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大连电视台《第一访谈》 > 正文
 
王传福:“电池大王”战略转型只为一圆汽车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 14:52 大连电视台

  

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

  八年创业积累40亿财富小小电池完成资本神话

  “我们镍铬电池全球第一了,也是把我们的竞争对手日本给挤垮了”

  为圆电动汽车梦比亚迪完成战略转型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说白了能够把长江三峡的水变成油了”

  是跳跃发展还是误入歧途 比亚迪前途未卜

  “觉得责任很大,假如我要出了事的话不是我个人了,我的员工会受苦”

  本期第一访谈,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向您讲述“电池大王”的汽车梦

  据统计,2003年中国轿车保有量突破1500万辆,但是千人轿车拥有量仅5.4辆,远低于世界90.2辆的平均水平,预计在未来十年中,中国轿车保有量将以16%至28%的速度增长,巨大的市场空间引来各路资本,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原油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供需矛盾突出,国内外各大厂商都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比亚迪携电池领域核心技术优势,进军轿车生产市场,着力打造中国电动汽车第一品牌。

  2003年1月23日,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企业比亚迪突然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原来的两大国有股东秦川汽车和陕西电力投资公司以13%和10%的股份位居其后。至此,入主秦川汽车的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的比亚迪欲切入中国汽车市场的传闻最终被得到证实。

  宁: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一般的情况就是说自己没有核心的技术去借用外来的做合资,那你们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吗?

  王:我们当然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了,这也是中国汽车发展差不多30年的一个悲哀。

  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在开始自已职场生涯的最初五年,他曾作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传道授业解惑。1995年,随着移 动电话的迅猛发展,王传福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电池领域的研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就在同年2月,当时已身为研究室主任的王传福毅然放弃了自己历经五年打拼所取得的一切,南下深圳,注册成立了比亚迪实业公司,在深圳郊区的一处破旧厂房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王:我们电池最后从零开始了,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虽然早期的时候比较辛苦也比较漫长,也比较有耐心的等待,但一旦这个研发中心成立以后把项目做出来以后,后续的竞争力就很强了,你看我们在电池上基本上把日本,日本是一个充电电池的王国,几乎是垄断,它曾经占了全球95%以上,我们现在已经把它拿走了很多份额,我们镍铬电池全球第一了,也是把我们的竞争对手日本给挤垮了,那锂子电池我们是全球第二,上一周的话日本的东芝已经宣布电池了,就已经开始清盘,就是要关闭,因为比亚迪抢了它很多客户了。

  历经八年发展,比亚迪目前已达到了日产镍镉电池150万只,锂离子电池30万只、镍氢电池30万只的生产规模(图表),其中60%的产品出口国外,其客户中既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京瓷、飞利浦等国际通讯业巨头,也有波导、TCL、康佳等国内手机新军,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使比亚迪一跃成为继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然而,正当比亚迪在电池生产领域春风得意的时候,王传福却做出了在外人看来颇具风险的决定——进军汽车制造业,比亚迪在经历了一帆风顺的发展后,第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宁:你们从做电池上面取得一些经验,然后把这个用在汽车产业上,但是应当说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它面临的困难是比较大的,那现在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比如说有很多资本在进入这个汽车行业,那再加上过去的一些汽车生产商在扩大规模,那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那比亚迪选在这个时候进入汽车行业,你觉得你们的优势在哪?

  王:我想我们进入的话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我们第一个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它有它的非常好的优势,我们可以从服装玩具这些企业或者是家电或者是VCD,DVD可以看出来我们这种优势在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这个优势会体现得非常好。国营企业要进入一个非常高竞争的产业的话,它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就是这个效率机制,我想在这方面我们觉得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另外一点就是我们这几年在电池上的成功也积累了很多资金和一些优势包括人才的优势,那么这些优势都可以为汽车所使用,那你刚才说加入WTO以后有很多挑战,比如说很多外资进来了,那么国内很多厂家在增加产能,这又是挑战。

  宁:也就是说面临着这样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你们有自己的优势,可是过去是做电池你们是行业老大,以致在世界上你们都有目前来看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做汽车你们毕竟是门外汉,那加入到这样一个新兴的领域,你有很充分的自信吗?

