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第十届全国商品销量信息发布会 > 正文
 

第十届全国商品销量信息发布会18日下午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8:36 新浪财经

  2006年3月18日,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商品销量信息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第十届全国商品销量信息发布会18日上午嘉宾发言实录: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场的各位企业家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计渝。应当说,十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和经济打交道。所以受国家统计局的邀请,
我来主持这样一个特别的对话活动,让我心里感到特别高兴。今天要谈论的许多话题就是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跟大家交流、沟通和要报道的题目。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对话的主题是“品牌与竞争力”。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愈加紧密,而中国市场愈加扩大。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如何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品牌?如果让自己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的增长潜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热点话题。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先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口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孔泾源先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贾建华先生。

  企业界代表有: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先生、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颖娟女士、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源先生、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兴起先生。

  欢迎各位。

  我们两边的大屏幕一直滚动放映优秀企业在市场销售方面的形象片。从这些片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国这几年企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而这些是谁、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们建立这样的市场规模和业绩呢?今天我们就从品牌这个角度来讨论。

  邱局长,您能不能非常简单的给我们描述一下今天在座的四个企业的品牌究竟是什么样的?

  邱晓华:我想汪老总的品牌,双星牌旅游鞋,我听说现在已经转到给汽车造鞋,双星牌的轮胎。燕京的李总,大家肯定知道,一到夏天肯定会想到燕京的纯生啤酒,特别好喝。徐总那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小天鹅洗衣机。张总那边,每到夏天的时候,他的产品特别管用,澳柯玛冰柜。

  主持人:为什么这些企业说到它的时候就能直接想到他们的品牌?这些品牌很快让你记住它和打动你的地方吗?

  邱晓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关注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企业之所以一眼就知道,除了新闻媒体给我们展现的形象推介以外,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穿、住、用来感受这些产品的实际价值。比如双星这个品牌,在我印象里,要想买一双旅游鞋,大家都会说买国际品牌,可能就是

阿迪达斯、耐克。当双星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感觉它的质量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穿着也很舒适。

  主持人:而且在款式设计上越来越领先。

  邱晓华:我家用的第一台洗衣机就是小天鹅,那时候要买一台还是比较艰难的,要凭票,还要排队。至今我那台洗衣机还用着,说明这个产品的质量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徐总是不是也觉得很荣幸。

  邱晓华:我们国家已经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怎么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到去年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四。总量已经不小了。但是人均才1070美元,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还不是经济强国。另外,经济总量虽然位居第四,但是经济总量背后所包含的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关键的地方,与发达国家比较来说,我们觉得还称不上是经济强国,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由知名品牌、核心的技术、现代市场的营销网络,这三个是主要环节。用这三个因素来衡量我们的企业,我们衡量只能说比较大,但是不强,大还是相对而言比较大。相比那些数千亿美元的跨国公司来说,我们还是比较小的。所以一个国家如果说企业还不强大,那我们经济还称不上是强大的。所以我们党提出来在新时期、新阶段,要以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新的经济任务。

  主持人:对于邱局长所提到的,既涉及到企业的微观层面,怎么看待品牌的创立和建设。另一方面,邱局长又延伸拉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怎么看待企业的竞争实力中心点,那就是品牌。

  今天请到四位企业家,他们在自己品牌的创建中肯定有很多故事,请他们讲讲。双星这个品牌在建立时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我故事?

  汪海:双星这个企业是老的、国有的归化工部的企业。它创品牌和其他企业还有点特殊情况,最多的时候,在青岛有八九千人,又是劳动密集型的,在全国来说,原来国有企业做鞋有上万家,后来都改成民营了。发达国家不做了,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在中国做。再就是个体的。作为双星这个国有企业怎么创名牌的?它经历了四个阶段。名牌的初级阶段,在80年代初我就任一把手,折腾了33个年头,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本人增加了33岁,33岁进去,到现在66岁。中国的厂长、企业家、书记干一辈子有的是,但是这个企业5年,那个企业3年。青年献给了国防,壮年、老年都献给了双星。也就是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尾,我们认为是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名牌的发展阶段。也就是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那个时候,中国的第一双高档运动鞋就是双星做出来的,就是皮得运动鞋。那时候买鞋需要我签字开票,我就享受了一年的待遇,从那儿以后再没有了。

  第三阶段就是名牌的高级阶段。双星原来的定位是大众化、中低档,发展了以后,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把国有企业这个包袱逐步解决以后,我们在上世纪末和这个世纪开始,我们定为名牌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开始双星抢占高端市场,大家逐步地从知道中国双星这个鞋,慢慢开始热爱这个民族品牌。

  双星走入了运作品牌的阶段。双星现在不仅有鞋,而且具有五大自主品牌,从给人做鞋到给汽车做鞋。其次就是服装、热电、机械等。双星发展是这样一个路子。整个这个过程发展,初级阶段,大家不了解名牌的时候,我们当时就定了先从思想上认识名牌,也就是说我们提出三句话:道管、情管、制度化。我们把创品牌作为企业各项纲,创名牌就是最好的爱岗、爱国。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名牌。我到国外考察之后又提出来,名牌是商战当中的原子弹。从道理上、理论上提高认识。再从情上,就是干好这个名牌,企业才能发展,企业发展了,个人饭碗才能保住,你才是真正的爱国。我们提出干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不把鞋做好,你就是最大的缺德。在制度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定来保障这个名牌的发展。

