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培训业:风景这边独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23:50  《中国商界》杂志

  文/钟言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扫荡下,投资人的脚步日异缓慢,但是中国教育培训业最近却连续出现了大单投资:安博教育获英联等投资方注资1.03亿美元;数字博识宣布成功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是一家国际大型私募股权资本;启明创投基金和美国风险投资Ignition Parters共同完成东方剑桥集团1600万美元的投资;北京红黄蓝教育机构获得了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艾威基金的投资;连锁教育机构学大教育获得了鼎晖投资近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达内IT培训集团宣布获得来自国际知名投资公司IDGVC和集富亚洲公司的融资;凯雷投资集团宣布向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服务机构北京昊月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

  来自Chinaventure中投集团对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的统计,2008年前十月,国内已披露教育业投资达18起,已披露投资金额超过2.85亿美元。教育已经成为继IT、互联网之后吸引风险投资额第三的行业,所占投资金额比例达13.68%。去年第三季度教育行业6桩投资案例共获得投资7389万美元,甚至超过了连锁经营行业的7239万美元的数字。

  寒冬中的“充电”热

  教育培训业呈现出强大的资本聚合力,原因在于这一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许多细分领域还呈现出“反周期”特点,在“寒冬”中越发热乎,因此而成为投资的避风港。

  IDGVC中国区总裁熊晓鸽在解释为何投资达内IT培训集团时表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投资会更加审慎,标准也会更加高,所以处于抗周期、抗衰退的行业中,成长性强劲,赚钱的企业才是我们的首选投资对象。”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各地的商学院火爆异常,全日制MBA课程的申请人数在2008年激增;而GMAT考试的注册人数也在增加,2008年1~9月,GMAT考试的注册人数达到129902人,比2007年同期上升了5.1%。在国内,类似的情况似乎也开始初现端倪,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将考研作为退路,以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人民币更加坚挺使得留学费用相对下降也使得出国留学成为不少人的可能选择。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就称,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减缓其营收增速,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及美国大学拓展生源以解决资金问题,公司仍将保持稳健增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新东方很明显的影响就是高中生学托福的人数增加了,而且这一块的增加不是说百分之十、二十的增加,都是百分之四五十的增加。”

  “教育确实是跟这个市场周期相反的。”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目前市场环境下,教育等行业会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和青睐。危机之下,大家正好去充电。

  财富榜样效应

  早教需求的刚性也在危机中显现。无论是经济繁荣还是萧条,教育永远不会被家长们遗忘,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人们似乎更加意识到教育是对宝宝未来的重要保障。深圳的一项调查显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552元,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家庭,孩子月消费额为1165元。如果每个孩子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最低的消费则为每月150元。目前,早教机构一般为家庭定制最短6~9个月的课程套餐,这部分的收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在部分早教机构,很多家长甚至一下子购买了3年的课程,花销数万元。有专家认为,目前早教机构开发的市场只占城市人口的10%,有早教意识的多为大城市居民或者学历较高的父母们,相信随着这一部分人群对其他群体的影响加深,早教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快速的发展。这种需求的刚性和市场的发展性被股权投资公司所青睐。

  对于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看好的也大有人在。精锐教育总裁张熙分析,未来5至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规模有望达3000亿元人民币。教育支出在中国已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支出。2007年仅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课外辅导市场产值就已超过200亿元,预计5年内将达500亿元。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吸引更多创业资本涌入。

  新东方、ATA等教育机构成功上市后的财富榜样效应,更让这些准备介入教育培训业的资本胸有成竹。老虎基金资本注入新东方之后,新东方净利润从2004财年的5340万元暴涨到2005财年的14197万元,在这之后半年内,老虎基金又累计投入1857.42万美元,陆续向新东方旧股东购买了992.7万股普通股,其持股比例升至18.93%。20个月以后新东方成功上市,以IPO当日收盘价计算,老虎基金持有股票价值超过1亿美元,相当于原始投入金额的260%。

  此外,教育培训业是现金流非常充裕的消费行业,目前中国教育机构又处于小而分散的阶段,而分散的行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机构华威国际合伙人、中国区总经理罗文倩就表示:美国教育类的上市公司多达20多家,民间的机构更是数不胜数。而华人对子女的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中国这个领域没有理由不会出现好公司。”

  把握投资机会

  不过,教育培训行业虽然是投资的避风港,这个行当的钱却并不那么好拿。

  中资教育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员就认为:教育的“反经济周期性”多年来已经为诸多欧美国家的实践所证明,但在中国,仅仅凭借这种就业市场的不景气,能否催生若干教育市场的繁荣,还存在着不确定性。首先,因就业市场问题而导致的受教育人群选择继续深造、推迟就业时间的行为,在中国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而当年的本科生在读完硕士、博士学位进入就业市场后,形势并没有根本好转,对接受教育后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受教育者的意向;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受教育者的经济实力相对有限,金融风暴中,在同时还要保证住房、医疗等正常需求的情况下,能否仍有实力支付教育所需的学费,也是个问题。

  睿源教育机构董事长牛新哲认为,经济萧条肯定会在培训领域有所反映,市民从心理上节约教育投入成为必然。此时,不少机构已开始寻求理性扩张,探索与风投资金合作的路子,只有强势品牌与强势资金携起手来,才能有效地应对市场寒流,并在危机中把握转机。

  乐富教育投资基金总经理葛文伟说:“在危机发生的情况下,金融是第一波受影响的;第二波是制造业;第三波才出现在消费领域。如果你的教育服务机构是定位在消费服务这部分而不是教育技术和设备,而且你所提供的服务市场需求没有那么迫切或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成人素质培训部分,第三波时就会受到影响;当你所提供的服务是必需品,如中小学校外培训教育,暂时还不用特别紧张;而对于类似考研机构等来说,危机还会变成机会,更多的人为了规避就业低谷可能会选择考研。”

  教育培训行业现金流好,但也有诸多不利因素:相对于其他行业,教育机构较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行业壁垒,成长性容易受到地域限制。现在教育市场的人才很多,但合适的人才不多,专业人才更少,所聘人才不能进入国家职称评选体系。表面热闹的背后,隐藏着人力资源、运营和管理经验等不足的缺陷,因此教育培训业是否能真正成为资本的“避风港”,还要看投资者各自的发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