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辰:走在价格前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10:36 大连电视台 | |||||||||
17年前他写下中国第一篇期货市场论文 17年后他领导中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这个市场像个烈马所以需要一个很好的骑手去驾驭它”
情系三农 2003年他提供的一条信息让农民增收10亿元 赢者通吃 他欲在中国打造世界谷物交易中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我们的价格也由你们来定么?” 本期第一访谈,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论道期货市场。
2003年,中国大豆产量突破160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如此,去年全年我国仍进口大豆2200万吨,花销超过4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原料消耗国,但全球大豆价格却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掌控。中国大豆要打翻身仗,大连商品交易所一马当先。作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谷物交易中心,大商所不仅要取得国际谷物定价话语权,更将在商品期货及金融期货领域内开疆拓土。 2004年3月,在北京两会现场,辽宁人大代表朱玉辰的议案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广泛关注。他提出要用期货市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这在国内尚无先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审阅后亲笔批示,要求证监会与农业部立即组织研究讨论,拿出结果上报国务院。 宁: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上你提出了用期货市场让农民增收的议案,那么期货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呢? 朱:有一句话叫农业是船期货是帆,也就是说期货这个工具对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一个助推作用,有了期货市场以后第一个就说我给你一个远期价格,农民一看大豆高我种大豆,那根据这个预期就可以安排自己的生产,变成一个我春天就知道秋天价格,这样根据这个来调整生产、安排生产确实增加了它的稳定性。 ——画外—— 朱玉辰是中国最早研究期货市场的学者。从1987年写下中国第一篇期货论文到1997年出任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10年间朱玉辰见证了中国期货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如今,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大的谷物交易中心,其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力仅次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为各国投资者所关注。 宁:现货市场不能很好的指导农民生产么? 朱:我们几年都是这样的,生产过程中它是以去年的价格上一个价格卖得好坏,他有经验,张家李家农户去年秋天小麦卖得好都种小麦,大米卖得好我种水稻,大豆卖得好我种大豆,但这个价格已经是过了时的价格,因为都扩种了以后这个品种就供过于求了,又赶价格很低的时候,价格很低的时候农民一招遭蛇咬,这个心里就很惧怕,明年再下个年度就少种了,等你少种的时候又是好的时候,在经济学这个就叫做蛛网定律, 宁: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现在我们农民都根据您的期货未来的指导价格来种值了,那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又像您说的一样种的都多了,那这个价格会不会有变化? 朱:这个价格如果是10个人定的可能是个局部价格,我想要是几万个人甚至几十万个人都在参与这个交易都在做这个价格,那么我想这个价格就是一个权威价格,这是第一,第二这个价格本身还会变动,那么变动怎么办呢,农民如果感觉公司感觉这个价格还会变化就可以先期卖出,先卖后种,我感觉这个价格很好,我先锁定它,也就是说像保险公司一样我做个保险 宁:那我知道以前有订单农业的模式,这种模式表面上看也能很好的规避风险和指导生产,期货与它们有什么不同? 朱:农业产业有订单,但仅仅有订单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大力推广订单农业,但订单当中有个突出问题就是履约率很低,订单是不算数的,订单履约率百分之八九十甚至就是废纸,签的很好市场价格一变不承认了。 宁:这也是订单农业之间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结果的原因。 朱:是,所以今后我们国家在粮食流通方面这个方向这个模式中国特色,就应该走公司加农户,要订单加期货,这是我们极力主张和推动的一项事业一些粮食中间商组建的公司可以集中收购豆农手中的大豆,到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这样可以整体上规避风险。 宁:但是事实上期货市场在中国存在也不只是一天了,那为什么直到今天人们才发现它对于农业生产的这种指导意义? 朱:我们国家建立期货起步比较晚,应该讲刚开始期货市场来到中国以后,尤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当时是期货市场群雄并起,遍地开花这样就是,期货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它一定要规范,刚开始变成赌场了,或者变成一种混乱的局面,就影响了它市场发挥功能,大家感觉期货市场在这种状况下价格是失真的是一个去投机的第二个原因我们很多产品价格还是受制于计划控制,就是没有放开价格,如果没有放开价格所以没有价格波动,这样这个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这么两个原因造成中国期货市场在发展初期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现在这两个情况都有很大改变,一个是期货市场规范了改进了,另一方面中国也进入了世贸,中国整个市场和国际市场是衔接的,从国际情况看商品市场也都放开了,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期货市场也有了发挥作用的这样一个舞台, 舞台搭建好了,表演的机会也就随之而来。