  我们自己感觉,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发展的路子,我们给中国人争了气、争了光。

  李颖娟:我非常赞同邱局长提出的整个企业打造名牌的三步曲。燕京和双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我们都有国有企业背景。不同的是我们是80年建厂的小厂。我们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那时候在顺义想建一个啤酒厂,当时困难非常大。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在技术行业里怎么能站住脚。我们当时花重金从外地引进一些技术人才,但是由于我们在顺义,是地处郊区,所以也留不住人。1990年以前,我们基本上靠自我发展,那时候大家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太强。北京有两个比我们早很多的啤酒厂,一个是1915年建厂,一个是1947年建厂。为了要超过他们,我们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用我们李总的话说就是拿来主义。李总到中国最有权威的鼻祖那儿去,就是中国食品发展研究所,和专家谈,请专家到我们厂来。我记得当初是你要做实验,你要给企业出钱。我们的条件就是不要你的钱,免费给你提供场地,你到我们这儿来做实验。从80年代起,我们和中国食品发展研究所建立了广泛的技术联系,这样我们在技术上创出了自己的路。那个时候,我们创出了清爽型啤酒,当时的啤酒是醇厚型,专家认为醇厚型比较有发展前途,历史悠长。但是一个新企业如何在市场站住脚,就是要有自己的产品。我们清爽啤酒一上市就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去年这一个品牌在北京市场就销售了70万吨。

  第二阶段,有了资金、有了技术,就要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原来只是靠烟酒公司。80年代打破统购包销,自己走出去。当时李总带领营销人员2000多台平板厂走街串巷,终于把我们的啤酒送到老百姓的手里。

  第三阶段,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以后,等于燕京品牌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我记得1997年的时候,燕京品牌价值是12亿。那时候觉得也很知足。到去年为止是154亿。经过这十年的打造,燕京品牌是北京、华北,然后是全国,最后到世界。通过这几个阶段,我觉得燕京在北京市场,在广大消费者心里,大家说喝什么酒?说喝燕京吧,是首选品牌。我们这个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打造,我们的企业经营理念就是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情经商。

  通过这20年的发展,我最近看过一本书,资本是船,名牌是帆。有船无帆,行之不远。我觉得品牌对企业、对每个人,认识在不断地加深,而且品牌价值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老百姓的心中,现在对品牌越来越重要,也不是像过去那样随便了。作为企业,品牌运作、品牌提升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下一个五年规划,我们还是以啤酒为主业,向相关领域,包括饮料和啤酒副产品的加工。啤酒副产品的深加工,任务也是比较大的。啤酒我们做到500万吨,品牌计划应该能够提升到200亿。这就是我们下一步做的。啤酒是快速消费品,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用我们李总的话来说,没有竞争也没有燕京的今天,没有竞争也没有燕京这个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燕京快速发展。希望领导关注燕京、支持燕京,多喝燕京啤酒。

  主持人:我和徐总十多年前就认识,我印象非常深,有一次我们在武汉碰到徐总,我要收购这个,我要兼并那个,当时印象非常深,他头一天在武汉,当天晚上说我要飞到营口,要和当地的一个洗衣机厂合作。我说你怎么有那么多钱?徐总说,不不,我们不给钱,光给牌子。

  徐源:世界上最短的路是弯路,品牌是消费者区别我们和别人的一个标志。1987年以后,我们跟日本松下,花了410万美元买了松下的硬件。中国人引进洗衣机至少先后花了10个亿美元,在10亿美元当中,我们花了几百万。我们在引进硬件的同时,又引进了同时。所以我们的产品很快有了一个质的腾飞。第二次,朱熔基总理到我们那里说你们的产品怎么样?我们说是5000速无故障。通过这个展示我们洗衣机的质量。也就是从那时候逐步开始,我们的家电紧紧靠艰苦努力不行,也得靠引进。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靠引进,要创品牌,背后是什么?很多人没有注意,引进国外设备很容易,花钱买,但是国外设备背后是什么呢?是人才、自主、管理。2000年,我们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洗衣机的时候,大家以为花了很多钱,我们只花了300万人民币就开了一个全世界很领先的产品。这两年我们投入也很大,但是现在看,搞一个产品不容易。就像我们在国内卖得很火的洗衣不缠绕洗衣机,我们研制了四五年。通过这个研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过去我们靠经验来搞产品,现在是靠科技工具来搞产品。其实我们这个变频洗衣机,打开来看,与一般的洗衣机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个洗衣放进去不缠绕呢?实际上我们就是把洗衣机所需要的这些要素全部进行了排列组合,进行分析,找到最佳的参数。

  我们现在在美国卖得产品,大家想你们又靠什么?你把202个零件拿过来看,我可以这么讲,大概跟市场上卖的普通洗衣机差不多。我们就是把202个零件的85个做424项检测,最后花了5年时间,又是找到一组最佳的参数,就把这个产品申请了专利。我讲一个数字,今年我们这个产品估计出口大概可以达到10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中国一年出口洗衣机可能台数很多,但是价格就不是很高了。中国出口洗衣机最便宜的有30几美元。

  要进入国际市场不是那么容易。第一,我们产品出去练练是可以的,但是能卖上价吗?就像以前的波轮洗衣机,卖不上价。为什么?日本早就把波轮洗衣机布局布过了。你要进去只能用低价去换,但实践证明,所有的低价都没有前途。那最主要的就是要走自主知识产权,就是我们能做,你们不能做。我觉得品牌的事情是逐步逐步起来的。一旦有了名气、有了影响,这个时候企业要有很好的理念,要能耐得住寂寞。企业效益一好,马上有了钱,可能就会去多元化,我感觉我们很冷静,到现在为止还是以洗衣机为主。

