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默多克的战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3:28 《商界名家》

  文/本刊记者 杨柳

  搞家族企业研究的总喜欢讲“两顶棒球帽”的故事。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煽动他的儿子乔治来公司工作,试试商海的深浅,乔治“呛水”了,他没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于是,父亲戴上一顶写着“老板”两个字的帽子,解雇了乔治,跟着,他又戴上一顶写着“爸爸”两个字的帽子,说,“乔治,我知道你刚刚被开除了,别担心,我跟妈妈会竭尽全
力帮助你的。”

  故事就是故事,总是这样温情而纯美,可生活往往会现实而复杂得多。

  7月29日,74岁的老默多克最有可能的继承人——长子拉克兰忽然对外宣布,他将辞去新闻集团首席运营副官的职务,退出新闻集团,回到澳大利亚。仅仅一周后,老默多克就公开宣布,他与现任妻子邓文迪所生的两个小女儿将与4个成年子女均分家族基金在新闻集团的股权收益,而此前,她们是被排除在收益人名单之外的。旁观者于是心领神会:庞大的默多克家族肯定又经历了一场暗战。

  这是一场无情的战争:一场财富和王位的争夺战;一场儿子与父亲、孩子与继母、哥哥与弟弟之间的战争。他们不留余地、一片混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姓氏——默多克。

  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默多克的战争也许不过是个猎奇的故事,他们乐得隔岸观火、浮想联翩,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自己也成了此类故事的主人公,还能有现在这种看客的心情么?

  出走的“太子”

  拉克兰的出走毫无征兆。

  “我是在这家公司长大的,对公司的前辈,我一直都非常仰慕,”宣布辞职之后,拉克兰在给同事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深情地写道,“从我能走路的时候开始,我就清楚地知道,我想加入到你们这群优秀的人当中,为一家与众不同、激动人心的公司而工作。”

  1994年,23岁的拉克兰如愿以偿地加入了新闻集团。

  1996年,拉克兰加入集团董事会;1997年,他升任新闻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1999年,他接管了新闻集团在北美地区的印刷媒体业务;2001年,拉克兰被任命为新闻集团首席运营副官,进入到集团的管理核心。

  过去的一年是拉克兰颇为风光的一年——

  2004年11月9日,纽约金碧辉煌的华尔道夫饭店,身穿黑色燕尾服的拉克兰站在大厅的中央,他的身边围满了纽约商界和政坛的精英分子。作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报纸《纽约邮报》的出版人,拉克兰到那里去领每年一度的金奖——纽约市杰出贡献奖。2005年4月,拉克兰得到了另一项殊荣,戛纳电影节决定把“年度传媒人物”的奖项颁给他,6月,人们看到了他领奖时的春风得意。

  跟得奖一样开心的是,2005年5月,新闻集团董事会宣布给拉克兰加薪,他的工资跟奖金从每年260万美元一下子涨到了380万美元。人们还发现,在新闻集团6楼的体育馆,只有两个人的柜子是固定的——第一号,默多克;第二号,拉克兰。几乎没有人怀疑,拉克兰正一步步地接近默多克帝国的最高宝座,他距离那个位置最近的时候,仅有两步之遥。

  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7月29日,拉克兰宣布,他决定辞去自己在新闻集团的行政职务,决定于8月31日生效。毫无疑问,这个轰动性新闻一出,立即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人们纷纷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写给同事的邮件中,拉克兰试图让他们相信“这不是个轻率的决定,是经过几个月漫长而痛苦的思考之后做出的最后决定”。而对于决定背后的原因,拉克兰语焉不详,他只是反复强调个人原因——他和妻子喜欢悉尼,他们想搬回去。拉克兰生在伦敦、长在纽约,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双重国籍,他的名模妻子萨拉则是在伦敦出生的澳大利亚公民。据接近默多克家族的人透露,拉克兰“认为澳大利亚式的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从中他能找到自己”。在纽约,拉克兰夫妇常常光顾一家供应烤袋鼠和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餐厅,偶尔他们也会参加美国澳大利亚联合会组织的活动。

  尽管如此,仅仅因为眷恋故土就放弃一个帝国,这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信服。

  外界普遍认为,拉克兰与老默多克的冲突是他执意要走的主要原因。半个多世纪前,当21岁的老默多克从父亲那里继承《阿德莱德新闻报》和《星期天邮报》的时候,父亲也曾怀疑过儿子的能力,“曾在内心深处犹豫过是否该让他接管公司”,但老人家还是在遗嘱中给了他犯错误的机会,让他放手去做。老默多克成功了,他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传媒帝国,但他似乎并不打算效仿他的父亲,让儿子们放手去做。

  作为新闻集团的首席运营副官,拉克兰管辖着美国福克斯电视集团、哈泼科林斯出版集团、《纽约邮报》等重要的领地,但事实上,除了《纽约邮报》,拉克兰在其他公司并没有掌握什么实权,这让他觉得非常沮丧。

