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武:资管新规核心是对中国资源分配方式做调整

陈继武:资管新规核心是对中国资源分配方式做调整
2018年01月14日 16:25 新浪财经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图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理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武图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理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武

新浪财经讯 1月14日消息,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第二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今日在青岛开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理事、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武在论坛上表示,资管新规核心是对中国资源分配方式做调整。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陈继武:非常荣幸,我对中国的资管行业应该说是全程的参与了,每一次的政策调整,以及它带来的影响我们也是感同身受。我是1998年开始做公募基金,2008年做了私募基金,去年凯石基金,证监会批示我们由私募转为公募基金,而且全部是自然人持股的结构。

  这次资产新规11月17号五点左右公告出来,实际上到七点多钟我已经研究两遍了,我觉得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我们看一下,刚才几位学者和领导都讲了,资产管理行业产生的背景、条件,它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产物,我们看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人均GDP刚刚过1千美金,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们接近5千美金,2017年接近9千美金。我们看一路走过,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非常关注人均收入这个变量,因为人均收入在低层次的时候主要解决的是衣食问题,看我们的房地产、汽车产业的普及主要还是在2010年以后,这两块上升的非常快。那么在2016年2017年的时候,我们观察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可以看得到,我们百人的汽车保有量,我们出国旅游人次,我们的消费品的增长情况,包括奢侈品消费情况,实际是一个不断上升过程,与此正相关的是资产管理有一个巨大的成长。我记得我搞公募基金,1998年中国有第一只公募基金,当时是开元基金,一直到2005年的时候公募基金达到了接近5千亿的水平,由于当时大盘从1000点到了3000,到了2006年年底到了3000点,公募基金的规模到了一万亿,也就是一年增长5千亿,从2006年底到2007年的8月份,公募基金突破了3万亿,8个月增长了2万亿,其实老百姓他们买基金主要买的5000点左右的高点,亏损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这种戏码在2015年又上演了一次,市场越涨,风险越高,投资者买基金的热情越高涨,因此尽管公募基金表现良好,但是投资人没有分享的获得感。

  但是现在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我们预期随着未来衣食住行解决以后,老百姓的金融资产应该会上升的非常快,从家庭的财富结构来看,截止到2017年的6月底,我们的家庭财富结构56%左右是指他的房子,如果说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这个人他拥有一千万,基本上接近600万是指他实际住房的价值,金融资产占的比重实际只有不到30%。我们看随着中国的经济进一步的增长,人均财富的进一步提升,从微观上来看,家庭财富结构这个比重比金融资产占的比重一定是快速提升,因此资产管理行业应该是有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我们说从增量来说,这个盘子肯定是越来越大的。

  那么第二个,我们看一看最近这十年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是怎么形成到今天这个格局的,我们现在银行大概30万亿左右,信托有人说25万亿,我看11月17号公告的信息说的是2016年底17万亿,最近也有个数据统计说是25万亿,券商大概14万亿,公募基金是接近10万亿,私募基金11万亿,当然还有很多期货、P2P、小贷等等,大家说接近100万亿。这个盘子怎么形成到今天的这个格局?你要预测未来一定要研究过去,我们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实际上这个格局的形成,与刚性兑付的承诺有巨大的关系,刚才刘行长已经讲过,因为大家对银行还是有天生的信任。

  我举个例子,上市公司目前的资金证监会是不允许它买货币市场基金的,货币市场基金是一个比较安全的,但是它可以允许买银行理财,为什么?因为它是刚性兑付,所以你建立以刚性兑付为基础的资产管理行业,它不是一个真正的资产管理行业,因为它还是变相的借钱,更容易融资。为什么说刚才中投的刘总讲,为什么你的资产收益率高于你的储蓄,因为你储蓄限制太严了,要受资本的约束,有存款准备金率,但是理财通过了层层的嵌套约束比较少,比较灵活,另外可以做期限错配,期限错配是获得高收益的非常重要的收益来源,它是一个主要的因素。现在我们不说这个新规到底怎么样,因为我们作为业者来说,我们只能说这个新规它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而且深远。

  有哪些影响?我刚才讲,你现有这个理财怎么形成的?如果说大家真正按照资管新规来做,从发行来看两块,公募和私募,你如果超过了200人,私募有两大限制,第一你的人数不能超过200人,第二,你有合格的投资人的限制,就是说这个人能不能买这个理财产品,第一个起点是100万,第二个他的财富当中单独把金融资产拎出来,除了房子这个不算,你要有500万的金融资产,在现在家庭财富主要是房子的情况下,金融资产有500万的数字就被大大压缩了,债券起步是30万,但是这个投资者市场与管理第一条就是他的金融资产超过500万。这种情况下私募的人群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大众指的是公众,刚才张所长已经讲过,你这个投资范围是严格限定的,所以未来资产管理新规我们看套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其实这个枷锁我认为它没有新的东西,你去把公募基金按照《基金法》管理的话实际上很清晰的,其实这些年你看我们中国的《基金法》早就通过人大颁布了,但是没有普遍的实行,这次资管新规核心基本条款还是《基金法》。