2003年10月,由于干旱原因,南美大豆产区大面积减产,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受其影响,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近期合约期货价格一路飙升至3750元吨,年内涨幅超过100%,创历史新高。同时关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朱玉辰惊喜的意识到——中国大豆打翻身仗的机会终于来了。在他的积极运作下,2003年末,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农民在销售环节上实现增收10亿元。 朱:我想农民今年豆子以前有愁豆,今年一定是个银豆,或者说金豆银豆,感觉这个很好,可是我们当时就满怀这种心情去到产区做一些调研,但是发现情况不是这样,农民很多家庭不知道这个市场价格已经变化了,中间商脑子转得快,他挨家挨户去收,农民感觉比去年卖得高一点我就可以,所以农民卖到了一斤一块一一块二就非常高兴,比上年多卖了,这种情况下农民就是在粮食上涨的过程当中涨价的好处并没有装到农民自己的口袋里去,利益的大头是被中间商拿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觉这个具有普遍性,这时候我们紧急建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把这个信息告诉农民, 宁:那黑龙江省政府为什么一开始就相信你们的价格信息? 朱:我还有个保证,我说我不是今天给你提供这个价格,告诉你这个价格就是这么高你应该提高你的售价,我有个承诺,你要不信的话你可以把黑龙江所有的大豆你都运到大连我都买了,全交给我们,我这个是强而有力的保证,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有很强的现货接收能力,你黑龙江生产大豆六七百万吨或者七八百万吨,如果需要全部运到大连交易所,我们也都能接收得了, 宁:这也是你们的一个优势。 朱:我们不但发现价格我们还有现货接收能力,这种信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采取高度重视,几乎是马上就接受我这个建议就通过全省的新闻节目,全省新闻联播,利用这个节目每天利用一段时间告诉,说大连交易所什么价格,农民要学会利用这些价格去卖粮,几乎在一个星期之内全省统一了售价,就是这个价格大家都按照这个价格来卖,这个价格就是有大范围的增收,这在中国农民发展历史当中农民卖粮这个情况当中是第一次变为主动,这个很有意义的,还有一个有意义就是新闻媒体,第一次送信息下乡,这个后来总结也是第一次,此无前例。 宁:而且你们肯定也是很有威信的。 朱:很有威信的,很感激的,中国是世界大豆的故乡中国是个大豆文化国家,大豆的故乡,大豆的文化,我们吃的很多方面,而且大豆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好多营养来源,可就这样一个东西我们在过去的五年左右,我们把它丢了。 宁:是啊,我们大豆的产量只是我们大豆需求量的一半。 朱:一半还不足,所以这个价格和前年比较几乎是100%的升幅,价格几乎翻一番在两会期间我以代表身份,强烈向有关部门呼吁这个信息赶紧让农民知道,今年在种豆的环节上要增收,今年豆就是金豆银豆,要扩种 宁:说到这儿我忽然感觉您好像有着一种非常深厚的农民情结,那这是不是跟您个人的经历有一点关系? 朱:我想这是很自然的,第一就感觉对农业不陌生,因为我是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也种过大豆体验到农民种粮不容易,辛苦一年下来以后一庙地挣100块钱200块钱,中间自己的劳动全部都不算成本,所以农民是非常苦的这一种情况,所以天然和农民有很深的感情基础,国家目前减免农业税,每年一个白百分点就是20多个亿,而我们通过价格调节让农民增收,一次可能就是几十个亿,甚至是上百亿,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 朱玉辰期货信念是源于他的一次西天取经。1989年,国家首次公派人员到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学习。芝加哥期交所成立于1848年,是现代期货业的开山鼻祖,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粮食价格形成中心,世界上70%的谷物期货产品在这里进行交易。对于当时期货市场建设一片空白的中国来说,芝加哥的经验无疑是一座宝藏。 宁:您现在还记不记得当您第一步踏进那个交易室的时候,您的感受现在还有印象吗? 朱:这个印象很深刻,我记得刚到美国芝加哥交易所那里面是采取的公开喊价的方式,交易池里面非常得吵杂非常得热烈,买卖全部打手势,市场非常火爆,这时候美国人就给我讲这个市场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讲朱先生你站在这个地方就是世界谷物中心 宁:这句话给您留下很深的印象。 朱:当时心里感觉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价格也是你们来定吗,是啊,中国这么多农民种地实际上的价格也是在那里确定,这个价格涨了中国价格也在涨,这个价格跌中国粮食也跌,所以我感觉有这种市场对你国家的民主自信心,对他那种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当时也非常刺激我去学习的,感觉中国有这种市场多好啊,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这样一个市场,当时中国这方面是一片空白的。 宁:那现在回想起来您觉得当时您站在那池子里面的感觉到现在您的梦想实现了吗? 朱:所以我当时很多人选择留在美国,我当时是毅然决然的回来,坚决回来,当时是很有条件留下来我没有,回来之后马上就开始投入这个市场的建立,后来商业部由我牵头成立一个全国粮食批发管理办公室,我做主任,那么我主任任务就是在全国推动粮食期货市场的建设,当时叫期货市场可能还有一些避讳,因为当时就我一个人去学习过,所以所有的规则起草设计,怎么去做这个交易怎么引进这些制度应该是我是最主要的一个组织者实施者,做了很多这样一些工作,当时全国有八大市场,这八大市场有些作为批发市场,有些变成期货交易所,都是当时那一轮抓上来的。
