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 正文
 

对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两点希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6:27 新浪财经

  潘多拉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鸣锣开场了。从2000年算起,这项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的评选活动,今年已经进入第六届。据说,今年的评选较往年多了不少新意,比如增加了“全民推选”(又可称“海选”)的环节,在与其他媒体合作的过程中,央视开始较多地贯彻“品牌共创、品牌共享”的理念,以及把以往的“候选人”改为“提名奖”,等等。
一项评选活动能坚持六年搞下来,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期待的公共事件,其中自然也会有许多值得总结的东西。

  故此,即便如我这样的“非经济人物”,也有理由对这项年度评选给予必要的关注。

  闲话少说,今年的评选既已正式启动,且容我谈谈我的两点看法,或曰两点希望。

  今年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是:创新、责任、影响力和推动力。央视经济频道对“推动力”做了特别解释:当选者在2005年中,在某一领域有行动、有声音,他的影响力可以让公众感受到,他是一种推动的力量。“他可能没有太多的财富,却始终关注着公众的利益;他的影响力可能不是他的名字,但他的行动和声音却在这一年打上了烙印;他的智慧体现在创造了财富,而不一定拥有财富。”在评选标准中加入并强调“推动力”,无形中提高了对年度人物的内涵要求,增加了评选的力度和质感。这一点应当予以肯定。

  不妨回顾一下从2000年到2004年历届评选的标准:2000年是第一届评选,名为“经济半小时之夜”,尚未形成明确的评选标准;2001年的评选标准为“影响力、前瞻性、独创性”;2002年的评选标准为“创新精神、挑战性、影响力”;2003年的评选标准为“影响力、前瞻性、创造性”;2004年的评选标准为“创新、责任、健康”。加上今年的“创新、责任、影响力、 推动力”,给人的感觉,除了2004年的“健康”和今年的“推动力”以外,其他都没有跳出“创新、影响、责任、前瞻”等几个词汇的圈子,其中2001年和2003年的标准几乎完全重合。

  这里并非要对历届评选的标准做比较研究,而是要郑重指出,今后切不可再像这样变来变去、换来换去了。每年都挖空心思一定要确定一个新的标准,既有技术上的困难,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世界上那些具有很高权威性和巨大公信力的评选,其标准一旦确定,就一成不变,“一百年不动摇”。地球人都知道的诺贝尔奖,从设立之初就确定了五项评奖标准,其中三项是对五个奖项普遍有效的标准,另两项特别为文学奖制定:(一)“颁发给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益处的作家”;(二)“在过去的那一年”,即候选人被提名时应当健在;(三)“不考虑候选人的国籍”;(四)“颁发给那些人他们将创造出……最杰出的作品”;(五)“在理想的方向上”。尽管一直有人对诺贝尔奖的评奖标准提出批评和挑战,但人家评委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坚持标准的问题上绝不“与时俱进”。

  央视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要想做大做强,成为像诺贝尔奖那样首屈一指众望所归的权威评选,请从确定进步、科学、完整、严格的评选标准,并矢志不渝义无返顾地坚持评选标准做起。这是我的第一个希望。

  我的第二个希望是:拜托在审查被提名人和候选人的资格、资信时,一定要认真些,再认真些,防止再出现顾雏军当选、张恩照候选式的尴尬。

  “资本大鳄”顾雏军自2001年收购

科龙电器以来,就成了一个被媒体持续追踪和质疑的神秘人物。一个最大的疑问是,顾雏军收购科龙的巨资从何而来?顾雏军最初在香港靠什么发的家?媒体的质疑没有扼制住顾雏军的野心,反而一步步刺激了他的不断膨胀的欲望,他在
资本市场
上如秋风扫落叶般攻城略地的“壮举”,将他引上了“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领奖台。而今顾雏军涉嫌重大经济犯罪,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证明2003年为他戴上年度经济人物的桂冠,实乃一走眼而致“谬种流传”,可怨可叹。

  张恩照是中国建设银行的一把手,副部长金融高官,在腐败行径行将败露的时候,他近乎疯狂地热衷于谋求各种荣誉性头衔,包括争取当选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12月16日,张以当年“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的身份(若放在今年,他就不是一名“候选人”,而是一名“提名奖”得主了),踌躇满志地亮相于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幸而由于没有获得更多的公众选票,张恩照最终未能跻身当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列,否则仅仅3个月之后他就翻船落马,真不知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该如何向公众交代?

  要防止顾雏军、张恩照之类问题人物浑水摸鱼登堂入室,惟一的办法就是实行“两个公开”??既要保证评选程序上的全面公开、透明操作,这样顾、张等人就做不了手脚,玩儿不了猫腻,同时也要追求实体层面的公开查证、透明认知,使评委、媒体和公众能够通过正常渠道,了解到顾雏军的资金到底有什么来路,其收购国企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了解到张恩照控制下的中国建设银行到底为中国的社会建设做了哪些突出贡献,张恩照本人到底有没有令人肃然起敬的业绩,等等。如果某人有什么问题说不清楚,或者在社会上存在重大争议,即便他具有天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不能对他网开一面。

  在现实条件下,实行“两个公开”特别是实体层面的公开,还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但对一项具有公共意义的年度评选而言,现实条件绝非可以降格以求宁滥勿缺的理由。尽管央视评选出来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出了事,央视勿需为他们分担罪责,但假如今年选出一个顾雏军,明年提名一个张恩照,这个评选还能继续搞下去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