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快车”减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15:14 《中国海关》杂志
钢铁“快车”减速 2006年,中国钢铁产品的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年钢材出口达4300.7万吨,比2005年增长109.6%。2007年前9个月,中国钢材出口已达4958万吨。国际钢铁协会表示,虽然中国政府减弱了对钢铁企业出口的激励,但2007年中国钢铁出口仍可能增长40%,预计2007年中国钢铁出口将达到6000万吨。 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中国钢铁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08年及未来的几年都还将持续下去,但增速将会放缓。 首先,经过长期多年的奋斗,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种齐全、质量较好的现代钢铁工业体系。中国钢铁产品物美价廉,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现代钢铁生产基础之上,一定会产生规模较大的钢铁产品出口贸易量,与之相匹配。 其次,我国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按照2007年9月我国钢材市场价格与欧美市场价格的对比,美国、德国、意大利市场热轧板卷价格分别为672美元、623美元和623美元,我国同期为512美元,价格差在111-160美元;这三个市场冷轧板卷市场价格分别为777美元、750美元和750美元,我国同期为576美元,价格差在176-201美元。不管对于出口企业来讲,还是对于进口企业来讲,这个价差足可以让各方都达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其三,近些年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钢铁产能的相对萎缩,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下降,世界经济增长对于中国钢铁产品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依赖性逐步增强。因此,尽管今后针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但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还将继续发展,毕竟现阶段国际市场还难以找到新的替代中国钢铁产品的来源。由此可见,中国成为世界钢铁产品出口大国,完全是在全球一体化主导下,世界产业调整和分工的必然结果,因而是一个难以逆转的长期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钢材的价格优势并不足以造成我国钢材出口的大幅增长,真正拉动我国钢材出口快速增长的源动力还在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 但是,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其实并不是政府所愿意看到的情景。巨大的钢铁出口量虽然为中国带来高额外汇收益,但相对也让中国陷入全球反倾销风暴中。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钢坯材多属于低附加产品,但这却是牺牲能源及环保所换来的痛苦果实。正因为如此,抑制钢材出口呼声一直较高。同时,我国钢材的大量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国内钢铁产能急剧膨胀和实际产量强劲增长的重要因素,损害了国务院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引发了多方面的国际压力。为此才导致了决策部门密集出台的抑制性关税调整措施,大幅度地提高了出口成本。自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6次对钢材和钢铁制品采取了降低、取消出口退税,对钢材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等措施。 在多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中国钢铁“出口快车”终于减速了。2007年9月,中国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成粗钢的数量首度出现了同比下降。虽然做出“出口拐点”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但出口增速的放缓已成趋势,钢铁业持续一年多的“出口拉动”型格局正面临转折,虽然高成本还在支撑钢材的高价格,但钢铁业“痛苦的调整期”必将来到。 此外,中国政府有可能继续采取措施来对钢铁出口进行调控。2008年是否继续提高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目前还不明朗,但2008年起,中国有可能采取软性政策,包括出口量不超过总产量10%的总量管制政策,以及与之配套的钢铁出口企业资质限制新制度等。这些将对钢铁产品出口的增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大幅度地调整出口关税,对于钢铁产品市场必将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今后中国钢材出口量真的得到抑制,回落到合理水平,那么,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有可能因出现供应缺口而扬升。中国出口量减少得越多,其引发的价格涨幅亦越大。由此可见,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的调整,完全有可能引发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这也就孕育着一段时期后,中国钢材出口在新的关税基础上重新有利可图和再次反弹的可能。 应该强调的是,我国钢材的大量出口,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不是一个暂时情况。因为它是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产业分工、产业转移的结果,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在这个进程完成之前,这个局面不会结束。今后数年内,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甚至6亿吨的规模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个产量基础上,产生大约10%,即5000万吨或6000万吨左右的钢材出口量将是正常的情景。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