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配套:制造业大省的软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0:57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郑重 本报特约记者 马宗文 各市产业规划的各自为战已开始对山东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伤害 济南要成为中国重型汽车最大的生产基地,威海要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潍坊将成为中国的拖拉机制造中心,烟台要成为胶东半岛新的造船中心……山东省在其制造
“小鸭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山,浪潮把PC机转到了珠海,海信把CDMA手机转到了广东,为什么呀?”王仁元问道。 王是山东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他其实比谁都清楚答案。“根结在配套。”他说,“海信在山东生产手机比在广东生产每部成本高出20元,原因就在于广东的产业聚集度高、配套能力强。” 对于制造基地南迁,按山东小鸭集团董事长周有志的说法是“实属迫不得已”。他说,济南市的家电企业不多,汽车零配件也很少,因此集团的模具生产线常常吃不饱。相反,珠三角的模具市场供不应求,开一个低档次的模具收费一般是几十万元,难度较大的模具收费有数百万元,加上竞争对手少,利润将相当可观。 2003年1月,小鸭集团耗资7.5亿元人民币建造的广东中山工业园一期工程竣工,加上拟南迁的资产,集团在中山市的资产将达到近13亿元,占其总资产的50%多。中山市从此以后将成为小鸭的空调、小家电和模具制造基地,济南只剩下传统的商用冷柜、商用酒店设备和洗衣机,而在对企业的贡献方面,空调和模具远超过洗衣机等传统产品。 小鸭的南飞无疑会使济南市政府的税收受到影响,这是它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济南市的国有企业,当地政府对小鸭集团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政策扶持,还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这使它在几年前敢于放胆引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投资巨大而且所需高级技工必须出国培训一两年时间的模具生产线。 实际上,山东省大企业的陆续外迁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最初是在1999年,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北上战略,决定其PC事业部除把生产制造留在济南外,研发、市场、商务、服务等业务全部搬到北京,服务器事业部、企划部、人力资源部和浪潮齐鲁软件产业有限公司中与市场运作相关的部门也落脚北京。 如今,缺乏产业规划、产业配套能力弱已成了山东的软肋。只要翻翻位于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就会发现,在各市仅有的四五个重点发展产业中,属于交通运输设备的汽车或造船、电子信息、食品无一例外都被列为重中之重。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隋映辉不久前针对青岛市的制造业产业配套问题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山东经济龙头的青岛市的产业聚集度、产品配套率明显偏低,其中最有优势的家电产业本地配套率不到20%,电视机的配套率仅为25%左右,计算机、手机等产品的配套率不到10%,不仅对城市依存度低,而且增大了企业的制造成本,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即使一些知名大企业的零部件本地配套情况也不容乐观。隋的研究表明,在青岛,除钣金、注塑、橡胶件等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的结构件以外,核心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的大部分都依靠进口或从南方购进,尤其是电子元器件,本地配套率不足5%。以海信电视为例,目前其电子元器件本地供应商仅有5家,占整个供应商的3.5%,而且生产的基本上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比如电子电器产品的附加值一般为5%左右,低于全国近3个百分点。 隋说:“产业聚集度和产品配套能力弱已经直接影响着青岛的工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和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使园区缺乏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条的衔接,造成工业用地产出率偏低。”据统计,青岛市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为5.14亿元,而上海市为29.3亿元,世界发达国家为40亿-50亿元。 然而制造业却是山东省的第一大工业,其企业数、总资产和利润均居中国第5位,所拥资产占全省总资产的72.8%,而且专用设备制造业居中国第一。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艾兴说“山东制造业的基础虽然不错,但只能说是一个制造业大省,离制造业强省的目标尚有一段路要走。”艾是山东省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致力于山东省制造业发展和规划的研究。 把山东建设成为制造业强省一直是当地政府的目标。山东省经贸委主任李书绅说,政府正在制订相关的发展纲要,力争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3700亿元增加到1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79%提高到9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提高到35%,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出口创汇达到1200亿美元;争创国家驰名商标50个,中国名牌130个,世界名牌6-8个。 2003年7月,山东省政府已确立了一个发展战略,即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把胶东半岛打造成“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但山东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邻近的日韩产业的转移,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在山东的外来投资中仅占第4位,落后于引进日资额占日本对华总投资70%的天津市和以上海市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另一方面,日本在以前大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下一步将转移的大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这意味着没有相应的配套产业基础很难承接。 山东省政协常委、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首席专家王乃静说,要想承接日韩制造业,各地各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部门负责协调管理,否则很容易造成内部恶性竞争。 这样的事曾经发生过。例如,威海市费尽周折拉来的一个投资数千万美元的韩国造船项目,在快要落地的时候却被同属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另一个城市抢走了。该市一位为此项目付出许多努力的官员说:“省里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初衷是整合青烟威三市的力量,形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整体优势,但这种恶性竞争,自相残杀,只能抬高招商引资的成本。” 威海市外经贸局局长王保华说,造船业不仅对港湾水深、水温、避风、无雨期天数等有严格要求,而且是高投入产业,仅前期勘探海底地质结构就需投入数百万元,而威海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与世界船舶生产大国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世界上最适合造船的地区之一。 “但目前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造船业产业带到底集中在哪儿尚不明确。”他说,“三市分散用力,这怎么能形成整体配套优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