1992年,在朱玉辰参与组织下,中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随后,中国期货业呈现出了非常规的膨胀式发展,市场投机气氛浓郁,屡屡发生违规操作事件。1998年,在朱玉辰刚刚出任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的时候,国务院开始了对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治理整顿,15家交易所计划合并为3家,除却必然保留的上海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其他交易所都有各自继续试点的理由。大商所如果此时失去经营资格,不仅朱玉辰本人将面临职业生涯的一次波折,而且大连也将错过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 宁:那个时候面临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挑战,您的心理有没有害怕或者说有退缩? 朱:我如果保留不下来这个交易所或者不是最后这个结果,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再没办法在大连继续工作下去了,背水为战一定要把这个市场和大家一块去给它保留下来。 宁:我听说那时候您在北京的时间比在大连的时间多得多? 朱:那当时肯定,这个牌子不能丢在我手上,我说大连交易所没别的,我们之所以能存在是靠我们拼出来的,你要保持一个很好的发展态势也只能靠多干,因为我们的基础我们市场所依赖的城市,那么这都是很多方面和上海这些地方比我们有很大的天然性的不足,这些东西靠什么呢,只能靠工作多努力,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人是能拼能争能干的,只有靠多干多留汗水去争取才能发展市场。 宁:那我现在非常想知道当时您听到说大商所能够保留这个消息的时候,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朱:那时非常兴奋,非常高兴(P12)我们是过五关斩六将的……每年都有重大考验……中间哪一波事情平不好,恐怕都没有今天这种情况,今后的路也是充满风雨的,市场是不平静,每天发生变化。 宁:所以有人说期货市场它是一个让人疯狂的行业,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它的波动会在短期内给你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也会给你带来致命的损失,那我想可能在您个人身上或在交易这边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朱:利诱威胁是经常碰到的,特别在开始初期甚至以生命相威胁的这样的机会都有,这样的时候都有,客户输大钱以后变得很不理性甚至容易疯狂,那么交易所维护市场提出一些措施提出一些裁决,客户接受起来有的时候是要损失很多经济利益的,这种状况对我们这个裁判者有时候难度和压力是特别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没别的只能靠制度去设计只能靠规则去把握。 宁:尽管这样你们还都非常执着于这个事业,那期货它的魅力究竟在哪? 朱:期货市场的魅力我感觉就是它每天都有新东西,这样能吸引大家去创造性的去工作,所以现在期货市场的发展比如说天气有期货,总统选举有期货,萨达姆被抓也有期货,就是未来只要有什么不确定性,它就会有一种风险,那么这种东西就可以设计出一种期货品种来,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一直是增量的,很少交易量是往下走的,原因就是说需要一直是增长的,经济好也需要它经济不好也需要它,只要是变化的只要是不确定的东西那都可以用期货市场这种机制去设计这个产品,有很多人就会用这个品种,这样这个市场的延伸性创造性是很强的。
在星海会展中心南门,每天早晨都8点,无论刮风下雨都会有一支年轻的队伍准时集合,举行早礼仪式。朱玉辰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管理文化,打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商所拥有一支高学历的团队,1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仅为34岁,70%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不乏博士博士后。期货行业以其专业性和高风险性和高诱惑性著称,在这里市场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宁:那这个早礼当初要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的初衷是什么? 朱:这个市场像个烈马所以需要一个很好的骑手去驾驭它,这样我们就创造性的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把这个队伍打造得既年轻活泼又能严格自律业务又很强很专这样一个东西,你比如说我们为了锻炼这个队伍,我们坚持了七八年的早礼,自从开始早礼以后我们是几乎一天没有断过。 宁:是呀,很多企业有类似这样的活动但是就很难坚持下来。 朱:对,我们自身总结这个早礼非常好,第一个大家要集中在一起去做操去健身去跑步,否则一天的状态都很好,第二这个早礼每天就选择一个员工去做讲演,每天都有一个员工做讲演,这样很容易很交易所的变化形成,增加交易所的凝聚力增加交流度,那么第三当天有什么市场重大变化,有什么事情需要布置和安排的也通过早礼形式布置下去,也是个早会。 宁:的确无论是在任何的企业人才始终还是最核心的竞争力,那么这样一只非常优秀的团队这么高素质的一只团队您是怎么样来驾驭这些高素质的人才? 朱:靠的是理念,所谓理念就是大家共同对这件事情负责,共同想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大以后你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就是这里边规律当中就是大家相处规则内部运行规则体现以人为本,我们都很年轻,那么这里面像大学一样要班级式的文化它没有那么复杂,所以我们每年从很多学校招出很多人才,也就是说在我们这里保持一个相对来讲平静的这么一块家园,比较单纯一些。 