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香港金融科技正在逐步发展,WeLab董事局主席、前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称,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依赖竞争来改变市场,而且整体氛围越来越浓,而香港监管政策非常清晰,对于行业发展非常有利,同时,他也期待未来大湾区将推出金融界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全球的竞争力。
尽管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只有700万人口,过去对于金融科技的很多创意及想法都较难落地,陈家强称,由于香港监管层对于金融科技的鼓励非常大,通过改变监管模式,实施沙盒试验,来让更多的金融企业了解科技应用,进一步科技在金融业的落地。
陈家强称,香港金融的发展,一直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思维——通过竞争来改变市场,2016年9月,香港金管局提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计划,开放银行及科技公司参与金融科技项目的试行。沙盒计划让银行和科技公司可以随时根据用户意见对产品进行修改,加快推出产品速度及减低开发成本。第二代沙盒计划更是让金融科技企业可以不用通过银行,直接同金管局沟通。
在陈家强看来,沙盒计划也让许多金融科技公司更有机会被监管部门看到并信任。虚拟银行牌照的发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香港金管局让虚拟银行得以进入市场,加大市场竞争,帮助传统银行改革。
对于虚拟银行胜过传统银行的地方,陈家强认为,这主要还是看虚拟银行有否真正解决每个客户的痛点。虚拟银行利用科技,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帮助他们进行更多的财务控制,同时科技也让整体的运营成本变低。
陈家强称,从WeLab的发展来说,科技、风险管理元素就在集团的DNA里,如何利用科技提高每个客户的金融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集团目前已经拿到虚拟银行牌照,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更个性化的产品。
作为互联互通的建设者之一,陈家强也对大湾区的发展也有一定期待。他认为,在大湾区内的金融开放,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全球的竞争力,如果大湾区最终能在金融领域实现互联互通,在合适的监管手段下,可以进一步服务消费者及中小企,而香港也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陈家强强调,金融科技最能清楚表明钱的去向,最能满足监管方面的要求。目前WeLab在大湾区有20%的客户群,希望未来随着大湾区发展,加上政策指路,到时候WeLab能在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背景下提供更多样化服务。
以下为采访原文:
新浪财经:您此前在政府和学校工作,为什么现在会从事金融科技,来到WeLab呢?
陈家强:在政府工作时候就主导发展金融科技。当时就觉得金融科技在内地应用很厉害,去外国调研时大家也都在谈,过去几年曾参与金融科技政策制定,个人对金融科技很有兴趣。
当了多年政府官员,我想下一步做什么好,还没有到退休这个心态,所以我决定要从事金融科技,就看到香港WeLab这家科创企业。因为政府政策鼓励创业,之前就也看到香港初创企业很多人才很优秀。WeLab里很多银行、投行或IT人才。我进WeLab时它完成了B+轮融资,也正是要申请虚拟银行牌照,我是被这个机会吸引,希望去一个公司大搞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有银行这个载体能发展得更好。
新浪财经:从您加入以来,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
陈家强:发展蛮快的,虚拟银行算是金管局推动的一个重要政策。2017年10月,为推动香港智慧银行发展,(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提出7项推广金融科技政策。其中一个是虚拟银行,其他还有转数快,让银行推出数码服务等。所以,政府支持,监管机构金管局、证监会、保监局都非常支持,都希望用监管手段让虚拟银行进来加大市场竞争。新的参与者进来,推动银行改革。香港这个通过竞争来改变市场是很正确的思维。其它地方可能就没这么大勇气,很怕竞争,有竞争毕竟会对本土业界有重大冲击。
所以我觉得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现在政策是有的。因为有政策,人才又很多。很多国际人才来香港,整个气氛都很浓,比如你看科学园,数码港,不同金融科技协会,和一年比一年规模更大的Hong Kong Fintech Week,所以现在就是看怎么去应用。
新浪财经:两年前看的话金融科技应用比较难,现在您看香港这个应用落地能力到了什么程度?
陈家强:香港首先一个特点是,它是个小市场。第二,它也是个金融方面较普及的一个市场。已经有相当成熟的银行业、金融业做事方法。所以金融科技在香港发展,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是,怎么把金融科技好处真正带给客户。
相比内地,香港市场比较小,如果你是个科技公司,你有好的主意和想法,可能很难落地和推广,可能marketing cost很贵,相比起来,内地大市场更容易吸引客户。所以需要监管方面的政策,因为监管部门可以改变市场配置,监管部门鼓励科技,这个事情就快很多。香港这几年通过监管局有不同沙盒实验,让监管部门了解科技怎么运用。如果他们觉得这个科技比较放心,推出来就比较容易。所以我觉得最近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落地比较快,原因有监管部门的配合。
新浪财经:虚拟银行已经拿到牌照,接下来在应用上会怎么做,对香港金融科技有何促进作用?
