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上周再续新年以来的强势,罕见地创下11连阳历史纪录,地产金融、煤炭石油、白酒消费等权重板块继续轮番上涨,次新股、区块链等题材股再现妖股魅影,不过个股分化也是相当明显的,近三分之一股票不涨反跌,涨幅跑赢大市涨幅的个股比例亦不到30%而已,投资者赚指数不赚钱的感觉再现。那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现象,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市场热点结合历史走势作简要分析:
首先,沪指此轮从2017年12月28日到2018年1月11日行情,指数虽然仅上涨4.6%,但却创下了历史性的11连阳记录。而上次记录还是在2015年3月11日至3月24日的10连阳行情,当时上证指数大涨12.34%后,不久就走出波澜壮阔的行情,直奔5178点的历史次高位。如果再往前追溯,剔除1993年前市场创立之初的数据后,仅有1997年9月1日、2007年3月29日、2007年4月12日曾创造出的三次9连阳纪录可以相媲美,而且这三次连阳记录都是处于牛市行情时创下的。如果把统计时间轴放在本世纪以来,沪指连续上涨在8个交易日或以上的情形已出现过11次(该数据统计未包括此番11连阳记录),在出现上述情形后,其后5个交易日沪指继续上涨有7次,占比63.64%;其后20个交易日沪指继续上涨的情形有8次,占比72.73%。显示市场在类似的长时间连涨出现后,后续继续上涨的概率仍较大。
实际上,如果放在近年的外围市场大牛市背景看,这次11连阳涨幅可谓小巫见大巫。仅以港股市场为例,恒生指数新年前后也同步创出了13连阳的历史纪录并已逼近历史高位,美股上周四五也是连续大涨四五百点创出历史新高。所以说我们市场近期强势表现实际上已经算是落后了,而且行情体现出来更多的是蓝筹股以及部分强势股的结构性行情,个股分化现象依然突出。
仍以历史数据作比较:上次十连阳即2015年3月24日以来的行情,在纳入统计的2645只股票中,涨幅超过当时上证指数12.34%涨幅的股票多达1088只,占比为41.13%,跑输上证指数的股票数量约为60%,但此期间下跌的股票不到61只,占比仅为2.3%;而此轮11连阳行情,在纳入统计的3472只股票,只有1024只股票涨幅超过上证指数4.57%涨幅,占比仅为29.49不到30%,也就是说有70%即2448只股票跑输指数,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还有822只股票在这11连阳期间出现了下跌,占比23. 67%,表明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并不突出。另外,在沪指连续上涨同时,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还一度出现下跌,导致市场的全面强势并未得到有效维持,下跌个股数量开始超过上涨股票数量,甚至还有连续跌停的复牌个股,这也是市场赚钱效应降低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市场热点看,上期我们重点提到的新年值得注意资金流入的地产板块,荣安地产取代被停牌的泰禾集团成为市场龙头,六天收出5个涨停板,带动地产板块再度大涨,同时有强势表现的还有白酒家电消费、银行券商、汽车钢铁等蓝筹板块,但轮动表现依然突出,如前周的水泥、周初的煤炭拉升后均有大幅回调动作。上周表现出色的板块,同样出现在我们上期分析的题材股中,继次新股板块的贵州燃气、华森制药等妖股强势表现后,区块链板块也出现了易见股份、新晨科技、安妮股份、科蓝软件、爱康科技等强势品种,类似的中青宝、神州泰岳等品种也是表现凌厉。同样的次新龙头华森制药的走强和蓝帆医疗复牌的连续涨停,也带动了易明医药、智飞生物、浙江医药、戴维医疗、一品红等一度走强,但大涨后个股分化也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去年底曾有不俗表现的芯片半导体、4G通信等题材股近期却回落明显,包括新年伊始走势强劲的雄安板块,除了京汉股份等个别补涨品种调整还是明显的,可见题材股的短炒特性依然不改。
最后,虽然众多机构表示十一连阳是牛市的象征,但从上述市场分化、个股赚钱效应并不突出现象看,这次11连阳行情或许与以往牛市仍有不同之处,包括深圳成份指数等仅为八连阳,且这波沪指连阳好几天都只有几个点的涨幅,波动幅度很小,更多时候还体现在机构强拉指数迹象明显,好几次都是尾盘强权重股,似乎是某些机构的非市场行为。而且赚钱板块中除了区块链、次新股、地产板块等个别龙头外,持续赚钱效应的题材股并不多,而且龙头连续涨停依然会被监管“特停”,散户想跟风赚钱就更难了。从这一点看,沪指创记录的11连阳行情背后,目前更多的还是去年以来持续表现的蓝筹股行情,以及题材股妖股不时表现的结构性行情而已。操作上仍需耐心观察,甄别其中价值股和龙头品种的机会,具体我们今后再分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陈靖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