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

加快实现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
2021年01月12日 05:55 经济日报

原标题:加快实现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

1月10日,一列满载着电脑一体机、打印机碳粉盒、绿茶、牙刷、非医用口罩等货物共48车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江西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横岗站出发,驶向莫斯科沃尔西诺。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继2020年12月份下调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之后,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通知,决定将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主要影响境内企业跨境融资行为,下调该参数意味着境内企业跨境融资敞口空间进行压缩,相应地将减少我国整体外债规模。

随着我国支持生产生活恢复的一揽子政策效果显现,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国内特殊时期政策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转而关注企业和外债过高风险,引导企业回归风险中性。

“参数的调节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企业融资需求和外债风险敞口。目前,国内外债无论从规模还是结构上来说,整体风险可控,管理层更关注的是个体企业外债和流动性风险。”周茂华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调节此参数将下调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上限,有助于减少跨境资金流入。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同样认为,参数下调目的在于抑制跨境资金流入,防范顺周期行为。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人民银行与外汇局建立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取消外债事前审批,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最初该管理框架先进行了小范围试点,而后扩大至全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规定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1。

去年3月份,为强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外汇局曾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有助于便利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彼时参数上调,主要是由于突发疫情对我国经济构成严重冲击,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经营受阻等问题,管理层积极采取措施为中小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周茂华说。

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先低后高,双向波动加大、弹性明显增强。2020年12月份,人民银行、外汇局先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回调至1。温彬表示,这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做好外币的资产负债管理,避免汇率敞口的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此次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同步由1.25回调至1,人民银行、外汇局表示,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企业因此次参数调整导致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本通知发布之前的跨境融资合约可持有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还决定将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据介绍,政策调整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上限相应提高,有利于满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需求,也有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

“结合这几项措施综合来看,主要目的都是有助于实现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温彬认为。

专家表示,我国宏观调控、外汇管理等政策审时度势,2020年以来,通过淡出使用“逆周期调节因子”、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等引导市场预期。预计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双向波动,维护跨境资本流动基本平衡与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为保持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提供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融资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3 三友联众 300932 24.69
  • 01-13 聚石化学 688669 36.65
  • 01-13 中辰股份 300933 3.37
  • 01-13 海优新材 688680 69.94
  • 01-13 银河微电 688689 14.0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