  第二,在中国重组不那么容易,合厂容易,合心非常难。所以我们公司一直比较谨慎,尽管现在跟国内5家工厂合作,但是都是通过“先同居后领结婚证”。路要一步一步走。通过我们跟国际5家大的家电企业做洗衣机,我们把每一家的要领都掌握,对于我们现在一下子能站起来往前跳具备了一些条件。现在来看,只能说刚刚起步。中国洗衣机一年也就是一千多万台的产量,国际市场除了中国以外,一年可以卖5000万台,一年出口洗衣机不超过200万台,才占4%。现在看来,很多企业出去闯一闯是可以的,但是希望爱护我们自己的产品。我们现在在东南亚,看到国内同行卖这些产品,卖29美元一台。泰国人问我说,你这个洗衣机怎么29美元就做出来呢?难怪人家要反倾销,我觉得这是很现实的。所以希望在座各位能够想一想,据我所知,2002年开始,东南亚对中国进口的洗衣机全部进行强制性的检查。为什么呢?他们很担心出质量问题。现在很多产品出去在地摊上卖,说句实话,也不行。我们真有档次,要放在大百货商店,我们中国产品怎么能够放进去是一个大的难题。所以我们经过结盟合作,慢慢开始得到认可。

  张兴起:关于听了几位老总关于品牌创立的故事,澳柯玛的故事相对简单一些。澳柯玛走的是一条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走精品的路线创建自己的品牌。我们建厂是1987年,当时名字不叫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叫黄海冰柜厂。当时从新加坡引进了一条二手设备,价值50万美元,引进了一个产品的型号就是冷柜,304升的。产品生产以后非常畅销,全国各地都来抢货。但是这个好的日子没有好很长时间就有人纷纷退货,发生质量问题,当时造成公司资不抵债2000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澳柯玛人认真进行了反思。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创始人鲁总来到黄海冰柜厂。他来以后,带领这一班人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认真进行了反思。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是想把产品一定要做好,不是为我们自己,也为老百姓负责,为老百姓负责,也为我们负责,我们的厂工人工资就有人发了,厂子就不会被封掉。在这种情况下,鲁总带领这一班人研发了150升冰柜,当时有一个思想就是做成品牌产品、做成高品质的产品。通过150的生产,在各种手段的保障之下,我们走精品的路线。当时正好是1990年左右,正好赶上全国制冷产品发展比较好的时期。从1990年一直到1995年,我们专心致志的做了一种产品,就是冷柜的生产,把冷柜做到全国最大。从1994年开始,我们获得了中国电冰柜大王的称号。随着中国电冰柜大王称号的以后,当时澳柯玛是一个产品的名字。

  我们走的精品路线带动品牌的发展还是有效的,从1994年一直到今天,我们已经连续12年获得了产品第一。我们这个品牌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品牌。

  第二,品牌的文化。企业的经营文化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个理念下,所有的工作、所有的经营活动、所有的发展思路都是要求非常严格的,自我加压,就是自我找文化和不足,螺旋式上升的过程。1995年以后,我们通过提炼,把自己的品牌形象定位为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中低价位、物美价廉的品牌形象,让老百姓用得起、国产的、高品质的、高性价比、带来舒适生活的产品或者服务。对内,我们坚持自主知识产品的创新和体制创新,坚持建立一种学习型团队,建立一个创新型的企业。从企业文化来讲,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是整个品牌后期发展比较有力的保障。

  第三,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品牌在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我们认为有很大的责任和义务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地回报社会。澳柯玛从1992年刚刚提出来,我们就跟踪无氟替代的技术。从1996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无氟替代,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了5年完成了这个工作。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给我们一个奖,就是保护臭氧层的金奖。我们是唯一获得这个殊荣的企业。

  前几年国家提出环保、新能源的问题,我们根据这个政策也研究出了现在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使我们的自行车走上了环保的道路。我们在新能源利用方面要做一些探索,我们还是很注重回报社会的。这个品牌建立以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帮助。所以在品牌成功之后,获得了效益以后,我们要积极回报社会。澳柯玛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累计回报社会9700多万元,主要用来赈灾、救灾,建立希望小学。2004年我们和全国总工会一起举办了一个活动,就是救助活动,对北京十所大学500多名学生捐助了300多万元。同时还进行了其他类似的活动。我们觉得回报社会也是这个品牌将来持续性发展,得到消费者继续认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

  主持人:刚才4位企业家非常详细得像我们介绍了各自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经历的坎坎坷坷。今天来到对话的现场还有几位专家学者。就刚才4位企业,他们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各自行业中间居于领袖的地位。从他们的企业成长来看、品牌建立过程中来看,怎么认识到,中国的企业在品牌建设发展中怎么来走?

  姚景源:企业产品的竞争或者说企业竞争,首先是表现价格竞争。就是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不少行业在打价格战或者不少行业经历过价格战。但是我们看价格竞争或者价格战,它要受到一个限制,就是你的价格不能降到成本之下,如果价格降到成本之下,那企业就要亏损。持续下去,你就要破产。所以价格竞争或者价格战没有可持续性,不可能持续下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和产品的竞争就要进到更高一级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品牌竞争。品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文化,可以说品牌是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凝聚,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都可以在品牌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单从价格竞争走到更高一级的竞争——品牌竞争的时候,实际上是企业综合实力竞争。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行业的发展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比如说今天国民经济比20年前有了巨大的发展,行业也是这样,举个例子,比如说啤酒,今天啤酒的消费量比20年前有好多倍的增长。但是我们增长中可以看到,今天消费的品牌和20年前的品牌是不一样的。20年我们在北京喝的啤酒,尽管有燕京牌,但是我们没有选择燕京,今天改变了当年的选择,选择了燕京。什么原因呢?说到根本上是燕京啤酒的竞争力提高了。一个企业要使它具有竞争力的话,就体现在它的品牌上面。一个国家药想在经济全球化下有更好的竞争力,我们应当拥有更多更好的品牌。

