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建材行业:警惕成本上升和投资过热(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9:40 顶点财经

  (二)供需关系趋于平衡,涨价有坚实基础

  从历史来看,水泥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是水泥行业景气下挫的主要因素。为遏制水泥固定资产的盲目扩张,近年国家对水泥新上项目实施严格控制。在2006年颁发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西部地区建设规模也应达到日产2000吨及以上,除一些受市场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原则上不再建设日产2000吨以下规模的水泥项目”。2008年2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要求对从事水泥等13类重污染行业的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检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遏制水泥行业的过度扩张起到积极作用。

  从水泥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水泥行业投资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07年在我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业景气上升的推动下,水泥企业加快了产能扩张的步伐,为落后产能淘汰释放的市场空间布局设点,水泥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反弹,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653亿元,同比增长33%,全年共投产8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894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20亿吨,至此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797条,合计水泥熟料产能60657.7万吨(按310天生产计)。从当前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地新建生产线仍如雨后春笋,预计2008年水泥固定资产投资额仍将大于600亿元,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1亿吨以上。

  虽然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但是在国家“降耗节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水泥工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仍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07年初,国家发改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的通知,对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重点突破,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共同推动淘汰落后工作。全行业对淘汰落后的认识逐步提高,大部分省(区、市)政府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计划得到逐步落实。

  淘汰落后产能方式变得更为有效,许多地方开始用爆破的方式对落后生产线进行拆除,过去那种停而不关、关而不拆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变。根据数字水泥网统计,2007年,全国关停立窑生产企业520家,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量5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比已达55%,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目前,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区已彻底淘汰机立窑生产线。

  今年1月7号国家公布《2007年应予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企业名单》,共涉及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66家企业的1474条生产线,其中山西、河南、河北、湖南和山东,分别需淘汰落后生产线211条、163条、110条、103条和97条,产能淘汰力度比较大。列入名单的水泥生产企业,应自觉按期淘汰所属落后生产线;对无证生产的水泥企业,工商、质检部门要坚决予以查处和取缔,电力部门一律停止供电;有生产许可证但未完成淘汰任务的不得换发生产许可证;各地要对本地区有关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请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我们认为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加强,到2010年淘汰2.5亿吨落后产能的目标将得以实现;而2008年作为新一届政府上任的第一年,落后产能淘汰的情况将成为新一届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我们对2008年落后产能淘汰持乐观态度,预计淘汰总量在8000万吨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