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典”明星中和药业IPO 九鼎入股估值一年升十倍

抗“非典”明星中和药业IPO 九鼎入股估值一年升十倍
2018年04月10日 05:35 新浪证券综合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研究员 饶守春

  海南省即将迎来作为经济特区的第三十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本市场发展的速度依然还有待加速。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至今,处于IPO排队阶段的海南省企业目前仅有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和药业”)一家。即使把时间线拉长至去年,也仅2家成功登陆A股。

  作为2003年因抗击“非典”而被熟知的医药企业,中和药业十余年来对资本市场的渴望一度可以从其筹划赴港、赴美,最终回A上市的经历窥见一二。而在股权辗转的2015年至2016年间,中和药业的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飙升十倍。

  不过,在中和药业成功闯关之前,也许还需要面临来自包括规范性与信披两方面问题的压力。根据此前证监会下发的反馈意见显示,共48个问题中,仅规范性与信披问题就达到43个。

  上市前估值飙升

  公司官网介绍,成立于1995年4月的中和药业,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化学合成多肽的研究企业,主要从事多肽类、核苷类药物研发、生产、销售。

  此次IPO,中和药业拟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5.65亿元,用于综合药品制剂项目和综合研发质检中心项目。

  这虽然是中和药业第一次正式递交上市申请,但公司对资本市场的追求似乎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早在2002年时,中和药业即曾筹划在香港的上市,但最终因“非典”的爆发,公司在这一事件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暂时放弃了上市计划。

  此后2008年,中和药业又再度筹划在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并为此还一度构建了VIE架构,但最终依然以失败告终。2010年第四季度,中和药业开始拆除VIE结构,并在2015年11月才拆除完毕。

  在中和药业拆除VIE结构的最后关头,公司似乎已经开始考虑在A股的上市,并因此进行了颇为频繁的股权转让。也就是在这期间,包括中信产业基金、“九鼎系”、华盖医疗等明星股东争相入股,使中和药业估值出现了快速攀升。

  2015年4月,中和药业前身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中和有限”)的大股东变更为宁波沣润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实控人崔学云控制,下称“宁波沣润”)时,估值为2.9亿元。

  同年7月,“九鼎系”入股中和有限,以5000万元获得后者5%股权,由此计算其估值为10亿元。

  2016年2月,宁波沣润将中和有限5%股权,以1.4亿元转让给宁波保税区波塞冬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时,中和有限的估值随之攀升至28亿元。

  7个月后,中和有限股权结构再度出现变化,公司估值也再度升高达到30亿元,并在此后的股权变动中维持了这一估值。

  对于上述多次股权变动的背景,中和药业均解释为引进外部机构投资者,转让价格则是交易双方充分协商后确定,也不存在对赌协议。

  4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电话和短信的方式联系了中和药业董秘林鹏,希望对公司上市历程进行了解,但截至发稿,林鹏均未进行回应。

  研发投入排名下游

  外界对中和药业的熟知,一定程度是源于2003年“非典”的爆发。彼时,由于中和药业研发的注射用胸腺五肽在增强免疫力方面有独特功效,一度成为国人争相购买、携带的必备品,市场供不应求。

  近十五年过去,胸腺五肽在中和药业的营收中依然占据极大比重。据中和药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与2017年,胸腺五肽为公司带来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亿元和3.16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36%和45%,对主营业务毛利率的贡献比例同样高达30%和40%。

  对胸腺五肽产品的长期依赖,一定程度可以从中和药业略显“吝啬”的研发投入中窥探一二。

  2015年-2017年,中和药业研发投入分别为799.72万元、2412.03万元和1306.0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27%、4.84%、1.86%。由此计算,三年平均研发投入金额150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不足3%。

  中和药业上述两项数据不仅远低于竞争对手翰宇药业(300199.SZ)和双成药业(002693.SZ),在整个A股生物医药制造行业也排名下游。

  Wind资讯数据显示,目前A股共有211家生物医药制造公司,其中203家企业有研发支出数据。其中在2016年,共有154家同行业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高于3%;2017年已经披露年报的79家公司中,亦有61家该项数据高于中和药业。

  上海一家中型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研发投入不足一直是国内药企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发展落后不无关系。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占公司销售收入的15%左右,国内药企该项数据则是2%。

  “从大行业角度来说,我国药企还处于仿制国外已上市的药物阶段。而且目前多肽制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造成研发投入不足或处于较低的水平,后者又进一步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无法成为医药研发的主体,从而不能带来规模上的变化。”上述券商行业分析师说。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中和药业销售费用的激增。数据显示,中和药业的销售费用从2014年的1772.80万元,增至2017年的3.49亿元,四年间增长幅度接近20倍。与此同时,公司业务推广费也在快速攀升,2015-2017年,该项费用从8779万元增至3.27亿元。

  对此,中和药业解释称,上述情况的变化一方面缘于销售模式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新产品的推出需要进行较大的前期投入。不过,中和药业也主动承认表示,如果市场推广费进一步增加将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编辑:罗诺)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IPO 中和 药业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