宁:大商所目前已经成为了亚洲谷物期货中心,但是大连毕竟不是金融中心,在人才上会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朱:大连虽然不是金融中心,但是市场是全国的,我们在北京有部门,在上海有部门在广州深圳最近了尽可能设机构所以我的管理队伍一定是全国各地都有人的,客户在哪里我们服务就到哪里去? 宁:最近我们发现你们好像加大了对北京办事处的软件和硬件的投入,所以外界就有人猜测其实这个消息早就有,说这个大商所是不是要向北京站的转移,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朱:我感觉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也就是说大连交易所要拢全国的资源,但是大连一定是我们的家,一定是我们的注册地一定是我们纳税地,一定是对经济会有很大发展的,但市场本身是全国市场,我们一定要走出市场,否则大连交易所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宁:刚刚一进来的时候我就有看过沙盘,就是说现在期货广场那个项目现在已经开始启动了,那这个项目如果建成之后会对大商所的发展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和改变? 朱:想因为我们市场存在东北南方很多人会举家过来做职业的投资者,或者粮食贸易商他也要过来,商品的也过来这是个信息中心,所以有这样一个楼以后再把这个楼装满人,装满这些客商我想这样就是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能够起到金融中心那么一个作用, 宁:那这个楼的内部建造它可能也是最具现代化的,现在还有建这样的交易池吗? 朱:没有交易池了,这个楼本身就是交易功能就是交易机器,大家在房间里就可以做从整个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交易功能这样去发散信息去收集信息,集中交易这么一个过程。 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加速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发展,目前,大连商品交易客户数量已经超过10万家,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03年大商所期货成交金额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91%。在业绩的高增长面前,朱玉辰并没有止步不前,他的目标不仅是将大商所打造成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中心,而且还要在商品期货及金融期货领域内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谷物交易量只占其总交易量的24%,而大连商品交易所却只经营谷物商品中的大豆和豆粕,如果不增加交易品种,大商所赶超世界先进的目标将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宁:我记得好像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就听说大商所要推出这个玉米这个品种,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了还没有见到这个品种的踪影,这个问题主要出在哪? 朱:我们国家这个品种审批比较复杂一些,所以我们需要国务院有关部委方方面面认真论证,考虑到这个对粮食流通的影响考虑到对政策的一些设计,这样就费了很多周折和时间,但是我想这个品种总是快了,但具体哪天能批准我们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时间表,但不管怎么样就是说我们继续争取早日下来, 宁:从远期来看中国势必要走金融期货的这条路,那如果是针对期货市场当中这一块最肥的肥肉,你们事先已经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 朱:现在这样就是全球情况看一部分是商品期货一部分是金融期货,商品期货量也在增加当中,只不过是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因为金融期货量更大一些,我感觉我们志在必得也要发展自己的金融期货品种,这样我们自己研究开发比如参加国债期货的研究,期货的研究天气指数的一些研究,外汇利率我们都在做这些研究和准备,这些我们自己先研究好然后等待政策的成熟,利率市场化以后我们就搞利率期货了,那么利率期货运转国债期货自然而然就开了,我想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 宁:一旦能够铺开的话你们的胜算有多大? 朱:我感觉很大的,农产品期货在商品期货当中是最难的,商品期货又比金融期货难,所以我们目前是期货市场当中是从最难的品种开始做起来,这样特别的市场刚开始比较小的情况下,这个水很浅鱼大,也就是我们市场很小的情况下水浅鱼大这个水花四溅,市场就不稳就容易被人家操纵,而且这个小河沟还是最容易翻船,那么慢慢慢慢市场到一种深度了,水深也稳,这样水深鱼也多,市场自身平衡能力就好,在这时候市场的稳定性也会增加, 宁:那在期货行业里面你们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朱:我喜欢这个行业,我感觉这个行业还是比较适合我,这个行业充满了变化,充满了挑战,我感觉这个行业当中正是处于经济对它有很多需求,很大发展的时期,所以这个行业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继续把做好,这是目前所应该想的应该做的, 宁:作为一个船长您会把这条大船引向哪里? 朱:我想首先是平平稳稳,众人划船我想我是把舵的就应该是把这个市场,把这个船开得既平稳又快,一定是奔向深海洋的,一定是要进入国际航线,一定是能乘风破浪的往前走,由小船变大船,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当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一些作用,不愧于中国经济这个快速成长期,不愧于这个时代改革和发展对我们市场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