  孔泾源:几位企业家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不是垄断性企业。我们在企业生产中以自己的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力资源积累创造出品牌,脱颖而出。另外,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立身之本。品牌的竞争是更高级阶段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首先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品牌也是我们行业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的一个盾牌。同时,品牌也是国家的名片,也是一个国家的品牌。有一件事情到今天我还记忆深刻,1990年我们到美国参观世贸大厦,我们在排队时,一位保安人员看到我们是中国人,上来就说哥们,你好,青岛啤酒,顶好。

  品牌的创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首先需要这些企业家能够把握市场的脉搏,能够在行业中,通过技术、人才方方面面的创新和努力创造出来。同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来说,过去多少年来,我们发挥劳动密集型优势,通过劳动密集型走入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品牌,提高附加值比现在任何工作都重要。有幸的是,十一五纲要提出创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

  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创造、提供更加健全的规则和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企业家乃至全社会的生产生活安全,就是尽到政府责任。尤其是要为精品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借此机会,向这些企业家表示祝贺。并对你们的未来一路走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表示衷心的祝愿。

  贾建华:第一个感觉,对邱局长,对国家统计局提供信息,供国家宏观决策的国家重要部门,今天坐在这儿,跟企业家们一块交流品牌竞争力,并且把各个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经验提供给全国的企业决策者,我觉得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政府管理工作的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国家统计局开了一个好的头。不但要单纯的管好经济,今天还要指导经济,还要服务经济,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衷心感觉到国家统计局给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表示感谢。

  听了4位老总的介绍,谈品牌。其实品牌就是一个企业的牌子,这4个企业的牌子在我们国家处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里面,无论是鞋,还是啤酒,还是洗衣机,还是冰柜。这4个企业、4个品牌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成为一个优质品牌,而且品牌的集中度相当高,我觉得确确实实像几位老总讲得那样,有他们内在的、供许多企业同行借鉴的经验。同4位老总谈的内容来看,双星谈到建设企业、抓好人的教育和培养问题。燕京特别强调了产品的技术投入和技术研发。小天鹅强调抓质量,在质量方面不放松,靠质量创品牌。澳柯玛谈到了企业文化。我觉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最终谈的都是企业竞争能力问题,而最终支撑的是企业在中国今天影响越来越大的产品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品牌背后不是单纯的宣传一个产品的牌子,而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二,要转变观念。从他们所介绍的情况看,他们有几个基本观念转变的非常好。一个就是全心全意的为消费者服务,一切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做好产品,提高质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它的款式功能,让消费者满意。一个是他们非常重视企业的品牌,重视企业品牌背后凝聚的一些相关要素,重视企业的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企业信用是建设企业,特别是要树立名牌不可缺少的东西。今天几个企业在一定层面上谈到了走向世界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中国加入WTO4年后的今天,这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要想企业的品牌影响越来越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步是今天所有企业家应该正视、应该面对、不应回避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我们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创立品牌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时候,人们可能把关注点从我们更多的想了解我们创建品牌许许多多的故事中间,要跳升到另外一个高度来看,既然有了品牌,我们的品牌该怎么发展?该怎么推广?该怎么营销?该怎么管理?这一系列的工作,有可能会成为许多企业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国的全国性品牌,乃至于国际化品牌的根本原因和要素。我们这里也请教一下邱晓华局长,在这方面您有什么观点?

  邱晓华:这个问题应当请教企业家更好一点儿。我只能谈一点儿感受。品牌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品牌就是信誉的一个标牌。有品牌必然有质量,有品牌必然有信誉。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特别是作为中国的企业来说,眼睛首先要盯着国内。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市场已经越来越国际化,在许多领域里面,我们已经对国际开放。能够在国内站稳脚跟,也就必定能够在世界上站稳脚跟。所以首先要研究在国内与洋品牌比拼。企业家要把品牌做大做强,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第一,制度安排。制度安排要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有利于服务消费者理念的形成。第二,对各种要素的组合要有市场的观念和理念,一定要站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而不是站在市场保护的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我想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够强大,在竞争中才能够取胜。关起门来做不成品牌,关起门来也是做不大的。第三,要注意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研究消费者的文化。一个品牌能否成为大家接受的品牌,关键看大家是不是对它有兴趣。因为品牌的确立是消费者用它的钞票买下来的,谁的商品买的多谁就可能成为品牌。这时候就要研究产品怎么更多的赢得钞票。所以要把消费者的心理研究好。综合起来考虑,要有成本的理念,要有营销的理念,要有技术创新的理念,各个环节都要综合起来考虑。

  主持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内部的机制是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一个企业面对的环境,比如行业环境,比如市场环境,特别是刚才邱局长提到的,如何揣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预期。下面再来听一听4位优秀的企业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点滴故事。请4位企业家从这么多年的商战中摘取一段最精彩、最难忘的一个小故事。

  汪海:双星走的创品牌道路,因为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手工行业,人为是第一要素。所以要创品牌,首先质量要做好,工厂要做出优质的质量。所以我们就提出一个口号,双星人创品牌,要产量是钱,质量是命。所以双星人要钱更要命。不要质量就是不要命了,不要命了还要钱干什么。所以在一系列管理上,我们提出质量第一、质量高于一切,质量在企业里是工作的中心。

