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问题部门屡教不改年年上榜 审计审了也白审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14:24 新民周刊

  有的问题部门不把审计署当回事儿,“屡审屡犯”不亦乐乎,没关系,审计署大可以“屡犯屡审”应对之;审计署今年掀起的“风暴”,其最终的处理结果可能要等到明年,也可能要等到后年,没关系,公众对“审计风暴”的理性期待,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的。

  特约撰稿/潘多拉

  上周,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2005年审计报告,指出2004年度中央预算管理存在着体制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分配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报告披露的中央部门转移挪用或挤占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高校乱收费、医院药价高现象十分严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中央企业原领导人决策失误、违规处置资产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仍然如去年审计报告的内容那样令人触目惊心。

  这几年来,审计署每年都要掀起一场“审计风暴”,每次“风暴”都将一批级别高、权力大的部门和单位违规违纪以至违法犯罪的事实公之于众。最初一两次“风暴”在公众中激起热烈反响,审计长李金华成为国人心中的反腐英雄,人们对以审计手段惩治腐败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然而在此后一年一度的审计报告中,人们看到审计出的违规金额和问题未见其少,特别是一些问题部门屡教不改年年上榜,更是令人瞠目扼腕。于是有人对“审计风暴”产生了“审丑疲劳”,觉得“风暴”今年刮了明年刮,其作用想来也不过如此,审计署似乎陷入“不审白不审,审了也白审”的尴尬境地。有作者在报上撰文感叹说,“风暴来了,所有的人都感到了冲击;风暴过后,波平如镜”,“让我们敬仰的‘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快要变成希腊神话中那位可怜的西西弗斯了。每当他快把巨石推到山顶的时候,巨石都会自动滚回谷底,他只好胼手胝足再来一次。”

  其实,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审计手段在反腐上的“局限”,看到了一些问题部门和责任者那种“审计由他审计,好官我自为之”的狂傲劲儿,或许这些正是审计署法定职能的一种真实反映。审计署是国务院的一个组成部门,其基本工作说白了就是“查账”。“查账”原本是常态性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只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坚决顶住各种压力,查到真实无虚的资金情况,并将“查账”的结果及处理意见上报全国人大,下告全国人民,审计署的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许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过程。审计的作用是将问题的盖子揭开,把问题公之于众。问题要真正得到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非人们想象中的“一审定乾坤”。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审计署完成查账工作之后,立法部门、政府机构和司法机关应及时作出反应。相关机制当随即启动,包括要求审计报告涉及的有关部门前来接受质询,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查的,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调查,也可以要求有关专门委员会或检察机关展开调查;对相关部门及个人的问责程序也应及时启动;如果审计揭露的问题涉及违法犯罪,司法机关也应该直接介入调查,没有达到犯罪程度的,行政监察部门也应该展开调查。可见人们对“审计风暴”寄予的希望,相当一部分应该转移到后续的反应上,人们对审计结果迟迟没有下文、审计报告涉及的一些问题部门和责任者迟迟未见处理感到不满,由此对审计署产生的某种失望情绪,相当一部分也应该转移到实施后续行动的部门那里。

  决定某一年审计哪个部门、不审计哪个部门是一场较量,审计某个部门时是随便走一下过场,还是真刀真枪地查账,也是一场较量,查账完毕得出对被审计单位不利的审计结论后,审计报告是高度戒备秘不示人,还是大大方方地如实公布,同样也是一场较量。如果说上述较量主要发生在审计署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那么,对审计报告涉及的问题部门和责任者要不要处理、如何处理,则是发生在诸多管理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一场势必更加激烈的较量。进而言之,如果审计署通过查账揭露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种种违法乱纪事实,而相关部门却对这些问题反应迟缓,甚至无动于衷,无形中会令审计署陷入“审了也白审”的境地,那么,审计署如此这般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白审”下去,在审计署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是不是也在进行着一场微妙的较量呢?只要有较量就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在较量中胜出,审计署掀起“风暴”就功不可没。

  今年审计署刚刚掀起新一轮“风暴”,我们就读到了去年审计报告披露的一起大案——交通银行锦州分行与当地法院联手伪造法律文书,上报交通银行总行核销175户企业的“不良”贷款2.21亿元——被法院宣判的消息,这是去年“审计清单”的首案宣判;也读到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被刑事拘留的消息,而徐的露出马脚可以追溯到2003年的“审计风暴”。有的问题部门不把审计署当回事儿,“屡审屡犯”不亦乐乎,没关系,审计署大可以“屡犯屡审”应对之;审计署今年掀起的“风暴”,其最终的处理结果可能要等到明年,也可能要等到后年,没关系,公众对“审计风暴”的理性期待,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的,“审计风暴”促进政务公开、助力惩治腐败、推动社会进步的目标,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作者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杂文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