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沪指突破3200 随时都可能调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06:32 新京报
最高冲至3273,实现九连涨;专家提醒大盘随时都可能调整
新京报制图/丁华勇 沪深股市昨日承接前日升势再度上扬,沪综指早盘开于3179.80点,于早盘9时44分突破3200点大关,盘中股指在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集体发力下再度震荡走高,冲至历史新高3273.73点后开始震荡回抽。盘中上证综指还突破了3200点整数关口,以3273.73点创下新的历史最高点位,并实现了“九连涨”。场内再度上演“二八”格局,在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大蓝筹品种上涨的同时,多数的个股出现回调,结构性分化现象严重。 金融股大涨力挺沪综指 沪综指昨日早盘开于3179.80点,盘中最高至3273.73点,最低至3176.53点,报收3197.54点,上涨24.52点,涨幅为0.77%;深成指早盘开于8606.57点,报收8579.32点,跌幅为0.09%,沪深股市主板共成交2068亿元。 昨日开盘后,沪综指在工行和中行的强劲拉升中,盘中曾创出3207点的高位,随后在小盘股的快速下跌压力之下开始震荡走势。昨日银行板块继续走强,工行与中行对指数的贡献超过了40点,中石化也重新走强,指标股再度成为市场各路资金追捧的对象。 在银行股上涨的示范作用下,中国联通、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大盘蓝筹品种纷纷展开拉升。继前天上海本地小盘股活跃之后,昨日深市小盘股也开始活跃,深纺织早盘就被快速封住涨停。至昨日收盘,共有148家公司上涨,743家股价下跌。 盘面上,涨幅居前的板块包括纺织、地产、银行等,可以看出热点已经悄然从低价股转向了中高价股、基金重仓股。个股方面有天房发展、西藏天路、三普药业等近十只股冲击涨停。跌幅榜上中高价股减少,岳阳兴长、天坛生物、华东科技等跌幅在前。 上周股市就在3000点附近展开大幅震荡,上周四市场创出历史新高3099.82点后,上周五市场震荡幅度反而加剧,大盘一度跌至3008点,随后大盘又强劲上场,上周五大盘收盘时反而收复失地向上微涨。从盘面看,市场步入3000点后,中高价股票走势偏软。与此同时,低价股上周继续大面积补涨,成为推动大盘进一步上扬的主要动力。 分析师称金融股估值尚可接受 昨日沪指突破3200的过程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涨幅均超过5%,甚至在盘中一度接近涨停,再次助推股指抬升。 截至昨日,工行、中行以及中国人寿三只大盘金融股总市值已超过4.3万亿元,而沪深市场昨日收盘后的总市值为12.83万亿元,三只股票占总市值的比重达33%,而沪市金融股总市值超过5.5万亿元,占总市值的比重超过42%.分析师认为金融股所占市值比例仍显合理,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曦说,在成熟市场中金融股都占有很大比重,这一点从无例外。 大涨过后大盘银行股的静态市盈率均回到35倍左右,这一估值水平在全球市场中均处于高端。成熟市场银行股的估值一般在20倍以下。 但分析师认为,看待国内银行股应以动态的眼光。以中国银行为例,目前其动态市盈率为34.36倍,但从其年报65.23%的盈利增长计算,对应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20.8倍。分析师认为金融股的估值水平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银河证券分析师张曦认为,目前大盘银行股的估值由于前期调整已经合理,而中小股份制银行的估值水平也可以接受。 股市走牛源自境外资本流入? 大盘步入3000点后,不少投资者产生了一种“恐高症”,整天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中。到底股市会一口气涨到什么时候?这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股市近期的持续走牛可能与境外资本的流入有关,A股半年之内总市值从3万亿增长到7万亿,在近来的20天时间里已经接近10万亿。一些属于长期成长概念的蓝筹股的市盈率,不正常地在上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快速上升到30—40倍,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价格和价值的大幅背离。类似迹象显示,资本市场有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 左小蕾同时表示,目前股指的上扬是被投资者推上去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投资者都会相信某些“先知先觉”的人,一味地强调股指还会不断上扬,再加上市场上的资金较多,股指就被迫不断上扬,风险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上升到一定程度,股指就会非常脆弱,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下调。 左小蕾建议投资者不要过分关心股指,更不能盲目跟风。因为市场调整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长时间不调整,市场就会超常规地积累风险,就可能出现出人意料的调整,受损失的还是投资者。 与左小蕾观点相反的是,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却认为,大盘往上看不到顶,资产重估行情远未结束。 大盘随时都可能调整 “大盘随时都可能调整”,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目前大盘累计涨幅过大,政府应该会对相关题材类股票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投资者应该对此有思想准备。 针对“股市泡沫过多,已接近崩盘边缘”的说法,华生认为,现阶段这样的措辞为时过早,目前股市确实积累了不少风险,但只要进行几次调整就会将风险释放出去。我们现在应该多关注的是H股,当A股和H股股价偏离过大时,投资者就应该引起警觉。 