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正文
 

平准基金入市还需多方配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0:58 中华工商时报

  □实习生 朱丽娟 本报记者 董砚龙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是证券市场的重头戏。为了此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证监会频频出台利好,向基金、券商、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发出“友好”信号。但从大盘近期依然低迷的走势来看,机构投资者对此反应冷淡。

  就在12日上证指数距离千点只有一步之遥之时,“神秘资金”再度出手为稳定市场“保驾护航”。显然,非常点位急需非常之举的“呵护”,那么,机构投资者为何迟迟不肯入市?几次无功而返的“神秘资金”此番出手作用又有几何呢?

  保险资金未解燃眉之急

  “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一方面政府鼓励资金入市来解决券商资金流动性困难、财务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任感,迟迟不肯将资金投向市场。

  保险资金的入市就是目前这种状况的典型。对于保险资金进入市场,赵锡军肯定了它的四大作用。一、增加了证券市场资金的供应;二、扩大了保险资金的应用范围,拓宽了资金的应用渠道;三、提高保险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四、作为机构投资者,保险基金的投资规模较大,将给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有利的影响。

  “但由于证券市场本身披露信息的不对称性,保险机构对当前股市投资价值不清晰,在投资前必定会对多方投资环境进行考虑分析”,赵锡军分析指出,“照目前状况看,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并未解决燃眉之急。”

  拯救券商作用不可忽视

  除了保险资金入市,对于近日政府拯救“大兵”券商的行动,赵锡军表示,券商作为证券市场的四大参与者之一,其市场媒介的作用不可忽视。因而拯救券商,对于稳定资本市场、优化市场环境以及提升市场信心有很大的作用,但目前来看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拯救券商的核心问题是,一定要区分券商陷入困境的原因。”赵锡军说,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券商作为市场的一员,“优胜劣汰”有其必然性,所以需要“拯救”的券商本身就不具备很好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在分析券商全行业亏损的原因时,赵锡军指出,依照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除了有市场环境低迷外,还存在自身管理、内部风险防控不严以及政策制度方面的因素。因此,他强调,拯救券商只是政府万不得已的做法,而要想实现拯救券商的初衷,必须有效堵住这些“后门”。

  急需建立信用交易机制

  作为资本市场的“巨无霸”,一段时间以来,银行资金似乎也在寻找与证券市场“沟通”的机会。近日A股市场出台的两个实质性利好,其一便是银行系基金首批产品将以股票投资为主,而且将于三季度面世。

  “允许银行直接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说是银行与证券市场建立沟通渠道的第一步”,赵锡军提出,对于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我国应该建立起信用交易机制,即允许投资者从银行借钱买股票的股票信用交易。

  他说,所有国家的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连通都有规则,信用交易是大部分成熟市场表现出的形式,这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证券交易法律都有规定,我国台湾也建立了完善的股票信用交易制度。而目前,内地机构虽然有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股票质押贷款等融资渠道,但由于其本身的缺陷性或政府管制行为,都不能很好满足投资者对资金的需求。

  “一旦投资者可以从银行借钱买股,证券市场的资金短缺将会有极大的改善”,但赵锡军提醒说,这里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银行能够自主决策,对贷款风险可以防控,因此建立银行业风险控制机制非常重要。

  平准基金入市还需多管齐下

  即使银行、保险等机构资金入市的障碍已经扫清,待其发挥作用无疑也要假以时日,但目前岌岌可危的大盘显然已经无法等待。而对于12日在关键点位附近再度入市的“神秘资金”,市场上普遍猜测为平准基金。

  “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由于某些市场原因给投资者带来损害时补偿给投资者的资金。”赵锡军表示,平准基金是在市场关键时刻起作用的资金。据介绍,香港没有明确的平准基金称谓,但在1998年受到金融冲击时,政府将土地基金和外汇基金组织起来购买了1200多亿港元的股票,从而稳住了香港的股市,救市场于危难。

  当市场恐惧情绪蔓延的时候,平准基金显然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其对于场外资金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但赵锡军对记者表示,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内地证券市场的连续下调是市场信心丧失的过程,“投资无回报”是市场无信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平准基金入市的同时还应多管齐下,尽快对这些根本问题加以解决。

  “只有上市公司给市场以信心,才是吸引资金入市的正途”,赵锡军对于市场资金面的问题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壮大机构投资者也好、拯救券商也好、神秘资金救市也罢,从长远看,如果上市公司自身运作规范,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合理回报,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