陈家强:从WeLab发展过程来说,它的基因就是科技和风险管理,始终要思考如何用科技提高顾客金融体验。过去在没有银行牌照时,在香港是第一家做纯线上贷款业务的(“WeLend”品牌),我们在内地有不同业务,C端主要是助贷(“我来贷”品牌)和融资租赁(“淘新机”品牌)业务,B端是金融科技输出(“天冕大数据实验室”品牌),把定制化信贷技术解决方案、风险技术解决方案、获客及营销解决方案以及实时大数据处理平台输出给合作伙伴,我们是完全用科技来看这个业务。
我们在印尼也与当地最大的多元化集团之一Astra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AWDA,通过C端产品(“maucash”品牌)和B端服务运作。从整个生意来看,是用金融科技来提高体验。
银行牌照容许我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每一个顾客,银行是它生活很密切一端,跟以前做信贷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多考虑每一个顾客生活需要什么,银行能给他提供的服务会是什么,例如支付、储蓄、投资等。这些东西都要针对每个不同的人做个性化设计。
所以,第一,要明白我们客户是谁,给他多做一些服务和资讯。我们要全面从个人金融去想这个银行服务。第二,WeLab是个科技公司,我们相信用科技能给客人最好体验,用科技增加他对自己财务的控制。每个人都希望做好财务计划,存更多钱。这些事情传统银行不是做的不好,它们是并没在科技方面给每个客人有个性化服务。我们是给每一个人提供从贷款到全面的金融服务。
新浪财经:香港也有不少投资的互联网券商但做得并不成功,这个重点在哪?怎么去抓住客户?
陈家强:券商算是提供一个买卖平台,提供股票价钱。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他不懂。你给他再多信息也好,他不懂怎么去买卖股票,风险怎么样去控制。所以很多年轻人来说有点怕,对很多人来说,投资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希望从怎么去给他们提供资讯和工具,到帮助他们怎么去做一个更好的理财服务。
新浪财经:现在一些传统银行也会追上来,这对虚拟银行会有什么挑战?
陈家强:挑战当然是新银行要怎么去争取客户信任。我觉得还是要回到,虚拟银行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解决他们的痛点和问题。我们的虚拟银行比较了解一些客户,通过我们与客户的互动,给他们提供他们一些需求的东西。科技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竞争力,因为有好的科技,所以能提供更好的产品。
新浪财经:从监管的角度来说,虚拟银行会有什么挑战吗?
陈家强:香港的监管政策很清晰,这是香港的一个好处。为什么要发牌照给虚拟银行,因为金管局觉得要推动金融科技。为什么虚拟银行和银行的各种政策是一样的,因为金管局说你是银行就是银行。
对我来说监管政策很清晰、一致,这是好处,不是坏处,这样子大家对我们虚拟银行信心更大。比如说最简单,香港存款保证50万对我们也是适用的。
新浪财经:香港的虚拟银行业务与国内的业务怎么实现一个联动?
陈家强:目前虚拟银行业务就是服务香港居民,因为我们是普惠金融,还是香港市场为主。以后政策会不会改变,也不知道。当然香港金融界很多人希望大湾区政策落实,希望香港金融服务者可以为大湾区提供服务。如果大湾区要做大,某种程度上互联互通是应该的,到时希望虚拟银行会发挥作用。但目前是没有实际的导流和互动。
当然我们做虚拟银行,有好的经验希望可以去不同地方,是放眼世界、也放眼内地、“一带一路”,以整个亚太区为主体。
新浪财经:你希望未来大湾区能做成什么样?能否展望一下?
陈家强:个人观点上,我觉得要做好大湾区,做一些金融方面的开放是必须的,这其实是提升整个大湾区全球方面的竞争力。因为要把大湾区作为一个宜居城市,要提高整个服务,金融方面也有需求,包括大湾区小企业怎么去融资。小企业融资很难,个人去做一个金融服务也会有点难度。所以大湾区整体发展要提升发展金融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一般已经有很多的渠道。
另外一点,很多人说,监管问题、制度问题怎么解决。你不开放,你就永远不用想这个问题了。当时我们说沪港通怎么去开放,就是利用香港和内地互联互通。将来如果有个跨境服务,要提供能金融服务,同时又要做到监管政策的落实,最好的还是金融科技。因为金融科技能让你看到钱怎么走,监管方面的需求能满足。(新浪财经 徐雯 罗琦 发自香港)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