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边脱困三部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2:05 《商界名家》 | |||||||||
本刊记者 黄小玲 赵宇路 一个产品如果不与“市”俱进,“金奖”不仅不能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诗仙李白的这一千古绝唱,成就了当今中国
在群雄逐鹿的中国白酒市场,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一度遭遇体制短板、营销瓶颈,企业发展陷入低谷。为重振白云边昔日雄风,公司高层以理顺管理体制、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为突破口,唱响了“白云边脱困三部曲”。 换身份,甩包袱 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湖北省松滋市,是该市最大的国有企业。在公司全盛时期,职工人数一度高达数千人。 1994年,中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长时期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的“白云边”显然对此准备不足,突出的表现就是权责不明确,企业冗员过多,效益低下。1998年,国内市场出现通货紧缩,酒类销售总量再次下降10%,“白云边”陷入财务困境,账面资金仅剩500元。 要想脱困,必须改制。这是公司上下一致的意见。 2004年,“白云边”启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解除职工国有身份,彻底打破“铁饭碗”。 从2004年5月16日开始,白云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自筹资金4139万元,转换职工身份1001人,真正实现了国有职工身份退出国有序列的历史性转变。 “白云边”迈出的第二步是面向市场公平竞价,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大老板参与并购,使国有股退出控制地位,实现民营化。 与裁减冗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在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营销等岗位骨干的待遇。公司董事长梅林说,这一政策虽然提高了中层干部的工资成本,但他们素质高,能力强,破解了阻碍企业发展的难题,其绩效远远大于成本。并且,它体现了能力本位、效率本位精神,在企业形成了新的价值导向,因此是企业突破困境的“核动力”。 结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白云边”的生产经营骨干、技术骨干也没有流失。随着“白云边特征香味组份研究”等突破性成果的产生,“白云边”再次在行业内获得了技术领先优势。2003年,技术进步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避锋芒,打软肋 如今的白酒市场新品迭出,群雄混战。想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找准切入点十分重要。 由于首创浓酱兼香型白酒,“白云边”被誉为“中国第五香”,从此成为市场宠儿。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白云边”盲从生产浓香型白酒,结果失去了竞争优势,销售连续5年下滑。1998年,“白云边”不仅被迫放弃省外市场的开拓,而且痛苦地淡出了“根据地”--武汉市场。 反思这一段历史,“白云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没有清晰准确的市场目标,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迷失自己。 再次复出,“白云边”面对的白酒市场仍然是浓香型白酒的天下。 全国注册的37000家酒厂,99%的酒厂走的是浓香型的路子。是继续"跟风"生产浓香型白酒,还是高举浓酱兼香的旗帜?关系企业生死存亡。 董事长梅林决定回归兼香型。他说:“因为流行,浓香型白酒市场已被众多的名牌企业所挤占。我们摆什么位置?排第几名?反之,生产兼香型白酒,我们就是第一!就是旗帜!” 回归果然凸显了“白云边”的个性和差异。在浓香型白酒一统天下的白酒市场上,“白云边”以“芳香优雅、酱浓协调、绵厚甜爽、圆润怡长”的风格独树一帜,迅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舍弃传统,与“市”俱进 在提倡健康消费理念的今天,“白云边”一度遇到了尴尬。53度白云边酒,曾是“白云边”的主打产品,连续获得第三、四、五届中国白酒质量评比银质奖,当时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白酒市场出现低度营养化趋势,高度酒渐趋冷落。53度白云边酒是顺应市场变化进行产品创新?还是“作为国家银质奖,口感不能变,名称不能改”? “白云边”选择了后者,结果销售市场开始瓦解。 教训表明:一个产品如果不与“市”俱进,“金奖”不仅不能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梅林由此坚信:市场变,产品也必须变;“变”是企业的生命。之后,“白云边”坚持“口感听消费者的”,在全国首创“年份酒概念”,推出5年陈酿、9年陈酿、15年陈酿、20年陈酿,把价格与年份挂起钩来,在市场上掀起了年份酒旋风。与“市”俱进的创新理念,也由产品扩张到技术、管理、营销等各个领域,渗透到“白云边”的每一个角落。 (陈春保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戴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