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易
2003年夏季,南方19省市拉闸限电,缺电阴影笼罩大半个中国。而这场大面积夏季“电荒”前脚才走,全国性的冬季“电荒”后脚就不期而至了。在很多城市,蜡烛和应急灯的生意正日益火爆,可就在一年前,它们还几乎被人遗忘。记忆中“电力过剩”的提法还言犹在耳,拉闸限电的现象就已经重新出现在不少中心城市里了,这不能不说是给当初的政策制
定者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应该说,电荒从根子上还是电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失衡,其实电力和其它产品一样,在市场经济下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反复交替本来也是个正常现象。
但是,“电荒”暴露了我国的电力体制问题。当前的电力缺口固然可以通过加强负荷管理“削峰填谷”加以解决,但此举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不尽快进行电力体制改革,两三年后,我国的电力市场还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危机。
数据显示,电力基建投资连续几年滞后于全国基建投资,直接导致电力建设缓慢,电力供应总量不足。而且由于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估计不足,对电力发展速度预测明显偏低,电力项目计划新开工规模过小,使得近年来投产容量严重不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力供应能力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是出现较大规模“电荒”的根本原因。
电力市场研究专家、上海大学言茂松教授认为,在电力市场上,电力投资市场和交易市场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左右两大市场的则是内部电价。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电力改革还只限于交易市场,投资市场基本没变,依然是计划控制,政府审批。由于电力投资周期很长,等到市场供需出现问题以后再采取措施,则为时已晚。如果不尽快建立既鼓励投资又风险自担的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我国的用电难免会出现时而过剩、时而短缺的摇摆局面。眼下我国重组后的发电公司和投资公司对电力投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其实不过是前一阶段政府直接鼓励投资的政策带来的延续,不得不说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目前,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行业与地方之间,体制性的矛盾远没有理顺。“电力中间部门太多,非常膨胀”,一位专家一语道破天机,目前中国的电力行业是典型的“家族垄断”。
其实电力等能源是国家最大的国营生产部门,由于涉及的问题复杂,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也一直是政府的一块心病。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口,能源紧缺的问题在不恰当的时机“跳”了出来。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强调“要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加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由此可见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些政策又必须是连贯的和有前瞻性的。如果政策不当,或许我们想改变的恐怕没有改变,而我们不想改变的却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