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乘用车“烂尾”困局:英致汽车成了他最为头疼事

潍柴乘用车“烂尾”困局:英致汽车成了他最为头疼事
2018年09月22日 05:37 中国经营报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潍柴乘用车“烂尾”困局

  “经过多次谈判,厂家承诺按照《回函》内容进行处理。”9月15日,周亮(化名)向本报记者介绍。

  周是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重庆”)在山东中部一地级城市的经销商,曾多次前往潍柴重庆生产基地,商讨解决亏损、赔偿等事宜。

  “入网潍柴重庆‘英致’品牌汽车5个年头,钱没挣着,投资成本也打了水漂。”周亮感叹。

  与周亮有着同样境遇的,有来自潍柴重庆全国共22家经销商,据初步统计,总共损失2亿元左右。多位知情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该品牌汽车生产基地已处于停产状态,潍柴重庆方面则否认“停产”,称仅是“市场销售不好”。汽车界人士分析认为,其意味着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集团”)进入乘用车市场5年后陷入困局。

  潍柴重庆在6月14日发出的《回函》承诺,其经销商仍要求退出英致汽车经销网络,经双方对账确认、协商一致且签订《退网协议》后,潍柴重庆按约定全额退还保证金和账户返利款项等。

  “4年亏了1000多万元”

  “我投入的成本是200多万元。”7月2日,周亮介绍,现在车还都在车库放着呢。

  周亮原本在山东中部一地级城市经营着一国际知名品牌汽车,在当地做的风生水起,2014年,入网潍柴集团,成为该集团“英致”汽车在该城市的经销商。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时全国多家企业或跨界,或转型进入乘用车市场,其最初是看好“英致”汽车潍柴集团在山东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在4年以后,“英致”汽车成了他最为牵扯精力的头疼事:车一直卖不出去。

  其实,周亮算是“幸运”的。

  来自武汉的经销商孙强(化名)向记者描述, 他在4年内销售了不足200台“英致”汽车,亏损达1000多万元。他对此算了这样一笔账:入网300万元,汽车4S店装修费200多万元,各种广告投入、人员成本、财务成本等。

  “有些车远低于成本价销售,仍卖不动。”孙强称。

  “英致”汽车南京经销商也公开表示,潍柴重庆当时给出的加盟政策颇为诱人。其中投资建设A级4S店,厂家承诺补助200万元,通过验收后一次性补贴30%,剩下的按提车数量返还,单车按1.8%返还。该经销售介绍,他经营“英致”汽车4S店,亏损了1000多万元,并因此卖掉了自己的三套房子。“现在都没地方住”。

  有着同样境遇的,来自“英致”汽车全国各地经销商总共22家。自6月中旬开始,他们多次往返、聚集潍柴重庆,要求退网、退保证金并提出赔偿。周亮说,经过多次见面,谈判效果均不大。潍柴英致汽车官方网站介绍,潍柴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企业之一,是潍柴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重庆渝州汽车制造厂,后来发展成为重庆市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川公司”)。

  该网站描述称,2009年,潍柴集团控股嘉川公司,2012年1月收购该公司剩余股权,遂更名为潍柴重庆。其实,确切的描述,应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动力”)控股嘉川公司,前者成立于2002年,由潍柴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境内外投资者创建而成,是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由境外回归内地实现A股再上市的公司。周亮等经销商向记者分析,造成“英致”汽车经销商困境的原因来自潍柴重庆,后者在品牌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按承诺及时开发新车型等。经销商提供的资料显示,潍柴重庆曾对招商后的市场作出规划,2014~2016年将推SUV、MPV、皮卡等13款车型,而截至目前,潍柴重庆仅推出了“737”“727”两款基础型MPV,以及“G3”“G5”两款低端SUV车型。在经销商们看来,不仅如此,潍柴重庆的上市车型也缺乏市场竞争力。潍柴重庆方面则认为,经销商目前的处境是因后者“不够努力”。

  英致汽车经销商介绍,据初步统计,全国经销商各方损失总共2亿元左右,在5月21日曾向潍柴重庆发函要求退网。6月14日,后者对此予以《回函》。《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该《回函》内容描述,“针对本次退网的经销商,我公司充分考虑贵公司入网后在产品营销、品牌推广方面所给予的支持与配合,我公司可考虑不追回已兑现的建店补贴固定部分。”上述《回函》称,“对于满足二级店补贴条件的,我公司将按照当年度的有效商务政策予以兑现。”

  9月15日,周亮向本报记者介绍,潍柴重庆承诺按照《回函》内容进行处理。记者注意到,该回函还承诺,其经销商仍要求退出英致汽车经销网络,经双方对账确认、协商一致且签订《退网协议》后,潍柴重庆按约定全额退还保证金和账户返利款项等。

  生产基地困境

  对于英致汽车而言,难受的不止是经销商,还有其生产商。

  7月30日,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潍柴重庆生产基地有些冷清。潍柴英致汽车官方网站介绍,其占地1285亩,2015年3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产能达12万辆;二期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当天13:00许,正值下午上班时间,但在此期间,进入生产基地的员工仅约10人。多名知情者称,该生产基地暂时处于停产状态。潍柴重庆有关人士对此予以否认,解释称“英致市场销售不好,但没有停产”。该人士介绍,潍柴重庆目前市场销售的车型主要是“737”和“G5”,分别为七座家庭商务舱、七座宽大型SUV。