  另一方面就是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于市场的竞争。所谓的名牌,市场是竞争的市场,越是名牌竞争越激烈。我这个企业流水线,韩国人、台湾人同一条流水线,我用的人要比他们少三分之一,但是产量还要高于他。韩国人多次请我去给他当厂长,而且还到我那里挖人。所以管理也是竞争很重要的方面。不断的创新,才能在竞争方面领先。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创新是竞争的主要问题,是名牌发展的一个动力,是名牌竞争的根本东西。在这方面,双星作为老的制鞋行业,在外国品牌大量进入中国,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我已经跟他们打了20多年了。我感到最困难的时候,对于双星来讲已经过去。因为大家对我们的民族品牌已经开始认可。特别是做鞋,发达国家根本不做鞋了,都在中国做,特别是所谓的国际运动鞋,无非他们在南方,四川妹、湖南妹、广西妹给他们做。我无非是在山东,山东妹给我们做。像这种高科技的东西,我们是比外国人差,我们得承认。像这种日用品和民用品,特别是像鞋、服装这些平时生活用的,是不是外国的品牌就好于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封闭了几十年,可能外国的月亮都是好的,可以理解,一切外国都好。到改革开放了20多年的今天,作为中国最大的市场,中华民族是最优秀、最聪明的民族,到了该理智的时候,是不是这些洋牌子就是比我们好?我的流水线,这边生产着国际名牌,那边生产着双星名牌,一样。但是到了市场上,只要是起个外国名字,大家就感到是什么世界名牌。我80年代初期就到国外考察,世界名牌也就是中国人叫起来的。假如说这些日用品,中国人不穿、中国人不用,都称不上是世界名牌。所以工厂要做出名牌,我们的社会、消费者要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民族品牌,我们的政府和官员要创造条件支持我们的民族品牌,我们的媒体要宣传我们的民族品牌,我们这些商业推销者应该推销我们的民族品牌,我们的消费者应该分清,不要起个洋名字,都是在中国做的,它那个牌子就得多卖多少钱,我觉得到了改变提高认识的时候了,希望认同我们中国传统的劳动加工业的优势。这样的话,相信我们的民族品牌竞争力,在日用品,以鞋和服装为代表的,我们并不比它差。现在讲,双星的质量并不比外国牌子差。

  主持人:汪总再次给我们发出了一个呼吁,国外和中国的是一样的,甚至我们的手工、劳工素质比他们还要好,认识到这一点,实际上是为我们整个社会和市场营造出更好的推动民族品牌发展的环境。

  李颖娟:啤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现在啤酒行业是不出国门的国际竞争,因为世界十大啤酒品牌都在中国建厂。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会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方针。我总结是“三四五六”方针。三就是培育三个忠诚度,第一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第二培育经销商对企业的忠诚度。第三培育消费者对燕京品牌的忠诚度。四就是四个做强。为了打造燕京的竞争力,第一把产品做强。第二把技术装备水平做强。第三把市场网络做强。第四把燕京品牌做强。五就是五种燕京精神。燕京能够发展到现在是靠五种燕京精神发展到现在,社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精神是不可少的。核心竞争是奉献竞争,现在听来大家都觉得可笑,但是燕京就是通过这种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等才能有今天的燕京。六就是六个创新,就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网络创新等。

  姚景源:有一条意见我不赞成。我觉得我们的企业不是要求消费者对它的忠诚度,而要反过来,是我们的企业研究如何忠诚于消费者。我觉得这是核心。因为消费者是上帝,我们只能忠诚于上帝,而不是让上帝忠诚我们。这一点不转变,恐怕是企业在创造中的一个障碍。

  李颖娟:现在我们提出的就是要适应消费者。燕京从原来单一一个品牌到现在七大类120个产品,都是在不断适应市场,不断适应消费者。但是这是双方向的。消费者对燕京这个品牌,尤其是北京,有了一定的忠诚度,这不是我们培育出来的,是市场培育出来的,我们就是要服务好,有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来回馈社会,这样才能有一个双赢的局面。

  主持人:在一个市场中,产品供应商,当你确立比较好的品牌的时候,可能就会营造起非常好的市场氛围。在这个圈子中间可能就会聚集很多消费者,他们会喜欢你的品牌。另一方面,由于有了这些消费者的喜欢圈子,对企业也是一个促进。我们叫相互忠诚。

  徐源:首先我们思维方式要改变。我们原来是生产型企业,美国人提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现在看,那是20世纪中叶美国的情况,中国现在情况是产大于销。企业得乖乖的服从消费者。服从消费者,消费者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经到泰国呆了半年。一到泰国就发现,我们的洗衣机5000台里很大一批有问题,由于泰国的天气很炎热,我们的传统皮带不适应泰国。我发现我们的经销商是个中国人,他对我们很有感情,他们说你们不要泄气,就讲了一个例子,就是说奔驰汽车在中国也是因为三角橡胶带有问题。我走访了泰国几百个用户。通过交流真正感到一个问题,原来我们的标准是我们国家的标准,但是不适应消费者的标准,所以没用。我在泰国,一开始语言有问题,问洗衣机好不好?泰国人说NO。后来才明白,不是说不好,而是泰国老鼠很多,老鼠从洗衣机下面钻进去,把洗衣机线都咬坏了。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很多东西在实验室是不行的。灵感来自现场,如果我不是在泰国呆过半年,大概我没有这些感觉。

  第二,大家现在讲名牌创新。千万不要跟着别人后面去创新,更不要买人家的样品回来拆拆弄弄,做一些改进就是创新。我觉得很多东西,思维方式不解决,后面就陷入无穷无尽的法律纠纷。

