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经济形势恶化考验中国经济政策取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0:19 南方日报

  编者按: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也是一个唇齿相依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小布什坦承美国经济处于“困难期”,话音未落,贝尔斯登就来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股价一天打五折”,看来次债危机简直就像冯小刚的那部电影名称———“没完没了”。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美联储接连不断的托市行为让投资者产生了审美疲劳症和逆向思维:你越救市,我越害怕。就像上周末美联储突降贴现率至3.25%,昨日亚太股市依然全线暴跌。而市场普通预期美联储今日极有可能降息100个基点,但降息就是“万金油”吗?

  中国经济政策将可能作出怎样的变化?外部是美次债危机四伏,内部却是CPI高企、加息压力,加上大部委改革等,抉择难度显而易见。在我们看来,“两会”过后,中国经济进入深入转轨的冲刺阶段,而转轨能否在利益分配等方面做到改进与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经济政策的取向是不是趋于更合理。

  譬如,在2007年反复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效果并不明显的背景下,2008年货币政策“篮子”中的不同调控工具究竟应该如何搭配?如果单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完成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又需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做这么一个专题策划,希望对经济政策分析的微薄之见,能给读者以一定的启发与思考。

  总量调控后更应关注微观经济体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宏观经济的问题要用总量手段来解决,而不能用对微观经济的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者行政干预来解决,但微观经济体的利益须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提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控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方面进行及时的调整。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诸位专家几乎都认为,樊纲上述言论所指,确属事关我国2008年宏观调控能否推进到位而必须正视的现实命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刘煜辉研究员告诉记者,最近不少人问他:今年的CPI已经连续两个月高居不下,你估计央行近期会不会加息?

  “目前央行能操控的空间非常有限,而单靠抑制投资和加息的方式,想把CPI压下来很难。”在刘煜辉看来,在现行体制下,加息政策会对民企的影响很大,而对大型国企影响很小。“频繁操作反而会出现很多问题,使结构性失衡更加扭曲。”

  “宏观部门的调控应该协调起来,寻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也就是超越央行,在力度和时间上把握好,看准外部情况,相机决策。”与刘煜辉的这个观点颇为相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在通货膨胀已经显露出来、CPI上去了、同时大众又很有意见的情况下,CPI上升已经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即货币总量过多的问题。”

  刘元春认为,在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关键在于对今后内外不平衡局面的把握,因此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应当有所调整,尤其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一方面,不能指望单纯的货币政策解决经济中的所有难题;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如何组合也需要更灵活。

  “我认为,央行之前的调控是有效的。”来自央行的一位受访的高级研究人士直指:必须承认,中央银行的调控不能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只能解决货币领域的问题。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则表示,宏观经济的问题要用总量手段来解决,而不能用对微观经济的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者行政干预来解决。他说,宏观问题如果用微观手段,虽然能使大众得到某种心理满足,但恐怕不能真正见效。

  “很多民生问题不应该宏观化,解决民生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宏观经济政策,期望通过货币手段来解决当下CPI上涨的压力,可能是有问题的。”刘元春指出,任何的物价上涨肯定是货币现象,这一判断没有问题,但并不是任何物价上涨都是货币发行所导致的。我国的流动性是由于大规模的贸易顺差所导致的,或者说大规模外汇储备所导致的,因此,这几年来的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带来很高的CPI,不能用货币政策解决CPI的难题。

  不合时宜的加息可能适得其反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上周二表示,央行决定是否加息,还取决于美联储的举措。由于美联储上周末已紧急降低贴现率,市场又预期美联储今日极可能减息100个基点。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央行贸然加息的可能能大大减低了。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