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彩礼贷、二胎贷、墓地贷……人生万事皆可贷!?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谢艺观)最近,“彩礼贷”、“墓地贷”轮番登上热搜,再加上此前的“二胎贷”、“婚庆贷”等,简直是“万事皆可贷”。
银行为何屡屡推出“奇葩”贷款?这些产品都合法合规吗?
“彩礼贷”、“墓地贷”轮番出现
“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近日九江银行推出的“彩礼贷”宣传海报显示,该贷款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一年,年利率为4.9%,申请者需年满22周岁以上,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
天价彩礼一直备受诟病,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大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治理。九江银行的“彩礼贷”一经披露,便引发了网友的口诛笔伐:“贷10万彩礼,嫁给她再补这个窟窿?”“打肿脸充胖子,最后辛苦还贷的还是小两口。”
3月17日,九江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在中新网记者咨询时表示,“这个产品取消了,以后也不会上线。”随后,另一个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听说过这项贷款业务。”
随着事情不断发酵,3月18日晚间,九江银行发布致歉声明:目前,银行已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停职处理,对部门负责人给予记过处分,并对相关转发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彩礼贷”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一则“昆明一陵园推出墓地按揭贷”的消息又登上热搜。据了解,昆明晋龙如意园与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首付两成、最高能贷款20万元。
昆明晋龙如意园工作人员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情况属实,是有这个意向,但没有正式签约、实施,现在已经取消了。”
天眼查资料显示,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为北京银行持股61%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树强。
“我们的一生要被贷款承包了?”
其实,“彩礼贷”、“墓地贷”等银行推出的特色贷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媒体报道,2020年12月底,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某银行就与某公墓陵园合作,推出了针对购买墓地的贷款产品,厦门、安顺等地银行也曾被曝与当地陵园合作推出公墓按揭产品。
更早在2015年,江苏银行无锡分行就与许星明婚庆公司先行试点“婚庆贷”;2016年,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又与南京婚庆公司结婚乐推出“结婚贷”,最高可贷30万元。
甚至,有银行还要“帮”你生二胎。2016年,邮储银行、中邮消费金融携手家庭消费企业发布“二胎贷”,“只要一张亲子照+出生证明”最高可贷20万元。
针对特定职业的贷款也大行其道。如,2020年8月,山东德州农商银行推出的“园丁贷”;2020年10月,山东滨州农商银行推出的“人民公仆消费贷”;2020年11月,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南湖支行推出的“记者e贷”;2021年1月,广东广宁农商银行推出的“厨师贷”。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少银行还针对医护工作者推出了“医护贷”、“天使贷”。此外,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创业、留学的各类贷款亦比比皆是。
由此,有网友调侃:“二胎贷、学生贷、彩礼贷、房贷、墓地贷,从出生到死亡,一生都被贷款承包了。”
各种“奇葩贷”本质是消费贷
虽然贷款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本质上还是属于消费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告诉中新网记者。
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四大块。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业务监管趋严,增长空间逐渐被压缩,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银行发力点。
2019年,鹰潭市余江区32对“零彩礼”新人举行集体婚礼,以实际行动抵制“天价彩礼”。余江区宣传部供图
“现在银行竞争压力很大,钱也不好挣,因此会选择设计、开发一些新的借贷产品吸引更多客户。”郭田勇指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要防止走偏。”
郭田勇表示,国家在贷款方面是有“罩子”的。比如彩礼贷,国家在结婚这方面是不提倡收彩礼的,所以彩礼贷就和我们目前的价值观不符合。“银行创新应跟社会价值观相符合,不能触碰道德底线,要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贷款需要针对合法正当的职业,要有良性的场景,不能违法违规和违背公序良俗。”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彩礼贷”本质上是一种婚庆贷款,这种很多银行都推出过,但取这样的名字宣传,是有问题的。
在董希淼看来,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银行如何做好相关产品用途和流向的监控。30万以下的贷款可以不用受托支付,更容易违规流向楼市、股市。特别是很多准备结婚的年轻人,购房压力不小,毕竟在丈母娘眼里,房子可能是最大的“彩礼”。
“彩礼贷”等违反了哪些法规?
据网友反映,扫描九江银行“彩礼贷”海报上的二维码会跳转到一款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快活贷”的页面。
该贷款产品的宣传海报显示贷款用途仅为:新婚旅行、购车、购买首饰、购家电。但九江银行客户经理曾向媒体表示,“彩礼贷”实际上是“快活贷-零花钱”产品,“贷了款,你可以用它买车,也能够用来做彩礼。”
“严格上来讲,这可以算是一种虚假宣传。”北京市云通律师事务所主任闫兵向中新网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央行工作会议曾明确,“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你从银行贷过款吗?都因为什么贷款?(完)
责任编辑:戴菁菁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