  第三,这些标准提出来了,你能做到吗?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本企业的人才、本企业的设备并不一定能够适用。后面就面临一个问题,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的采购、全球化的人才才能适应这些事情。如果仅仅坐在家门口想是不现实的。在这里举两个例子,刚才姚总讲了负成本的概念,实际上很多是冤的,我们做过产品,你那个东西就是赶不上人家。就是我们的思想有问题,原来是肥水不流外人地,我们就地采购。全球化采购以后,我们才认识到,我们的产品要真正具有全球化观念。我们的洗衣机原来报价给外国人,报高了人家不要,报低了,我们吃亏。后来我们咬咬牙报了,结果外商看到我们报的价,一分钱没钱。但是外方跟我们一谈以后才知道,你们的报价很合理,我们用供应链跟你们对照一下,看看哪些通过我们采购成本更低,结果降低了17%。真正WTO之后,这些世界一流公司都有绝活,他们的采购成本要比我们低得多。我们今天讲创名牌,要看到这些名牌企业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不看到这个事情,我们就在这里凭我们的想象去做事是不行的。

  我真正要讲的:一个是法律问题,一个是竞争机制问题,一个是标准问题。把这些问题真正从深层次解决了,才能坐享那个品牌给你的回报,否则你永远去做打工者。

  张兴起:刚才主持人说过,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在品牌营销、品牌创新方面,我先说一个数字。从2002年开始和美国GE合作,出口到北美地区冰柜,截止到现在为止,出口了200万台左右,做到了产品无缺陷。整个品牌的营销也好,品牌创新也好,实际上是非常持续的对质量、对产品的要求,这是长期的、天天战战兢兢的感觉。

  第二,从我们企业发展理解品牌的营销也好、创新也好。我们理解,品牌的营销最高境界就是让消费者形成一种生活习惯或者形成一种消费习惯。一买冰柜就买澳柯玛冰柜。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现在对产品的研究或者管理转变成了对用户要求或者期望值的一种管理,把整个消费者的要求或者期望值纳入到整个企业运行、整个企业产品的研发或者企业运作当中来,作为很重要的链条。差异化的服务是一个大服务的概念。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我们澳柯玛已经设立了一个系统,就是系统无缺陷的管理程序,使整个企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现在我们的品牌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不断的提供差异化服务,不断的把我们的产品、技术推到客户手里边,使他们满意。

  主持人:刚才我提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在准备这个问题时,可能是怎么营销、推广自己的品牌,可能四位老总更多的是谈怎么用更多的广告手段,怎么和客户拉好关系,因为渠道非常重要。可是我发现,四位老总谈的更多深入到和市场内部的机制,比如说内部的核心人——消费者,怎么和消费者直接面对面面。就像徐总所说,到陌生的地域了解陌生的市场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服务标准、技术规范乃至于建立起符合当地产业链的规范。这些问题可能是企业家们深入市场,经历很多商战之后取得的经验。

  姚景源:商品其实分两类,一类是单纯的摆在商场里。一类是摆在消费者的心里。什么是名牌产品呢?就是摆在消费者心里的产品才是名牌产品。我们塑造品牌就是让我们的产品进入消费者的心里,我们发展品牌就是让我们的产品进入到更多人的心里。从这个角度来说,培育品牌也好,发展品牌也好,核心是如何让消费者满意。

  孔泾源:说一下创造品牌怎么能够把品牌做得更好,甚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品牌创立不容易,使品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不容易。从这个角度讲,有个问题就是诚信和责任。所谓诚信,作为企业家来说,面对社会诚信,就是对消费者负责任。有关学者在研究社会转型时曾提出商业精神,就是把宗教信奉者对上帝的虔诚转化为企业家对消费者的虔诚和敬畏。我们看到有些产品昙花一现。几位企业家讲到责任问题,这个责任不仅仅是对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责任,同时也有随时随地以人为本的责任。包括一个产品出来之后,不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几个月都可能发生变化,地区环境不一样,可能都需要改进。真正的以人为本,反映人的需求,通过不断地追踪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逐步更新产品,改进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才能使产品品牌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产品、品牌永远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劳工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福利。

  贾建华:企业家们谈到自己品牌的过程中,大家谈到了品牌背后更多的一些竞争力问题。我觉得现在要议论和讨论的是怎么更好的营销自己的品牌。现在在国内有一个误区,很多企业以为设计品牌、宣传品牌就是营销品牌,我觉得这不对,这是一种初级的、低级的手段。一个品牌你怎么宣传、怎么设计,充其量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的是认识问题,是知道的问题。但是一个品牌除了知道之外,好的品牌还得经过认识,还得经过认同,最终形成消费者对你的偏爱。我们这里谈到的营销品牌,实际上就是你时时刻刻的从消费者的需要,从消费者的忠诚,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你的产品一切,包括它的款式、样式、花色等等,从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对消费者来说,他一定会有一个从认识到认同,最终到偏爱的过程。所以一个企业除了要自己设立、建设品牌以外,我个人认为,在品牌竞争的今天,怎么更好地营销品牌,或者说品牌营销,从战略层面上,我觉得这是企业家更现实的一个话题。

  邱晓华:首先感谢贾教授表扬国家统计局。进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统计服务既要服务于政府,也要服务于社会,特别要为企业和社会公众做好服务,这是我们新时期统计服务的一个方向。

  第二,品牌要想做大做强,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外,也要有一个外部的环境。企业自身努力就是它一定要经得起市场检验。就是说通过市场的销售来检验它是不是赢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就是品牌是卖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但是更多是从国家来说,要想使一个品牌真正成为品牌,还需要外部环境,就是要营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要有尊重知识、尊重创造、遵守品牌的法律环境和其他环境,要不然假冒伪劣充斥,这样也很难使品牌成为永久的品牌。作为政府来说,要帮助企业打造侵害知识产权、随意伪造、乱造的现象,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的民族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主持人:邱局刚才给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产品竞争和国家竞争力有着不可密分的关系。现在有很多企业具有很好的品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尤其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现在的今天,几乎可以说在很多行业里,已经分不出现在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无论是从供应链到产业化的规模,界限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怎么保持它的旺盛竞争力呢?我们请教一下四位企业家。