  王:对,这就是挑战了,我想电池也好汽车也好它应该都属于制造业了,制造业都是把产品的原料制成的系统,品质体系包括产品的设计的形状性能都要把它做好,做出一些客户满意的产品,这都是制造业,制造业我想就是成本和品质了,这两点是制造业核心的部分了,如果你这个企业把品质做好,同时成本也做好,我想你会成长的。

  宁:但是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两三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个时候的汽车市场格局也许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那可能更多的是外资汽车品牌进入中国,而且随着入世后的大门逐渐开放,然后关税都在降低,也就是说这个汽车可能会那时候越来越便宜,那您所拥有的这个成本优势也许到那个时候就不一定是很好的优势了,您想过这样的问题吗?

  王:想过,我想这种担忧可能有过虑的地方了,我觉得汽车进入家庭在中国可能才开始,或者说还没有开始,中国的家庭有五亿多户,轿车现在的保有量才一千五百万,家庭保有量才不到3%,按照人来说才不到百分之一点几,1。3%吧,这个占有量太低了,就像94年的中国手机一样,94年的中国手机真正才有多少,当时占有率也就是1%到3%这个水平,那今天的手机在中国的保有量有多大,已经是半壁江山了,我觉得汽车比手机更像是中国人的产业,因为手机很多芯片中国人现在还没有整明白,汽车不一样,汽车是很大,零部件是很多,一部汽车大概有3000多个零部件,但你把它拆开看看,复杂得真是不多只是量大,那我们的手机你看看,零部件也是200多个,但有些目前你中国还是做不出来,让你抄你都抄不出来,手机我们中国人都做得那么成功,我想汽车更不在话下了。

  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这块蛋糕由圈内几个大佬瓜分的格局早在四年前就已经被打破。1999年,浙江吉利集团率先突破政策瓶颈,开中国民间造车先河,当时,业界形象地将其称为搅活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条“鲇鱼”。此后几年,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国内汽车市场,这样的“鲇鱼”已经越来越多。时至今日,包括比亚迪在内的江苏春兰、宁波波导、广东美的、河南新飞等近30家民营企业都已经将多元化的触角伸向汽车领域,一份最新的数字显示,目前进入中国整车制造圈的民营资本已达117亿元人民币之巨,而民营企业造车数量也已经突破20万辆,预计3年之后,这个数字还将翻升10倍。民营企业一齐杀入与自己原有主业毫不相干的汽车制造领域,一方面让人感叹民间资本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由得让人担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探索一个并不熟知的领域,被挤下深渊的又将会有多少?

  宁:正像您说的比如说家电,我们现在看到家电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惨烈的,而且他们的产品一直在低端市场徘徊,那未来会不会想到汽车市场上也会出现这种非常惨烈的格局?

  王:对,是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看我们在做电池可以看出来,中国做电池的有很多,有200多个厂家在做电池,中国很多可以把产品量做得很大,比如像玩具服装,但有时进不入这个高端的市场,这有时也是中国制造业一方面的悲哀,我们不只是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把产量做大,我们还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把这个档次做高,要进入主流的市场,那一样我们做汽车可能也,我们不只是把汽车量做大,我们一样也可以进入一些高档的汽车,我相信一定要把品质做好,一定要有很强大的研究开发队伍,这就是我们和别的企业所不一样的,我们要做就做有技术档次的,能进入主流市场的这些产品,你要我们造车也一样,我们会把车的数量造得很大,同时别忘了我们一定会进入一个很高档的这么一个品牌,我们有能力我们有制造业这一些优势。

