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看待企业在境外上市还需再理性一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08:52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

  “1993年至200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不少于600亿美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一语既出,一片争议声就哗然而起:反对者大有人在,支持者恐怕也不乏其人。1993年,青岛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成为第一家境外上市的国有企业。应该说,十几年之后,反思一下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境外上市之路,对于今
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路径和中国经济发展策略的选择,肯定大有裨益。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应该本着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和遵循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这种反思。

  就事论事地看,“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不少于600亿美元”的说法确实可疑。国有企业通过境外上市,除了筹措到在改制过程中急需的资金,还在上市后,借助于海外成熟

资本市场的刚性约束,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获得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处于控股股东地位的国有资产获得了增值,这笔账要不要算?从一定意义上说,海外资本市场其实是我们不少国有企业获取后续发展动力的
加油站

  至于“优质国有企业大规模境外上市加剧我们自己的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国有企业境外上市和内地资本市场的边缘化倾向之间,究竟谁是蛋谁是鸡,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并不是什么说不清的事情。即便现在,我们自己的资本市场对于扩容传闻也还是不时地呈现出一种杯弓蛇影式的恐惧,更不要说十年前、五年前,对于国有企业的大规模上市,这个市场能有什么样值得期待的容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不少于600亿美元”这个略嫌情绪化的说法,不过是倡言者为了吸引舆论对于国有企业境外上市问题的关注,而刻意制造的一个噱头;他内心里所期望的,其实还是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所以,业界以及学界接下来应该本着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和遵循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做些什么,已是不言自明。(亚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