  汪海:关于名牌营销的问题,关键让消费者认可,企业要从各个方面体现。比如双星进入市场以后,因为刚刚开放,我们被台湾人骗了,发现这个鞋有问题的时候,几万双已经出去了。所以我们就打了一个反广告,就是进入市场以后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双星打了一个广告就是什么时候买的鞋你给退回来。电台、电视台都给做了报道。就是在营销当中,很重要的就是诚信,要让消费者信得过你。再有就是烧鞋,那一次就烧了七八十万。在双星发展史上,我烧鞋烧了两次。再就是服务。我们提出200%的服务,什么时候消费者都是对的。因为什么呢?你就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你叫消费者服从你,那就是错误的。我觉得整个的营销当中,它是潜移默化的。作为工厂,在这方面必须要提高,要营销,不能光靠推销。你骗一次,你不能长期骗下去,这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要把诚信变成口号,要把诚信变成让消费者认可。这种营销要比你打多少次广告都好。产品就是人传人,这种宣传要比广告宣传的效果还要大。

  邱局长刚才提到环境问题,因为我不是卖老,年龄已经66岁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20多个,病得病,跑得跑,抓得抓,只有本人还在上窜下跳。环境的问题,和国际品牌的竞争问题,我多谈一点儿。我从计划经济的厂长到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国家领导人变了6个,我还是厂长。我在这个企业当厂长书记,整整折腾了33年。

  关于民族品牌的问题,关于现在口头禅的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从上到下都在喊,我觉得应该提醒,谁在化?只有美国在化。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什么时候都是被动的。全民族,包括决策层,不解决这个事,我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他们进市场300年,我们进市场30年,我们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进市场,现在用国际的一切东西来约束我们。上月份我看了一个漫画,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都叫日本人注册了。画的什么呢?猪八戒说我们的老祖宗怎么变成日本人了。什么意思呢?我们跟他们不在同等起跑线上。加入WTO,可以,这是一个国际贸易组织,我们应该加入。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是13亿的市场,我们不能牺牲那么大的代价。本来不按照它的游戏规则,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按照它的游戏规则,美国人想怎么着就得怎么着。市场经济,中国13亿的市场,谁都得求我们。像俄罗斯,我参加不参加?参加,但是得按照我们俄罗斯的规则。现在我们牺牲多少利益不说,现在所有按照规定执行的都得执行。今年汽车进入中国,税25%,都得执行,不执行就制裁你。我是第一线来的,我做轮胎,发达国家都不做了。我们做的载重子午胎,比发达国家每个国家都做的好,为什么呢?他们的轮胎,20吨就是装20吨的胎,一装23吨、25吨就爆了。我们做的轮胎,10吨的可以装80吨。我们做20吨的装到180吨。就中国的国情,它的轮胎都是跑高速,我们的轮胎什么地方都跑。结果呢,我们的牌子不如它。我就跟外国人讲,我低档的轿车胎也不比你差。我的载重胎,不光我,中国做的载重胎打打超过你。高科技不如你,就手工业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艰苦、能干,只要我们认真,我们比你差哪儿?所以我觉得,有很多东西,我们光强调了一个极端,忽视了另一方面。在这个地球上,只要有国家,只要有民族,只要有军队,就没有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可是我们现在,我们本来13亿人口,是世界发展中国家,是消费最大的国家,我们应该当大爷,咱们消费者是大爷,你得来求我,你想进入中国市场,得按大爷的规定来。结果我们当大爷都不会当?可笑不可笑?我们买那些高科技的花再大的价钱我同意,这一步不走是不行的。我有三句话:继承传统优秀的,吸收先进的,包括国外的、国内的。更重要的是创造自己的。我们中国人要有志气,有那么大的市场,我们不会用那是我们的失误。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关键是要自己做好名牌。

  李颖娟:听了汪总的话,我也非常激动。发展到现在,还要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竞争,不要失掉自我。燕京在全国啤酒行业大型集团里,唯一一个没有出嫁的待嫁女。很多大型啤酒集团都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他们都在跟我们谈,在跟我谈的过程中,我跟他们说过,你要先说服我,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你再跟我们董事长再谈。结果他们也没谈出什么好处。回过头来说,分析自己,我们也不能盲目的骄傲。燕京20年的历史。德国经销商说你用20年的时间走过大型啤酒集团100年的历史,这也是一个称赞的话,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己。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要认清自己的长处、优点和缺点,在市场竞争中,我们也一定不要失掉自我。因为啤酒这个行业是快速消费品,并不是什么高科技。

  第二,我们一定要用心营造自己的品牌。因为20年是比较年轻的,历史也比较短。当然老百姓心中是有杆称,这个品牌也需要培育和维护。我们要培育出广大消费者不同口味的产品,我们也在不断地做。现在人的酒量不断增加,降度、清爽、淡爽,我们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和消费者。另外,培育好品牌的同时要进行资本运作。要和别人竞争,就要有资本的实力,没有实力就不能参与竞争。今后的竞争,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品牌,一个是营销。我们要把自己做强了,我们也会不怕竞争,也能参与竞争。如果我们光是嚷“一定做大做强”,但是你的效益不如人,你的营销网络被侵蚀了,老百姓不买你的帐,我想这是任何企业不愿意看到的。培育打造一个品牌不容易,维护一个品牌更不容易。所以我们希望燕京能够像其他企业一样,能够百年,甚至更长远。这是需要我们去做的。

