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个体命运公司前景国家声誉 中航油重组迷离(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0:50 《中国企业家》 | |||||||||
中国航油与陈久霖的命运 一家在海外经营并上市的国有企业,注定要在两种语言和思路中左右逢缘。这种与生俱来的尴尬已经在中国航油的重组中浮出水面。
知情人士透露,在陈久霖免职之后,中国航油集团派往的重组小组与新加坡方面的合作并不和谐。新加坡商业调查局、审计公司普华、独立董事三方面共同抱怨中方人员英语不熟练和办事效率低下,即使在数位翻译的帮助下,双方仍然沟通不畅。对此,经常奔走于中新两地的新加坡传媒电台总裁石惠敏则发现了深层次的担忧,她借《中国企业家》发问:“陈久霖之后,到哪里找到让新加坡资本市场和中国的国有控股方都满意的CEO?” 在当地商界眼里,在国际石油市场闯荡7年、英语流利兼顾中西的陈久霖颇有价值。新加坡前国会议员、龙置地集团执行主席白振华就不讳言陈久霖“东山再起”的可能。而不光是商界朋友的帮衬,陈久霖也在为自己寻找说辞: “西方公司的聘用准则是,对从来没有犯过错的人会非常谨慎,而对遭受过挫折的人,在具体分析其挫折原因后可能委以重任。这植根于西方哲学,他们知道人人都会犯错,没有犯过错的人是很难托付的。李光耀资政最近评价我是一个‘聪明、出身贫寒、但迅速成功的年轻人’,这不啻是又给了我一个机会。” 但是,国内的用人思路似乎与这种逻辑似乎相去甚远。一位观察人士对陈久霖的“复出”渴望不以为然,“对犯了错误的人,废掉是合理并且保险的选择,重新起用则要担当极大的风险,需要极大的魄力,这几乎是国企官员任免的常态。”《中国企业家》得到的消息称,重组之后,现任中国航油集团董事长海连城将隐退,集团总经理兼中国航油(新加坡)董事长荚长斌去职,陈久霖接受处罚;而重掌中国航油的人物很可能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 然而,即使要找到一个令多方满意的合适人选可能还颇费周折,但淡马锡加入重组这一事实,却越来越把中、新两方融合在一起,也为中国航油未来的发展埋下一个契子。 在陈久霖任下,中国航油已经为搭建完善的石油产业链进行多次并购,最近也是最大的一次是2004年8月从三个印尼商人手里间接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SPC)20.6%的股份,SPC是本区域最大的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具有完整的石油供应链。不过,中国航油因为此次债务危机已经在11月解除了收购协议。 但是,此次加入中国航油重组并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的淡马锡,是SPC控股公司、新加坡吉宝的控股公司。陈久霖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既然淡马锡将拥有中国航油(新加坡)的大额股份,它的控股孙公司SPC和中国航油之间的合作甚至合并的可能大大增强。你知道,淡马锡是希望看到中国航油再度崛起的。” 在此次亏损事件之前,中国航油(新加坡)与淡马锡已开始合作一个拥有60万吨油库码头和15条海上加油船的海上加油项目,双方各占40%和30%的股份。同时,中国航油(新加坡)在中东某油库区握有20%的股份,这是新加坡所缺乏的资源,而且,中国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市场。陈久霖认为,这些因素将有可能促使SPC和中国航油(新加坡)的合并,如果此事成功,新公司的年营业额将达60亿美元,会是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评论说,石油作为国家级的战略资源、中国航油事件关联到国家声誉,这是中国航油(新加坡)重组和再发展的大背景。但是,中新高层之间是否达成了默契,是否有合适人选来衔接两方利益,在顺应国家意志的同时成功驾驭市场,才将真正决定未来。 相关专题: 《中国企业家》封面系列文章:是谁搞垮了中航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