业务,目前可能不会投入太多力量,有几千万到一两亿就不错了。在券商自营总盘子中,申购新股的资金一般不会超过30%。当然,也有一些券商本身不搞主动投资,自营业务局限于国债等低风险品种。利用国债回购进行新股申购的话,投入的资金比例会高一点。另外,如果有大盘股发行,情况也可能会有变化,我们会调整仓位,加大申购新股的力度。

  毫无疑问,下半年新股发行是市场的一大机会,但并不会是最大的机会。现在,新股是全流通发行,发行市盈率和二级市场相关股票基本上是接轨的,因此价差不会像过去那样大,估计收益也不会很高。不过,新股上市以后,经过充分换手,持续走高是可能的,其中会出现“黑马”。毕竟,对券商来说,现在股市中可选的投资品种还太少。

  新股上市溢价基本上可以肯定,再加上市场历来的“炒新”心态,这些因素也可能会给现在同板块的股票价格带来“水涨船高”的局面。但如果新股大量发行,市场资金失衡,新股走势就不会好,二级市场自然也要下跌。

  新股开闸意味着一个新的市场启动,必然会分流部分资金,从而对市场产生压力。不过,从长远来看,会给股市带来好的投资目标,并且引进资金。

  私募:新股机会远远大于老股

  代表:永乐投资基金总经理/秦哮

  我们一定会参与申购新股,如果质地不错,可能会投入30-50%的资金,但对收益期望值并不高,估计10%左右就不错了,主要是因为申购上限的放宽对基金券商有利,对我们不利。

  下半年新股的机会远远大于老股,原因是全流通体制下新股价值相对来说要比已通过股改充分挖掘过的老股高,新资金在有限有价值股票中已很难进入,只有在新发行的质地较好股票中选择。股市历来有炒新习惯,这次也不会例外,肯定会有大牛股出现。

  目前机构投资者已占市场主流,这些主流目前遇到的问题是投资标的有限。新股发行势必会使机构产生博弈,而对同一公司认同度差异的大小更会让机构的投资收益产生比较大的分化。市场化发行在初期可能不会带来明显股价结构变化,但后期大盘股的不断发行将修正市场中枢,使资金流向优势公司。

  新股开闸短期带来的是调整压力,但是优质公司不断上市会由压力变为动力,因为市场是从不会抗拒优质公司的。

  基金:新股申购收益率降低

  代表:巨田资源优选基金经理/冀宏涛

  我们会参与新股申购,但不会刻意准备将多少比例的资产配置在“打”新股上,原则上是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不同的操作策略。以往资金申购新股的收益率在7-13%之间。现在申购股票的上限放开,中签率和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会降低。预计今后新股申购平均收益率应该保持在5%—8%的水平,否则,将会有一部分资金退出新股申购市场,寻找其他的收益更高的获利途径。

  新股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因为市场资金很多,需要提供新的靶子。而大型新股向战略投资者配售又会给我们较早的介入机会。新发基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力量大于老基金。

  此前一轮行情是以资产重估为主线,特别体现在“存量资源价值”的重估,未来行情可能主要体现在对“资产扩张价值”的关注。新股发行的公司、有重大募资项目投产类公司、通过增发收购优良资产类的公司以及一些重大重组导致资产出现重大改观类的公司将成为重新估值的重要对象。

  机构将会按照全流通来进行估值,其主要参考标准为海外全流通市场的相关行业及个股的市盈率水平,再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A股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与周边市场新股市盈率的接轨将不可避免,但中小板溢价短期不会变。目前基金的仓位都不低,如果优质大盘股发行,应该会腾出部分仓位以便配置这些新增资产,对同行业个股和短期空间不大的个股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

  如果新股发行定价合理,IPO将在股市形成正反馈;如果发行定价过高,会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管理层会把握发行的步骤和力度,并将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如融资融券与IPO捆绑推出)和继续拓宽股市资金来源以缓解未来的扩容压力。

  保险:大力参与新股申购

  代表:平安保险投资部人士

  一级市场基本上没有风险,我们最喜欢无风险套利,打新股符合这一要求,肯定会大力参与。质地好的新股,申购资金量不会少于50%。对于看好的公司,不仅要积极申购,还要做长期投资者。

  现在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和股票的规模占总资产的6%-7%,远远没有达到20%的上限,没必要减仓。

  下半年投资者应更多注重从市场制度变革主线上寻找投资机会。首先,积极把握再融资、新股发行、存量资产上市等资产扩容带来的投资机会;其次,深入挖掘全流通背景下的并购重组(换股合并、要约收购、代理表决权争夺、私有化、分立、回购、资产置换与重组)浪潮中的投资机会;第三,关注因股市制度变革(市值考核、股权激励)提升公司价值而形成的投资机会;第四,关注金融创新(权证、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应用)带来的投资机会;最后,关注经济制度变革(人民币升值、税制改革、成品油及公用事业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形成的局部投资机会。

  个人投资者:回拨新股让利散户

  代表:上海学者/李志林

  我会看看首只个股的中签率情况再决定是否去申购。因为新办法取消了申购资金上限,对散户非常不利。别说前几年按市值配售时屡有中签的情况已一去不复返,即使上世纪90年代偶有中签的情况也难上加难,用一二百万去申购,可能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愿管理层学一学香港股市,今后回拨一部分新股让中小投资者有中签机会。

  新股难以成为市场的最大亮点。第一,大盘股,包括海归股,由于公司基本面太透明,缺乏想象力,很难有意外惊喜。第二,下半年IPO的量会很大,压制了市场对新股的炒作。第三,半年后将实施新会计准则,仅对老股有利。

  市场化发行最大问题是定价参照系问题。如果是以A股价格为参照系,向机构询价,发行价就会比较高。以其它市场为参照可能会比较低。对投资老股而言,价值标准要求更高,所选股必须能经得起新股定价冲击,经得起全流通冲击,经得起与国际接轨的冲击。在放开资金申购上限的情况下,降低了散户申购的意愿,会使散户不愿轻易撤出老股,因而股权分散的老股股价也不易出现下跌。

  取消市值配售而恢复资金申购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二级市场有可能因于一级市场的热火朝天而日渐衰弱。主板大盘股扩容后,若发行价低,对稳定大盘有一定作用,但会造成指数进一步虚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上证指数3000点、5000点也非梦呓。

  企业:通过浮动融资打新股

  据记者了解,一种被称为“浮动融资协议”的方式近日正在部分

商业银行的支行流行。具体的方式是对在本行有大额存款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利率是根据回购利率上浮10%-20%确定。

  据透露,这种方式并非商业银行首创,最早来源是基金公司。当初

证监会曾希望,基金公司的托管行能够和基金公司签订“浮动融资协议”,避免赎回给基金公司造成的风险。银行当时顾虑风险没有同意。

  知情人士称,目前银行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因为新股收益稳定安全。某银行工作人员称,在新股发行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企业来借资金,这对银行和企业来说是“双赢”。G申能增发结果显示,有48%的股份落入实业机构手中,全面超越基金、券商等常规主力。

  另据了解,就在上周申能增发新股的消息传出后,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企业短期融资券抛售压力骤然加大。为了筹集认购资金,不少机构向

货币基金提出赎回的申请。某机构投资者称,目前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在1.8%-2%之间,远低于打新股的收益。因此新股发行开闸后,必然导致资金从货币基金流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