  重庆山东商会向本报记者印证,潍柴重庆生产不理想,但不至于停摆,“潍柴集团会有相应措施”。8月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电话联系潍柴重庆韩姓负责人,没有得到回应。潍柴集团也没对此作出公开解释。

  潍柴重庆官方描述,英致汽车是潍柴旗下唯一的乘用车品牌,是潍柴战略性新兴企业,肩负着拓展乘用车市场的发展重任。潍柴重庆在2014年招募经销商时,推出的三年(2015-2017年)发展规划承诺,其2017年将有U80的SUV和P80皮卡投产上市。早在2014年,时任潍柴英致汽车总经理的叶子青曾公开表示,“这是在为潍柴创造第二个辉煌”。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潍柴重庆仅有上述4款车型,其紧凑型SUV “G3”款在2016年、2017年销量分别为1128辆和4926辆,而英致四款车型在2018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为6248辆。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江津区及重庆市城区、乡村道路上见不到“英致”汽车的身影。江津多名当地人称,其作为当地人,在平日里的道路上也见不到该品牌汽车,更不清楚其生产基地位置所在。而潍柴英致汽车在官网中则描述,“时尚的造型、澎湃的动力、优越的性能使得英致汽车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多年来,潍柴方面未公开披露过英致汽车的业绩情况,直到潍柴动力2017年年报中才给予披露。潍柴动力2017年年报显示,潍柴动力2017年其营业收入1516亿元,同比增长62.66%;净利润68.1亿元,同比增长178.89%。而作为其全资子公司,潍柴重庆“净损失人民币397325672.74元”,本期投资盈亏亦为-397325672.74元。但潍柴也并未放弃对其支持,该年报中,“对子公司投资”一栏显示,潍柴重庆在2017年又获得了5.35亿元的投资金额。

  “现在全国一个月的销售量在200台左右。”周亮等销售商介绍,销售商“造反”事件进一步对该品牌销售产生冲击。

  潍柴“造车梦”烂尾?

  潍柴集团在乘用车市场处境虽然尴尬,但来自潍柴重庆前述人士解释,公司仍在开发新车型。

  资料显示,2013年3月29日,潍柴重庆乘用车项目在双福新区正式奠基,其官方网站对此作出注释:标志着潍柴汽车正式开启了潍柴轻型车市场的探索创新之路。来自媒体的公开报道描述,早在2009年,潍柴集团开始计划布局乘用车市场,希望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突破对大客户的依赖,其底气则是来自“潍柴”这一品牌。潍柴集团官方网站介绍,该集团创建于1946年,目前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5位,旗下拥有潍柴动力、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是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集团,拥有汽车业务、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智能物流、豪华游艇和金融服务六大业务平台。

  2013年左右,正值中国SUV市场的好时代,潍柴集团从国内多家乘用车企业聘请人才,在2014年推出“英致G3”,首先踏入SUV市场。此时,国内乘用车市场一路向好,公开数据显示,仅2017年全年,SUV车型销售1025.27万辆,同比增长13.32%。潍柴英致汽车渠道开发思路是聚集“3+5+7”为重点市场,其中“三个核心市场”为山东、重庆、四川。叶子青曾向媒体描述,英致汽车未来的发展将坚持“三步走”的原则。《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信息获悉,其提到的“第一步”是搭建平台,完成生产结构、产品规划、人员体系、供应链匹配以及渠道拓展方面的布局,在细分市场“立足”;第二步是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英致品牌的“跨越式发展”;第三步即完成国际化。

  显然,潍柴杀入乘用车市场的“造车梦”并没有那么平坦。

  山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李平认为,英致汽车最初定位中高端,如今“价格便宜”则成为其一大“优势”。公开信息介绍,“727”款七座宽大型商务车目前市场最低报价不足4万元。颇受业界诟病的还有其人事变动。周亮、孙强等经销商介绍,自2017年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潍柴重庆仅总经理职位已有8人去职。李平分析称,英致汽车产品设计、定位、渠道以及潍柴重庆的内部管理等,均让其面临危机。2018年7月1日,潍柴集团在潍坊总部召开“潍柴改革创新发展20周年媒体见面会”,当地媒体描述“用20年的时间,从濒临倒闭的地方柴油机厂跨越发展成为营收超过2200亿元的跨国集团”,但没有提及“英致”。

  李平介绍,如今更多外资乘用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汽车生产商寻求合作,而越来越多的国内乘用车生产商则产品不断升级等,让整个乘用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他坦言,当前国内诸多中低端品牌乘用车生产商、经销商的日子已备受煎熬,其未来将更加艰难。潍柴集团未对此作出回应。

  显然,“英致”错过了那个最好的时代。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09 天风证券 601162 1.79
  • 09-27 迈瑞医疗 300760 --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
  • 09-26 长城证券 002939 --
  • 09-13 顶固集创 300749 12.2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