  徐源: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矩是靠人制定的。我感觉商品经济有一个大问题,人硬不如货硬,货硬还得靠人硬。说得再好,东西卖不出来,老百姓不满意。第二,牌子不硬,价格起不来。这个工作可能不是我们几个人或者几个企业,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做起这些工作来。中国人在国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挨打,很被动。但是这个背后是什么呢?刚才讲标准。反过来讲,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跟他们坐在一起制定新的标准,这是我们要更要严肃考虑的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们一起来制定标准,我们就有发言权。这个事情很重要。

  张兴起:品牌的竞争力简单来说,在国内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已经参与了全球的竞争。因为所有家电制造业基本上已经转移到中国了,实际上我们已经面向了社会。我们什么时候有话语权取决于我们自己什么时候掌握独有的技术和独有的产品,这样最终我们才有决定权,他们说得不算,我们说得算,我们知道。现在国家大量的投入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研发。第二做了渠道。我们实际上做了中间的产品,就是最难管的、效益最低的分工。品牌谈来谈去,最后还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有没有?要是没有,我们就是个低级产品。最近中国包括政府高层都把自主创新放在非常高的高度上。品牌背后要有可靠的保障,就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有没有自己的技术。我们做了那么多家电,我们用的技术都是外来的。让自己的拥有者、持有者赚了大量的钱,他们钱赚得非常轻松,我们非常辛苦,但赚的钱非常少。从这个角度讲,企业还要加大科研投入。从澳柯玛本身来说,我们每年投入是销售的5%。从自身的经验来说,目前家电的技术,我们基本上完全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在家电竞争中,世界上大的品牌,GE也好,西门子也好,他们都在中国寻找产品。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拿到以后,它也没有别的办法。从这个角度讲,要要自身做强,成为一个标准或者世界标准的制定者,这样我们才有话语权。

  主持人:刚才这个话题谈的非常热闹。既有来自市场一线,现在就可以感受到那种硝烟和烽火。也有来自企业家对自身企业、行业,从技术创新、从行业储备以及同国外企业直接抗衡的一些经验。我们请教一下几位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姚景源:我觉得培育和发展品牌要从解决消费者的不满入手,我接触一些企业家,他们往往过多的是讲消费者对他的产品如何赞赏,很少听到消费者对他的不满意。但是我认为,消费者对于一种产品的满意是现在的市场,消费者的不满是将来的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和培育品牌,就得从消费者的不满入手。

  第二,在我们走向国际市场状态下,如何使我们的品牌能够进一步发展,使我们的竞争力能够进一步加强。现在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我们不是强国。之所以说我们不是强国,就是我们缺少品牌。我想在今后的经济发展当中,应当着力去培育和创造更多更好的品牌,使

中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当中,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又是一个经济强国。

  孔泾源: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保持品牌是非常大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始终保持创新精神,从产品的研发、到生产、到销售这样一个漫长的链条。第二,从社会而言,从国家而言,要为微观主体的不断创新提供环境,包括从资本、技术、劳动、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社会主体平等利用、平等获取这种环境。第三,今天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是关起门来竞争,国际品牌、国际大公司已经到我们家门口来了。除了炼好内功,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对自己品牌的保护意识,包括发挥各种中介组织作用,比如各种行业协会,加强对产品、产业的保护。最后,最关键的,在国际市场面临竞争时要从两个方面看待它。比如面对反倾销,一方面对产品短期内出口不利,但是对解决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使我们的品牌乃至于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贾建华:听了四位企业家的介绍,我感觉我们四位企业在国际化大潮中,特别是在他们各自领域里,不管是走出去的还是没有走出去的,他们面临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情况下,他们有很多经验。我本人主要是搞国际商务,也参与了一些企业的反倾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与世界大的经济趋势温和,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立企业,我们营销品牌,必须时时刻刻驾驭变化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得正视对外开放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环境。不管客观环境有多险恶,不管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多么强大,这种环境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在过去几十年,四个企业发展的都非常好,希望进一步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开放得大环境下,把企业再向前推进发展。其他企业也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面前,营销好品牌,驾驭好国际环境,这必须是我们正视的问题。

  邱晓华:听了企业家的发言,我们为他们创造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感到很欣慰、很骄傲。听了专家们对品牌的一些论述感到很精彩,也很精辟,确实分析得很深刻。我们国家确实需要由中国制造转到中国创造,我们的企业也需要由过去不注重研发、营销两个环节,要更多的关注前后两端,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提高附加价值,我们的企业才能够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作为政府要为提高这两端份额创造环境、提供帮助,因此在法律上,在市场秩序上,在投融资渠道商,在对自己民族品牌的保护上,都应当有一套健全机制,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样也希望我们的消费者,也要站在国家的利益角度来考虑,也需要为我们的企业做一份力量,那就是我们要多用我们的国产品牌。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对话的话题是品牌竞争力。从我们今天刚才听到的4位优秀企业家们,从他们自身的企业、行业以及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中,我们要把今天这个标题再加一点就是在日益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中,如何来理解和研究品牌竞争力的问题。不过今天非常高兴,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集中聆听了4位优秀企业家们对自己企业创建品牌、发展品牌的很多经验和故事,同时我们也聆听到了来自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先生以及姚景源总设计师和另外两位专家、学者,他们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尽快地创造出一个国际品牌所提供的一些观点。我想这些观点都非常精辟、非常精彩。由于时间问题,今天对话到此结束。我想大家今后更多的应该来关心中国的企业,关注中国品牌的成长,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是我们自己的品牌,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来到对话现场。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