  宁:但是您为什么样会有这么大的信心,比如说现在国内的汽车制造业,一汽很多的知名品牌,它们现在也都是给一些包括上海通用他们都是给外国的品牌做代工,做贴牌生产或者做下游产品的开发,那你们为什么会这么有自信就能开发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王:这也是我们在买汽车厂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说我觉得外国这么多年来包括我们的一些产业政策保护我们汽车这个产业,实际上是束缚了这个产业,被国外所垄断,你看我们街上跑的有几个品牌是中国人的品牌,可以看到我觉得这几年的话这些教训应该可以总结一下,就是说外国人不只是控制了我们中国的产品,控制了这个品牌,同时控制了零部件体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更严重的就是它控制了我们这些合资方的观念,我们很多像国内这些大企业的观念,在他的观念里面造车太复杂了,像我们之前碰到一个大公司的总裁也在谈,就是说他到现在才整明白造车是怎么回事,我们前不久不是有个节目,中央有个节目,是国内一个大的汽车公司,我觉得很奇怪丰田五六十年代成立的这么一个企业,那我们的企业也是五六十年代成立的,人家汽车已经到全球第二了,我们中国人才整明白,我觉得中国人觉得很悲哀,但我们有些国内企业走得很成功,像有一些民营企业走得很成功,他就没有靠这种观念的束缚,他就造了,他什么都可以改螺丝钉什么都可以改,而且造得很成功,我们认为中国人什么都可以造的,而且造得很好而且造得一定好又便宜。

  王传福的自信来源于比亚迪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成功,然而,过去的成绩并不代表未来,尤其是在汽车制造这种大规模系统集成产业,政策、资金和技术将成为横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三道鸿沟,想要获得成功并非易事。正是看到民企造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当比亚迪将进军汽车制造领域的消息公布后,其股票立即在香港股市上遭受投资者的抛售,累计跌幅超过30%,资本市场首先给了雄心勃勃的王传福一个下马威,也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王:我觉得一个企业成功当然有很多方面了,还有与企业的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有关,这个决策一定要有前瞻性,这个领导人怎么去把握市场的脉膊这个非常重要,你在市场始终领先于市场半拍不要一拍,一拍的话可能就是先驱了,半拍就是先进,这时候的话你的产品放进去获取很高的利润,因此我们当时买的时候也受到很大的压力,就是说香港的打电话过来你能不能改变你这个决定,因为不改变它要抛我们的股票,我们的股价当时是从17块一下掉到11块钱,掉了一半。

  宁:您怎么说服他们的?

  王:因为我是做企业的,这个企业是我的生命,企业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你买了我的股票当然你明天可以卖掉,你和我的看法怎么样你只看一年的企业或者两年,因为你买了我的股票,我是一辈子,我今天才花了你六个亿买了一张目录,77%的股权,仅仅是我们一个季度的利润,但这个意义不一样,这对我来说我未来前瞻,我未来五年的发展,因为电池我现在已经明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的制造企业了,你再让我增长怎么增长,虽然我九年里面一年增长,每年都在增长,但当你成为全球最大的时候这天花板都捅破了,你还要怎么长你还要怎么长?最多长到10%,但我们又不甘心企业只增长10%,我必须给企业寻求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什么产品是我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当今中国来说而且又成长很快,不就是轿车吗,这个决定我是定下来了,我是企业的管理者我说得就按这个去做,也顶着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投资者对于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目前我国民营汽车生产企业仍然处于资源投入阶段,行业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就在比亚迪入住秦川之前的2002年,秦川“福莱尔”在全国共销售1.7万辆,收入7亿元,但利润仅78万元。这显然也让习惯于电池市场高回报率的王传福难以接受,随着2003年5月15日“秦川汽车”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一个新的计划浮出水面——比亚迪将在2004打造4款新车型,全年产量突破3万辆,盈利达到3000万元。初入汽车市场,比亚迪就放出如此豪言,有人惊呼中国本土汽车翻身在即,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比亚迪的“营销手段”,一时间,围绕比亚迪进军汽车市场孰是孰非的讨论不断升级,人们都在关注,比亚迪会拿出什么样的杀手锏。

  宁:一款新车它在市场上的表现程度如何,它可能因素会很多,比如说它的外型它的性能还有一些相关的条件,那你们在这个时候进入汽车行业,从原来做这个行业老大到一个新兴的行业,您会不会觉得有点冒险?

