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违规套取医保遭质疑 家化龙头主业大增扭颓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健
药企违规套取医保资金股价暴跌引发诚信问题
据媒体报道,被央视曝光开假发票套取医保资金后,一心堂股价3月28日跳空低开,以24.24元/股的价格收盘,为近一个月来新低,下跌幅度为6.12%,也创下了一心堂股价近50天的最大单日跌幅。3月27日晚间,央视报道三亚市“一心堂”连锁药店出现医保卡被当作消费卡使用,可用于购买非药品,并开具虚假名称发票,涉嫌套取医保资金的情况。根据报道,在海南省三亚市的部分医保定点药店,医保资金被用来购买床单被罩、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且售价均高于超市,药店还会为消费者开具药品发票。据中新网报道,三亚市政府随即召集多部门对市内15家“一心堂”连锁药店的收银机、药品销售发票存根、货品单等物品进行查封。3月28日上午,三亚市区域内“一心堂”21家连锁药店全部停业整顿。
其实,用各种手段套取医保资金的企业,绝不止一心堂这一家。只不过,一心堂被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央视曝光,才引来诸多大力度的惩罚和审查。这里再次提醒,作为企业,在诚信问题上千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作为上市公司,在这种踩及红线、涉及违法违规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更不能含糊。据报道,一心堂在3月28日发布公告,承认公司所属海南一心堂门店存在违规让顾客使用医保卡,支付个人医保允许支付范围以外的商品价款的现象,公司所属海南一心堂医保支付管理上存在一定管理漏洞。遇事不推脱、违法不护短,这是企业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其实,这类事件还有一个“帮凶”,那就是少数消费者见便宜就上,谁不知道药店是卖药的,床单、被罩、卫生纸怎么会在药店里售卖?这有点像花超低价去报旅游团的游客,至少也是“明知故犯”吧?
家化龙头终于扭转颓势主营业务促进业绩增长
上海家化延续行业龙头地位,主营业务增长带领业绩大涨。在围绕“研发先行、品牌驱动、渠道创新、保障供应”16字经营方针调整了组织架构一年后,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家化”)给出了一份靓丽的年度业绩。3月20日,上海家化发布2017年报。数据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64.88亿元,其中自有品牌全球营业收入(剔除花王业务因素影响)同比增长约4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898亿元,同比增长93.95%。据悉,这是近3年来,上海家化业绩表现最靓丽的一次,旗下护肤类产品、家居护理类产品、婴幼儿喂哺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2017年3月份的品牌盛典上,上海家化新任董事长兼CEO张东方首次公开亮相,彼时其阐述了公司新的发展战略,表示未来家化将在三个方面做到行业领先——“创新领先”、“增长领先”、“品质领先”。从“增长领先”的角度来看,其显然阶段性实现了目标。
上海家化是拥有不少民族品牌的家化企业。不过,这几年上海家化在资本市场的“出名”,却是因为管理层和投资方的激烈冲突,由于内部的尖锐矛盾和高管的频频更换,导致企业效益下滑,业绩受损,这是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去年1月,上海家化公布了公司组织机构的调整方案。围绕“研发先行、品牌驱动、渠道创新、保障供应”的16字经营方针,设立研发部、品牌管理办公室、渠道管理办公室、供应链、合并战略部和投资部,增加法律部的合规管理和监督管理职责。据称,在此背景下,公司去年经营质量乃至运营效率均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个变化虽然来得晚了些,但总算扭转了颓势,让企业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这个案例也在提醒,大股东和高管是企业的心脏,处理好这个关系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当大股东发生变化、影响到高管稳定时,要把困难想多一些,把矛盾处理得好一些,把利益格局安排的公正一些。
业绩增长突现停滞“白马”地位遭遇挑战
据媒体报道,双汇发展20年来首次遭遇净利润同比下滑,给公司未来发展的持续性敲响了警钟。被誉为“白马股”的双汇发展长期获得投资者青睐。不过,这家公司目前正陷入业绩增长停滞的境地。3月26日晚间,双汇发展公布2017年财报称,去年实现营收504.47亿元,同比下降2.65%;实现净利43.19亿元,同比下降1.95%;基本每股收益为1.31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元。尽管业绩倒退的幅度较小,但这是双汇发展20年来首次遭遇净利润同比下滑。1998年登陆深交所时,双汇还是一家体量较小的上市公司,营收略超20亿元,净利润不到7000万元。但经过20年的持续发展,双汇的营收已经超过500亿元,利润逾55亿元。
不管什么理由,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营收和净利润下降总不是好事。有媒体曾经报道,双汇发展旗下火腿肠、烤肠和午餐肉等高温肉制品的业务正遇到发展瓶颈,收入增长曲线变缓。为了维持增长,双汇发展渐渐向屠宰和生鲜业务转型,但新业务的利润率却远不及传统业务。还有消息称,2017年,公司生鲜冻品业务的收入增长突然也陷入了停滞,直接导致双汇失去了维系业绩增长的最后一个引擎。坦率地讲,客观和审慎地看待企业发展非常必要,企业经营直线上升、永远增长的状况,一般是不存在的,出现螺旋式成长,或有起伏的跌涨,都应该是正常的。投资的关键是看准行业,看准长期发展前景。从双汇的所处行业看,应该是一个具有稳定成长前景、需求可以持续的领域;但也要看到,这个领域进入门槛较低,竞争相当严酷,相关企业不仅要注重营销,也要注重未来发展,注重技术创新。
高分红未能安抚投资者高增长能否持续遭质疑
净利润增长六成,现金分红138.17亿元,近日贵州茅台披露的靓丽年报,未能激活公司股价。盘中公司跌幅一度超过6%,尾盘股价跌破700元。股价异常表现反映出不少投资者的担心:茅台高增长能否持续?2017年年报显示,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582.18亿元,同比增长49.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79亿元,同比增长61.97%。今年A股“分红王”仍属贵州茅台。公司对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9.99元(含税),共分配利润138.17亿元。让人意外的是,3月28日开盘,贵州茅台就一路下探,午盘时跌幅一度达到6.4%,触碰669元。尾盘股价虽有所回升,但仍报跌4.57%,收682.05元,股价跌至近一个月以来的低点。有媒体质疑,除了当前A股风格切换趋势明确、资金重心转至中小创股票的因素,股价大跌背后或投射市场人士对茅台续演“高增长神话”的担心。
贵州茅台作为上市公司,是一个奇迹,股价之高早已雄踞A股之首;不久前的统计显示,该公司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市值的酒业上市公司;茅台酒也是个奇迹,价格已经不算低,但是供不应求依然严重,假茅台酒泛滥也成为酒业的祸害。但是,作为“传统”产业的茅台股价一飞冲天,远比被市场看好的科技含量高、代表新兴产业的行业,更具增长能力,这究竟是喜还是忧?以前经济学经常谈到的“支柱产业”,根据不同发展状况,各国入选的支柱产业大致包括汽车、钢铁、造船、能源等,后来又有电子信息、网络、移动通讯等。从来还没有奢侈品或嗜好品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从这个角度看,贵州茅台的增长潜力是会有天花板的,只不过会来的早点或迟点。这样的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会很强,但是对宏观经济的推动,对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可能并不会很大。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