对于近期操作策略,申银万国分析师蔡国华认为,权重股再次主导市场,意味着股指上行的速率会有所加快。但速度加快同时也会导致上行中震荡的加剧。股市资金面依然充裕。后市仍将维持震荡上行的格局,关注蓝筹股。 而对于股市的长期趋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认为,2007年不会有2006年般的涨幅,2006年以来牛市的推动力主要是股改制度性问题的解决、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过多的流动性。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中国资产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在最近五年内上涨将尤为明显。在人们理解资产价格上涨的自然规律之下,更应该了解股市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减少相应的投资风险。 ■牛气个股 成都建投冲击第一高价金融股 在昨日金融股全线大涨的情况下,带着国金证券借壳上市光环、停牌三个月的成都建投(600109)股改复牌!复牌首日,成都建投大有颠覆中国平安(601318)第一高价金融股宝座的势头,上涨气势远远盖过盘中几近涨停的中行、工行,全日大涨129.62%,最终收于41.24元。 带动成都建投大涨的是走高的大盘和几近疯狂的证券股。在其停牌期间,上证指数从2300多点上涨至3100点。中信证券((600030)等券商股的最大涨幅都在一倍左右。而首创证券借壳的S前锋(600733)在2月6日复牌后更是连续25个涨停,期间最大涨幅超过200%. ■背后原因 股指期货引诱做多金融股 中信证券徐刚指出,股指期货推出,指数权重股将享有溢价 昨日,多位分析师都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银行股领军的金融股出现如此涨幅,主要原因应该还是股指期货的影响。由于此前一段时间股指期货筹备紧锣密鼓,推出时间也逐渐明晰,对于在标的指数中权重很大的金融股成为机构争夺的目标。 金融股所占市值比例如此之大,但流通市值与总市值比例过于悬殊。券商报告认为金融股对于拉升股指的杠杆效应过大。上海证券交易所周四发布的一份联合研究报告中认为,沪深300成份股在股票下跌中具有尾部相关性变大的趋势,这意味着,至少在理论上看,指数期货合约存在空头操纵的可能性。 对于金融股与股指期货的关系,渤海证券的银行分析师田辉表示,由于拉高金融股,就能拉高300指数,所以银行股目前受到机构的青睐。 但田辉也表示,因为现在股指期货的相关细则还没做完,但从现在的一些消息来看,目前的规则对做多有利,做空比做多风险大,而且不见得能对冲成功。 中信证券研究部负责人徐刚认为,新年伊始,在对上证综指缺陷的一片“声讨”中,以金融权重股为代表的蓝筹股行情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轰轰烈烈的小盘低价股革命。近期热点股票主要是低价股和中小盘消息股,市场呈现出鸡犬升天的局面。 徐刚认为,3月16日《股指期货管理条例》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股指期货在5-6月份推出的预期。通常来说,股指期货会引发投资者的三大投资需求:投机、套利和避险。由于国内市场尚没有做空机制,所以,投资者实际上只能进行正向套利。因此,不管是投机交易商还是套利交易商,他们要想获利,都需要买入现货(前者买入现货推动指数上涨,后者买入现货以完成套利操作)。而且,如果投机交易商希望控制指数的涨跌,他们须掌握足够的市场筹码,因此,从这些方面分析,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指数权重股将享有一定的溢价。 ■上市进行时 中信银行4月上市银行IPO排长队 在中行、工行等大银行上市后,中国银行业的上市步伐并没有放慢。中信银行H股发行申请日前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昨日证监会称,发审委定于4月2日审核中信银行的A股首发申请。如果计划能如期进行,将于4月27日在沪、港同步上市。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也正在为上市摩拳擦掌。 有关消息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中信银行已于周三开始展开发行前推介活动,并将于4月10日开始国际路演,计划于4月27日上市。由于中信银行H股发行申请日前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因此A+H同步上市工作只需过内地证监会最后一关。上述人士同时指出,一旦周一内地证监会审核过会,中信银行将成为继工商银行之后第二家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据悉,本次中信银行计划发行72.5亿股自由流通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的18.9%,筹资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 除了中信银行快马加鞭登陆A股市场,交通银行以及一些地方性银行也在积极筹备A股上市。交通银行日前已公布了在今年上半年或7月前完成海归的消息。北京银行已申请今年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并指定了美林公司、高盛集团以及中信证券牵头安排其总额不超过1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 此外,上海银行、宁波商业银行、重庆商业银行、南京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的上市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此外国内的另一大企业集团———光大集团高层今年初也明确表示,今年光大集团最重要的任务是顺利完成在国家主导下的财务重组,旗下的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要尽快实现公开上市。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赵侠 张慧 吴敏 刘宝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