  王:一点不冒险,这一点就是我们的优势,实际上国外造车你看现在拿到中国卖的这些车型都是外国人设计的,外国人有时候他设计这款车是按照国外的人体工程学,国外的一些生活习惯,国外的一些文化去设计的,他不太适合中国人这种文化,比如说像欧洲的车美国的车,它的后排都很小为什么,在欧洲在美国每家都有好多部车,上下班每个人都有车,它的后排只是把一些行李或者放一些阿猫阿狗,它不需要那么大,或者干脆就是两个门,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很多人买车是家庭第一部车,有时候是全家乐,第二排要什么,要放丈母娘,丈母娘做后面或者是父母坐后面,父母年龄大了空间要大一点更要大的空间,那么我们造车的话我们就喜欢把第二排放大一点,因为全家乐,家庭一开始就这么一部车,过过春节大家都要想挤进去,要去热闹热闹,我们做车的话我们就按照中国人的胃口去造这个车,同时中国人比较讲排场,因为车目前在中国还属于一个奢侈品,并不是一个必需品,它买来以后不只是说代步,它也需要能够至少面子上能够不掉价,如果你车那么小排气量那么低的话,就显得他面子上过不去,那作为我们造车我们就要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把车造大一点,排气量造大一点,价格一样,现在我们福莱尔的价位也很低才三万多一点,就排气量小一点车身小一点,那我只是把车身做大一点,排气量做高一点的话,搞到五万块钱的话那些国外品牌很难和我们玩下去了,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懂得中国的文化,我们懂得中国人喜欢什么。

  2003年8月23日,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电动汽车20万辆、年产零部件10万套,年销售收入可达120亿元人民币。一个庞大的电动汽车王国即将浮出水面,而王传福进军汽车行业的真正目的也变得日益清晰——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电池大王”将造汽车与自己的长项相结合。除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之外,在王传福眼里,电动汽车的研发还有着更加深远的一层意义。

  王: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说为了汽车这个市场很大,我们也想分一杯羹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就是用比亚迪全球领先的电池的技术来打造这个电动汽车,来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乃至世界的能源问题,同时解决中国的污染问题,如果电动汽车能够商业化的话,这个意义不只是一个商品的问题,说白了能够把长江三峡的水变成油了,我们再也不用为了油去做很多牺牲了,因此我们比亚迪的话我相信作为企业家我们除了满足股东的利益以外,除了赚钱以外我们要有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我想这就是我的一个责任,我想在我的下半辈子里面把电动汽车尽可能的,尽公司最大的努力把它商业化。

  宁:比如说我们现在放眼国际市场,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国家,这个电动汽车这个市场占有率或者说它的普及率还很低,那么在中国这个市场上你们想做先行者的话,势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做市场的前期引导,或者是市场的培育甚至把电动汽车完全的市场化,那您觉得最大的难点会在什么地方,

  王:这里你要仔细分析一下,包括中国也好美国也好,像美国加州法律也规定了希望能够发展,但是这个法令一直在改,像你可以分析它深层次的原因都是电池的问题,因为它没有电池的技术,电池技术很弱,欧洲也没有,实际上电池技术以前都掌握在日本手里,现在我们比亚迪是在全球已经领先了,那中国既然有我们电池的核心技术在全球领先,因为别的技术都是成熟的,电机的技术控制的技术非常成熟,整车的技术也是很成熟的,因此我们有能力能够把电劝汽车真正做到一个商品,真正是可以卖的这么一个商品,不只是给人家展示了,能够在街上跑的这么一个商品,就因为我们有核心的电池技术,这是我们的信心,因此我们有能力把这个电动汽车在中国进行商业化,而且BYD(比亚迪)有决定在电池这个技术上能够领先,能够帮电动汽车成熟,这是我们的信心。