  即便在《纽约邮报》,拉克兰的影响力也显得有限。据知情人透露,拉克兰在非常重要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在他位于邮报10楼的办公室,例如:9·11的时候,2001年爆发炭疽菌的时候,2003年美国大停电的时候,2004年克林顿总统造访的时候。“我并不希望常常看到他(拉克兰),他毕竟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级主管,”《纽约邮报》一位员工说,“我也不希望看到默多克,但这里恰恰是他最喜欢的地方,虽然他有那么大一个帝国。”

  老默多克的事必躬亲是出了名的,他到《纽约邮报》去的频率比拉克兰高得多,事实上,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几次,而且每一次都以老大的面目出现,《纽约邮报》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必须经过老默多克的同意。这样频频介入管理的后果很明显:拉克兰曾试图跟几家电视台谈双头垄断的合作计划,对方却拒绝跟他谈判,放话说要直接跟他的父亲谈。而拉克兰宣布辞职之后,《纽约邮报》的员工虽感意外但似乎并不紧张,“我们的君主是默多克,他才是邮报的心脏和灵魂。”一位员工说。

  紧张的家庭气氛也被视为拉克兰出走的原因。老默多克跟拉克兰的关系一度非常亲密,在商业上,他们总是心有灵犀,在政治上,他们都是保守派。1999年,老默多克跟第三任妻子邓文迪的婚姻打破了这种和睦,值得一提的是,老默多克将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赶出新闻集团的时候,陪伴母亲离去的正是身为长子的拉克兰。

  在拉克兰出走的变局中,邓文迪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人们不得而知,但几天后,她的两个女儿终于被塞进家族基金的消息给人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宣布辞职后,有人看到拉克兰在Da Silvano餐厅吃饭时对着一位长者哭泣,老默多克似乎也很受打击,“对我儿子的决定,我觉得非常伤心,感谢他为公司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说,“对于他工作期间展现出的职业精神和正直品格,我非常敬重。”不过,伤心归伤心,没几天,拉克兰就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颇有老默多克的风范。

  废长立幼?

  事实上,拉克兰并不是老默多克第一个出走的孩子,5年前,他的姐姐伊丽莎白也像他一样走得毅然决然。

  伊丽莎白1968年出生在悉尼,小时候,她就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每隔几年,她的家就要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搬来搬去。伊丽莎白在美国接受教育,在瓦瑟学院,她一边学习欧洲现代史,一边攻读工商学位,还顺便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加纳政客的儿子埃尔金。1994年,由老默多克出面担保,伊丽莎白和埃尔金筹到了3100万美元的贷款,他们用这笔钱买了两家濒临破产的加利福尼亚电视公司,两年后,他们卖掉这两家公司,净赚1200万美元。

  因为这次成功,伊丽莎白进入新闻集团的核心产业——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做管理工作。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裙带关系让一些同事觉得反感,她们认为她的工作毫无意义。伊丽莎白很快便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每次一说到伊丽莎白的商业头脑,老默多克都会笑容满面,他夸她是一头“冲到门前的公牛”,是几个孩子当中最像他的一个,但老默多克同时也认为,一个有孩子的女人在最高领导岗位上“最多只能集中95%的精力”。也许正是由于父亲的这种偏见,2000年,时任天空广播公司节目总监的伊丽莎白选择了出走,成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

  已经走了俩孩子了,不过没关系,默多克的家族跟他的传媒帝国一样庞大,通过3次婚姻,老默多克拥有了6个孩子,这其中,最大的46岁,最小的只有2岁。老默多克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长女普鲁登斯不在新闻集团工作。第二任妻子安娜生的三个子女——长女伊丽莎白、长子拉克兰和次子詹姆斯倒是都进入了新闻集团,但已经有两个另起炉灶了。现任妻子邓文迪生了两个女儿,都还只有两三岁,而根据老默多克立下的家规,孩子们必须到30岁以后才可以继承家业。

  机会在向32岁的詹姆斯招手,他似乎是老默多克最后的选择了。

  2003年,老默多克决定任命詹姆斯为天空广播公司的CEO时,遭到了一些股东的强烈反对,他们无法相信一个染着头发、刻着文身、穿着眉环的哈佛肄业生,他们对老默多克任人唯亲的做法忍无可忍。一些机构投资者对公司选拔CEO的过程提出了公开质疑。但是,老默多克非常坚持,他认为,詹姆斯是最适合的人选,他不会做出任何让步,他寻求到了另一个大股东英国抚恤基金的支持。

  老默多克的坚持不是没有理由的,詹姆斯此前在亚洲市场的表现就相当出色。1995年,为了打入亚洲市场,老默多克前后花了9.5亿美元从李泽凯手里买下了卫星电视,那之后,卫星电视就一直亏损,据说到1999年亏损额达到了6.5亿美元。2000年5月,詹姆斯奉命接管卫星电视,在他的管理下,卫星电视扭亏为盈。对此,老默多克非常欣慰,他说,“詹姆斯在他的任期内终于让卫星电视赚到钱了,不是我偏心眼,他确实是我所见过的人当中最棒的。”

