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提高创新能力从提高工资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8:1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评论员 阅尽

  长期以来,价廉物美可谓“中国制造”的标签。价廉是因为工资低、劳动力廉价,还因为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有点技术也多是模仿别人。但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中国制造”近年在国际市场却警报不断,一是屡遭反倾销投诉。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连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频向中国产品挥起反倾销

  大棒。二是遭遇“知识产权门”。在一些国际展会上,中国产品屡被列入侵权黑名单。所以,近年来,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

  提高创新能力有许多关注项,比如政策、税收的制度保障,又比如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但眼下最迫切的还是要提高职工工资待遇。

  工资多寡及高低与创新能力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三个基本条件:事业、待遇(工资薪酬)、工作环境中,薪酬是留住人才、确保人才专注于事业的基本物资条件。高收入未必保证吸引来高素质人才,但长期的低收入也肯定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试想,一个整日为生计发愁的人怎么可能专心致力于发明创造呢?作为企业,创新不仅要有专业人才,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配合,较好的工资待遇也是稳定员工队伍的基本前提。“德国制造”的质量和品质之所以能享誉全球,就在于其背后是千百万高素质的工人。而在德国,蓝领的收入并不比白领逊色。

  其次,工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在我国,普通大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众所周知,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投资,而消费却很难唱主角,不能不说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低工资有很大关系。要让大众消费,首先荷包里要有足够的人民币。而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消费水平相对应。消费力低下,需求不旺,自然没有多少创新的动力。

  所以,我们不能再总是津津乐道于劳动力成本低了,要知道,这种所谓的竞争优势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如果满足于此,便永远只能重复那种一架飞机换10亿件衬衫的生意,永远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而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诚然,工资的上涨,前提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离开了这些前提,一切无从谈起。

  但这些年来,国家的税收和企业利润都保持着超常规的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些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长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企业“超常规”压缩劳动力成本所致。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而同期企业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可以说,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而全国总工会2007年所做的调查显示,全国26.7%的普通工人过去5年内从未涨过工资。而同期,我国GDP却始终保持着10%上的增长率,企业利润的增长则远高于此数据。

  正因为如此,工资收入也成为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下至基层代表、上至省委书记等领导也参与其中。代表们更将工资提升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的层面上。

  所以,提高工资收入,不仅是企业的事,国家应将其作为体现劳动力价值、提高全社会生活消费水平及创造能力的重要战略来考虑,要降低收入群体的税赋,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值得欣慰的是,工资收入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且,由劳动部牵头制定的《工资条例》草案主体已完成。如果《工资条例》能尽快出台,今后,规范分配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变成权益,就有了法律保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