  那现有的理财形成了以刚性兑付为主要基础所形成的现有的资产管理格局,在去刚兑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按照这个新规来实施,其实正式的新规征求意见稿结束以后,新规和实施稿还没有出来,但是从最近两天两头颁布的规则来看,基本上还是围绕新规在做很多的配套性的政策和法规。我们可以预期这个新规这次感觉是真的,是真的要实施了,真的实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首先这个直接效果就是去杠杆,就是原来通过资管,通过刚性兑付形成的理财池,通道要大量的去掉,可以预期原有的这种模式下所形成的信托管理的规模应该是大幅的下降。那么我们看保险公司实际上它的万能险这个险种也是刚性兑付,现在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肯定没有什么空间了。券商的理财当中70%80%也是通道,也应该是要去掉的,我们看公募基金的子公司,有的银行性的子公司,有的基金都上万亿,我们只知道这个肯定也是要受影响的,就现在的公募基金来说其实也会影响,因为现在的公募基金有很多是银行的委托管理,叫委外,当资金池大幅缩小的时候,这个委外就不存在了。私募基金,我们现在说私募基金大致在12万亿左右,去了PE5万亿左右,其他的都是二级市场包括私募基金,你看大私募号称几百亿以上的也是主要来自于银行委托管理,我们看这个扰动的因素有多大,去通道,去资金池,资金池缩小,委外的缩小,它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行业的这种调整,影响是巨大的。

  那么这个资管新规实施以后,它对应的就是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会发生巨变,你可以预期,这个资管用资产管理,用刚性兑付形成的东西实际上是初表,初表主要是规避资本充足等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这个你要回表,你银行有没有这种资本金,巴塞尔协议3规定你要有12%的充足率,还有种种的限制,预期这个资金回不去,那去哪儿呢?美国有缩表,中国没有缩表,资金还是这么多,它不进资金池的情况下就要进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我们投资人就要适应这种管理,否则的话你去存款去。所以对居民的理财习惯应该是一个大的转变,对现有的金融机构规模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实核心是对中国的整个资源分配的方式是个调整。

  为什么国际上评级机构把中国的国家信用等级降低,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整个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太高了,尤其是我们民营企业的杠杆率太高了,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没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这种借钱的方式,也就是负债的形式来形成社会资源配置,当实现技术化管理的时候,我相信中国的资源分配方式也会调整,我觉得我们每次说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有一批伟大的公司,一批伟大的公司是现有的这些喝酒公司吗?不是,是华为这种公司,那华为这种公司从哪儿来?我们看最近十年来,由于PE、VC非常的活跃,中国建了一个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三板,有了退出的机制,中国逐步形成了这样以创业投资为基础的社会融资的体系,它对中国的创新产生的影响,我想各位已经是有目共睹,现在在拉斯维加斯开的大会,3000家公司中国去了1300家,很多公司都是通过资本市场,以及PE、VC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融资所带来的发展机会。所以中国建立净值化管理,它其实是一个资源分配的方式,这样一个资源分配的方式,对形成我们现在的企业发展的资本金,解决我们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方案之一。所以我觉得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它是不可能建立一个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的。

  第三我想讲一下未来格局的设想,中国现在的影响巨大,冲击巨大,流动性的压力很大,短期肯定要有巨大冲击的,但是我想我们的中央政府在“三去一降一补”所采取的力度大家已经看得到了,去产能,防污染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措施,现在污染防治的力度之大,措施之严,根本不会考虑你什么GDP,先把这个关了再说,这种力度我们想去的产能,防污染的力度如果用在资产新规去杠杆,我觉得大家不要低估中央的决心。

  那这种情况下,就要有堵还要有疏,你这个非标的层层嵌套的,标准化、非标准化层层嵌套所形成不规范的东西打掉以后,上午一个记者问我非标会不会存在,当然会存在,但是它只不过规范了而已,所以我觉得未来的政策应该是有疏有堵,这样的话才能把这个波动性适当的降低。所以在很多行业的金融市场创新开放这种领域上,我认为在严监管的背景下,还是要适当的开放,适当的疏解。

  那第二个问题,市场的多层次要进一步的完善,你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债券市场,包括垃圾债市场,给你提供多种选择,你偏好稳健有稳健的产品,有偏好高风险高收益,与此相应的产品比比皆是,所以未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的产品将会琳琅满目,多层次的市场会逐步的形成,我们现在看到A股的发行,只要说你这个企业不错,你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盈利是真实的,发行上市只是时间。所以我相信未来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最后,作为我们凯石基金,我们也是一家刚刚拿到牌照的公募基金,我认为,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谁最后能胜出,从长期来说,还是那些风险控制比较严格,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持续、稳定回报的机构能胜出,怎么能够做到呢?专业,就像葛优讲的,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专业创造价值的时代,我相信已经来临了,当然这个路不会是一条直线,就像我们监管政策,现在强监管,过不定五年以后要放松,不管它是强监管,还是放松,弱监管,但是为投资人创造价值,这个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未来什么样的机构能胜出?我觉得就是这类的机构能胜出,谁能够通过风控,通过机制,通过严格的研究投资、交易各个环节,实施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我相信这种机构未来的春天已经来临,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最近访问
  • 我的自选

7X24小时

夏斌 夏斌 新金融新六巨头浮出水面 牌照布局比BATJ还强?把握好“稳中求进”和“防控风险”两个底线。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