  然而,天空广播公司跟卫星电视毕竟不是一个概念,所以股东的怀疑也是自然的,但至少到现在为止,詹姆斯让他们印象深刻。高盛集团驻伦敦的资深媒体分析师科利特说,詹姆斯入主天空广播公司的时候处境艰难,订户增长正在放慢,而他通过大笔投资营销、广告和新节目的战略,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了这种局面。富兰克林坦伯顿成长基金的创始人墨顿则评价说,“虽然詹姆斯身边围绕着的都是些高手,但他本人也是有潜力成为一家全球传媒公司CEO的。”

  人们目前还不清楚詹姆斯本人的想法(他会不会效仿他的哥哥姐姐呢),2001年在接受《澳洲金融评论》采访时,他的母亲安娜曾说过,她不希望她的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默多克的接班人,“他们的压力太大了,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不应该承受这样的压力。”她说。

  N种可能

  拉克兰辞职后,澳大利亚Bulletin杂志采访了老默多克的母亲,这位96岁的女强人表示,默多克离开新闻集团后,将会由“默多克家族之外的人来接替他”。新闻集团一位元老级人物日前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人们往往注意到的是默多克的子孙,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彼得,”他说,“他在集团中担任要职多年,如果说除了默多克外还有什么好人选能够胜任这个重要职务,那么,非彼得莫属。”

  彼得1989年就加入了新闻集团,担任福克斯广播公司负责娱乐业务的总裁,在他的领导下,福克斯公司推出了《辛普森一家》、《活色生香》等多部热播的电视剧。1992年至1996年,彼得被任命为福克斯电影娱乐公司的CEO,在他的任期内,公司先后出品《生死时速》、《独立日》、《泰坦尼克号》等巨片,将福克斯打造成了热门的电影制片公司。从1996年开始,彼得开始担任新闻集团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在新闻集团收购DirecTV卫星服务绝对股权的谈判过程中,他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果彼得成了默多克的接班人,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一定会感到高兴,对于“腐朽的世袭制”,他们从来都没什么好感,他们也一直希望新闻集团能淡化自身的家族企业色彩。

  虽然老默多克数年前也曾表示“彼得是CEO的合适人选”,但外界普遍认为彼得执掌的可能性并不大,老默多克是一个有帝国野心的家伙,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由自己的孩子来继承衣钵,“我认为让自己的孩子把事业发扬光大是非常合乎人性的事情。”他说。目前,老默多克没有就此发表任何看法,只说这一切都是董事会的事。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认为,彼得将扮演过渡掌门人的角色,直到默多克家族的继承人准备好接班为止。

  邓文迪是不是另一个潜在的继承人呢?

  老默多克与安娜离婚时,安娜原本有权要求平分他们在过去31年积累的120亿美元的财富,安娜最后只拿走了10亿美元,但她在离婚协议书上附加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老默多克死后,邓文迪无权继承他的任何遗产,除非邓文迪婚后能生个一男半女。2000年4月,老默多克被诊断患有初期前列腺癌,失去了生育能力,邓文迪本来都没什么戏了,没想到,高科技拯救了邓文迪,她为老默多克生下了两个试管婴儿,抢回了在家族财产争夺战中的话语权。

  8月4日,默多克宣布重新调整家族资产的持股安排,邓文迪所生的两个女儿将在公司的家族基金中与其4位成年子女一样均分收益。这同时意味着,作为两个女儿的监护人,邓文迪在她们30岁之前,将掌控女儿所有股权和财产。

  不过,也许现在讨论这些还为时过早。在2003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老默多克曾经说过,他将一直工作下去,直到被人“抬出去”为止。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家族分裂,新闻集团变得脆弱起来,而此时正是一些别有用心者偷袭的最佳时机——

  自由媒体集团的马龙对新闻集团觊觎已久了。默多克跟马龙一起做生意已经差不多15年了,其中包括合资创办一家地区性体育有线电视网,有好几次,马龙都把自己在合资企业中的持股出售给新闻集团,换取新闻集团的股票,日积月累,马龙逐步控制了新闻集团一定数量的股权。2004年年初,他暗中将手中的无投票权的股票转换成有投票权的股票,最终掌握了约18%的有投票权股份。为此,2004年11月,新闻集团启动了为期一年的“毒丸”计划。2005年8月10日,回购股权的谈判陷入僵局后,老默多克宣布将“毒丸”计划的有效期延长两年,与此同时,马龙也针锋相对地宣布,如果新闻集团不更新“毒丸”,自己将继续增持股票。

  17年前,安娜出版了她的小说——《家族企业》,小说的主人公是科罗拉多州55岁的报纸出版人麦克林,为了争夺控制权,麦克林的4个子女自相残杀,而他至死也没有指定继承人。“选接班人就像自掘坟墓。”安娜不无忧虑地写道。

  但愿,这不会变成一个逃不开的咒语。

  编辑/杨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