  随着在电池和汽车领域的不断重拳出击,王传福也成为了媒体日益关注的焦点,福布斯杂志最近一次公布的财富排行榜中,王传福以近40亿资产排名内地第14位,有人惊呼王传福的资本积累速度如同神话,随后,在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的评选中,王传福成为登榜的唯一中国企业家,巨大财富和突如其来的荣誉让人们有理由担心王传福是否还会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毕竟,中国的富豪经常“在欢乐中死亡”

  宁:我在看您的材料的时候我看到有一种外界评论说,您从来是一个不缺少自信的张扬的人,比如说在做电池的时候您就说我一定要超过松下做世界第一,那做汽车的时候您又说自己有200%的把握,那所以外界还称您是狂人,您知道这种说法吗?

  王:我还没听说过,但是我想狂不狂可能与自己走的路有关,实际上我们早期做电池的时候也不敢张扬什么,因为当时也不知道自己会成功,所以自己走的路走长了也感觉到自己的实力在什么地方了,然后可能预测可能更大一点。

  宁:去年您也登上了福布斯富人榜。

  王:那个倒不是我们希望的。

  宁:有没有人来查您的税?

  王:不知道有没有,但是我的税是每年都交很多,我去年交了1600万的税,个人税,公司税很多了,公司去年我们有五到六个亿的税,公司税所得税政治税,我以我个人的名字交的税都有1600万左右,我们在深圳是一个纳税大户。

  宁:那过去您看您是一个研究员,然后九年的时间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富人了,那坐上这个富人榜的位置您觉得心里有什么变化吗?

  王:心里没什么太多的变化,富人榜不是我追求的,我们追求还是事业,如果说你要说有变化可能觉得责任更大,因为你想我原来是一个人,现在我有三万员工,假如我要出了事的话不是我个人了,我的员工会受苦,有时候我觉得压力也是蛮大的。

  身价超过40亿的王传福并不是个贪财的人,相反却是一个乐于分财的人。作为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本人在比亚迪股份的持股比例仅为28%,而其他34位高管则一共获得了高达22%的股份。王传福在制造自身财富传奇的同时,也使比亚迪成为千万级“富豪员工”的根据地。正是王传福乐于分享财富的思想使他身边聚集了一批精英分子和他共同做大一份事业。

  宁:说到你们的团队我知道你们比亚迪是一个制造富人的公司,在比亚迪可能有几十位是千万富翁,那这好像跟其它的企业不太一样

  王:对,是的,就是说我们民营的机制,因为我觉得企业从根本上讲还是一批人,企业的竞争力来说,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如果你的企业有很强的人才那你这个企业才有很强的核心的竞争力,企业你看它的资产几十个亿那都是字面上的,如果企业有一批人才有一批队伍,我开个企业不一定只看它的财务报表,我喜欢看他有多少管理队伍,这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对人这一块的利用,人的潜能的发挥比很多企业都要用得更高,我们现在在深圳建亚迪学校亚迪村,很高档的住宅区很便宜的卖给他们,也是想把这些人才笼络到我们旗下,有了这些人才才能创造很大的财富,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他们也分得了他们应有的财富,我们也在走一个共同致富的这么一条路。

  宁:那可以说将近十年你们是做电池,那后十年您可能会专心做汽车,再将来您的触角会不会再延伸到其它的领域?

  王:现在不敢说,我想汽车的话这个领域很大,我们不指是说今天当然不会考虑太多,只是说把中国的市场做完,把家门口这个市场做完,我想我们未来一定会做出口,因为出口是我们的老本行,我相信未来的话除了我们中国这个市场以外我们要盯住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包括东南亚的市场,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因为中国制造业的魅力和优势是无法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和中国比,包括现在的东南亚这些像越南,没法和中国比,它有很多很多,这个要说一天都说不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王传福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