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我要打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6:4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一家包装公司的负责人艾尔·梅斯特想出一个美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发明。他开发了一种特殊涂层,使纸袋可以抗油脂。这种纸袋上画着一只小狗,还写着一首他妻子作的小诗,第一句是:“你的剩菜去向何方?”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只打包袋诞生了。

  如今,把前一天晚上的剩菜打包作为第二天午餐的做法已经司空见惯。2002年,美国饮食协会的一次调查显示,91%的美国人有时将饭店吃剩的菜打包带回家,32%的人经常这么做。

  打包的概念并非在美国才有。食物历史学家弗朗辛·塞根为了撰写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烹饪方面的书籍《莎士比亚的厨房》,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从中她发现英国早有此习俗。她说,那时的主人使用尺寸很大的餐巾,这不仅是因为当时人们用手吃饭,而且也是为了给客人提供盛装剩菜的容器。主人在剩菜上表现的慷慨会给客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不过,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打包袋还未被广泛接受,甚至遭人厌恶。为研究打包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程度,美国有关组织派出驻扎在三大洲的记者去公费吃饭并顺带调查,惟一的条件是他们吃的每道菜都要剩下一点,然后要求店员打包。

  他们的调查结果足以让把打包视为天经地义的美国人大吃一惊。“你在开玩笑吧?”莫斯科高档餐厅的店员问道,在那里就餐每人要花150~400美元。最后,店员将一个特制的、有布质提手的精美纸袋交给客人,里面是装着螃蟹、荞麦羊肉等剩菜的纸盒。不过,当客人要求把面包和黄油也打包时,遭到了断然拒绝。餐厅经理随后解释说,“我们这里选用的食材十分新鲜,品质又高。”他说,“没有理由现在不把它们吃完,通心粉20分钟后就味同嚼蜡,好菜放久了也会索然无味。”

  巴黎也是如此。当被派去的记者要求打包时,人们露出惊异的表情,仿佛在说:“没搞错吧?”在情调优雅的法国餐厅,店员听到打包剩菜的要求时表现得很惊讶。由于这家法国餐厅特别强调迎合客人的各种需求,店员很快就用锡纸把剩菜包起来,然后装在塑料袋里拿了过来,锡纸上还用记号笔标着“鱼肉”和“羊肉”。 后来当厨师过来询问饭菜是否可口时,记者问他这里有多少人会把剩菜打包?“一个也没有。”他回答道。

  伦敦也没有打包的习惯。餐厅招待说,少数几个要求打包的客人也大多是把剩菜带回去给狗吃。记者要求打包的烤檬鲽应该不是狗的十大首选食物,不过店员还是很快把它用锡纸包好给送了过来。

  当同样的实验从欧洲移到亚洲后,记者们发现,亚洲餐厅提供打包服务的热情甚至要超过美国餐厅。在新加坡牛排店,记者要了一条蒜香面包边吃边看菜单。当店员端来大盘子的牛排时,注意到桌上还有条吃剩的面包,于是干脆问道:“面包是撤下去,还是打包带走?”她把吃剩的牛排打包,然后递过来一个白色的大塑料袋,里面有3个打包盒。

  曼谷也同样如此。打包是惯例而不是偶然,至少在泰国菜馆和中餐馆是这样的。不过那里的打包袋上没有可爱的小狗图案或诗句。吃剩的饭菜即使是一点点热汤,都会被倒进干净的塑料袋里,用红色的橡皮筋将袋口绑好。

  不过在东京,记者在一家高端购物中心内的一个餐厅碰了一鼻子灰。“对不起,”招待说,“不管剩下的是什么菜,本店都不允许客人打包。”结果记者发现,这是那家购物中心出于卫生考虑对所有餐厅提出的要求。虽然在日本没有禁止打包的法律,但日本的卫生部门并不推荐打包行为。

  日本的这种做法一定会得到美国饮食协会的赞同。美国饮食协会提醒公众说,打包的食品吃起来并不卫生,除非它被放入冰箱储存,并在吃前加热至一定温度。不过,要做到这点需要配备一个肉类温度计。而该协会表示,其调查发现,85%的美国人根本没有这种温度计。《中国质量报》

鲁渝京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