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IPO总动员 警示可能会发生的不理性行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莫菲 上海报道 中工国际引发IPO开闸的第三天,5月25日,证监会在北京举行了高规格的IPO动员和风险警示会议。
据参会的某券商投行总经理透露,此次会议分为上下两场。上午会议由基金、券商、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100多家证监会指定的询价机构到场,参加下午会议的是70多家保荐机构。会议由证监会主席助理姚刚主持,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到场并讲话。 会议内容分为两方面,首先,管理层对新的法律、法规、IPO新规包括发行政策体系作了系统性介绍;其次,对询价机构和保荐机构在IPO发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理性行为给予提前警示。 “证监会鼓励询价机构和保荐机构顺应市场转变,注意力要从股改转到正常IPO工作中来,投行业务重点要从争取项目转向如何销售项目上来。”一位与会人士告诉记者。 会议除了鼓励和动员之外,更多是通过与会人士向各单位进行风险性提示。 据悉,在上午会议中,证监会的官员主要就2005年IPO发行时一些机构随意报价的行为再次做出提醒,要求询价机构认真负责地理性报价,杜绝在报价中发生的商业贿赂行为。 下午会议上,有关人士在新老划断后如何以市场化方式做好上市公司首次发行和再融资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强调了承销和控制上市公司质量的风险。 “未来,投行不仅在再融资项目上遭遇销售风险,而且IPO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上述人士表示。 管理层如此表态的意思是,希望投行充分意识到未来发行的市场化竞争和困难,不要再度把IPO开闸视作帮助企业盲目融资的机会。 今后保荐机构不能只考虑赚钱而忽视潜在的承销风险。通过保荐机构认识到风险而有选择地推荐好的公司发行上市,以此抑制市场融资冲动。 “以前上市公司确有圈钱行为,投行对待IPO很冲动。但是现在,上市公司就算有这想法,券商投行也可出于保护自己的立场,不为这些公司推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在北京,30多家已过会的拟上市公司正忙于补充材料、封卷,力争早日发行;此外,还有100多家企业正在按新格式制作材料,递交证监会,准备上发审会。证监会将对内蒙古、河南、安徽、广东等股改排名靠前的六地区予以发行和审核均提前的鼓励。 会上,证监会官员表示《保荐机构尽职调查准则》即将下发。该准则将对保荐人在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行为予以标准化和规范化。 据悉,IPO启动之初,仍将保持原有的发行方式。 IPO第一家公司中工国际此次发行就是采用网下配售对象累计投标询价发行与网上资金申购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 “IPO开闸后,虽然摇号、冻结资金等环节仍将保持不变,但是会更加重视机构。” 某与会投行人士说,“随着IPO发行进度的深入,不排除采用更加市场化的发行方式。” 参会的某投行负责人说,“总结而言就是,发行要更加市场化。从审核材料的报送、报批环节看,保荐机构要承担的责任将更重。从发行角度看,投行在发行的时候将更多考虑项目能否被市场接受,如何让市场接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