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演绎资本围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23:40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蓝 姝 深圳报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2007年的资本市场。”

  QFII扩容至300亿美元

  2007年最后一个月,在呼吁与传言半年多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QFII投资额度从100亿美元扩大到300亿美元,潜行5年的QFII们即将获得试行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容。大量的额度增加背后,在这一场中国繁荣和经济增长的豪华盛宴里,QFII们收益丰厚。显然,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与加息,对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来说,这场盛宴的华彩乐章才刚刚开始。

  2002年股市1000点时进场的QFII,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摩根大通与雷曼兄弟,他们在市场最底部进入并抄到了天底,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他们发现,现在中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好赚钱的市场,没有哪个市场能够让他们像中国市场一样,在短时期内获得了超额利润。

  从2002年试点时候的40亿美元,到2005年7月增加额度60亿美元,到最近的额度增加到300亿美元。中国资本在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旋律中,一步一步进入国际舞台。

  而QFII的一举一动开始如此影响和牵动我们的目光,从年初主要国际机构的共识——中国股市进入“一个新的投资时代”,到股市5000点时QFII们唱空中国A股,认为估值过高、存在泡沫,在种种声音的背后,QFII为他们的利益诉求谋求话语权,谋求对于实现其利益更有利的政策与市场环境。而这一点,或许使得他们有些时候并不见得言行一致,类似5·30调整前的QFII唱空呼吁政策打压股市、瑞银们的中国神华百元报告。

  QDII首航遭遇逆风

  在QFII们大举收获、中国资本市场最热闹的时候,QDII们带着特殊的使命高调出海了;不仅仅是解决A股市场的巨量囤积资金的出路问题,QDII们似乎雄心勃勃,“不仅只让别人赚我们的钱,我们也应该去赚别人的银子”。

  从2006年中期开闸放水,一年来,QDII规模上迅速羽翼丰满,265.88亿美元——2020.68亿元人民币身后,基金、银行、券商、信托、保险五类金融机构形成了“五龙出海”格局。

  于管理层而言,国外的资本引进来,内地的资金走出去,是一种资本层面上的对等开放,放孩子入水,才能真正学会游泳。另一方面,面对储蓄搬家型的汹涌资金流,解决流动性过剩,需要寻求A股以外的更广阔的投资渠道。于机构而言,募集QDII资金是最好时机,尝到A股甜头的中小投资者憧憬着国际资本市场的遍地黄金,对于QDII的初期认购表现出极大热情。

  然而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QDII们的出海淘金梦想背后却伴随点点苦涩:首只基金QDII产品华安国际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仅2.77%,基金系4只新QDII产品全部跌破面值,以建行“海盈”1号为代表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净值全线下跌,银行系、基金系等QDII的出海主力出师不利的消息纷纷传来。

  事实上,对于狂热的国内机构投资者来说,泼点冷水,交点学费,未尝不是好事:冷水使人清醒与正视现实。中国A股市场的钱太好赚了,在A股资本市场百年难遇的花样年华里,国内机构们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在快速赚钱的良好感觉里,机构们开始膨胀,似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遍地黄金,他们将在A股市场通常的操作获利的手法带到国际资本市场上,梦想着用A股市场模式来赚钱,现实告诉他们这一套行不通,要在成熟的国际资本舞台上大展身手,我们的机构还是多么需要内功修炼。

  更不能将失败简单归结于国际资本市场低迷,缺少投资机会,事实上,应该看到,在国内银行系QDII净值纷纷下跌的时候,外资银行汇丰、东亚银行此前的类QDII产品却已回报不俗连连揽客,花旗推出的美林矿业基金在5年内净值翻了8倍,东亚旗下的东亚信托港股基金在与国内QDII们相同的周期内收益率80%。

  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前被呛了一口水,是提醒我们自己要具备足够的游泳技能,不能因为呛水了就怀着怨恨放弃更广阔的海洋。

  港股直通车启动又刹车

  与通过机构间接投资A股以外资本市场所不同的是,港股直通车的设想是让中小投资者直接搭乘前往香港投资的直达列车。与它的突然宣告推出和突然无限期搁浅一样,港股直通车身前身后充满了戏剧色彩。

  宣告港股直通车的是央行外汇管理局,8月20日其宣布在天津滨海新区中行分支机构网点试点“港股直通车”,港股直通车推出的目的只是在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日益交融的背景下,给内地居民直接投资港股的名正言顺的机会与渠道,部分解决流动性问题,同时,给当时呈现低迷迹象的香港股市注入兴奋剂。港股直通车消息一宣布,香港股市突然井喷。然而,这似乎是一个单纯的、不考虑其他复杂的综合性因素的良好设想。

  当赶到天津开户的散户资金还没有来得及踏上香港股市的边缘,“港股直通车”在暂缓施行中无限期搁浅。从乘兴而来的中小散户缺乏投资知识与经验、再到资金代理机构的利益格局划分层面上,都有着充分的理由质疑港股直通车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与仓促,然而,这似乎不是根本的理由。

  在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又缺乏足够的缓冲等细节与技术性措施的时候,突然局部的资本项目开放,意味着中国将在资本管制的堤坝上开一个大洞。在境外资金热钱囤积、虎视与对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轻易放弃资本管制的长城,无异于招徕全世界美元通过香港这一平台向中国概念资产发起一轮全面攻击。在目前我国国内银行金融行业的抗风险能力、金融安全制度的完备性、汇率和利率制度的市场化等资本项目开放的刚性前提条件无法随意突破,资本项目开放更是应当谨慎而渐进,力求通过程序设计和缓冲制度做到扬长避短。基于这些顾虑,余永定、马红漫等专家学者组成了强大的反对开通直通车的阵营。

  中投横空出世扮特别角色

  手捏着上万亿美元外汇资产,作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主权投资基金,今年10月才低调挂牌的中投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中投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外汇投资模式的重大改革,中投改变了以往购买美国国债式的被动投资、坐等美元贬值的外汇投资方式,以新的主动型投资之舰出航。中投的使命不仅仅是使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还包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国大企业提供金融资源,以最终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与大多数主权投资基金不同的是,中投的执行董事由国家财政、金融部委的官员们组成,官员们如何保证中投的专业化投资、如何搭建业绩考评体系,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投在黑石的投资举措在国际国内备受关注。

  尽管其第一笔投资对于黑石(另称“百事通”)的30亿美元“处女投”已经账面亏损近30%,在11月底时已经亏损65亿人民币,中投(中国投资公司)依然在意兴阑珊布局它的全球投资计划,中投正在自己的招聘网站里大张旗鼓招聘其包括欧洲市场、北美和日本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的投资管理人员。

  12月19日,中投宣布斥资约50亿美元入股华尔街老牌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获得摩根士丹利9.9%的股权,成为摩根士丹利银行中仅次于美国道富集团的第二大股东,但与黑石的投资一样,中投在“摩根士丹利的董事会中没有席位,也不能直接影响其管理”,但这一次,中投的第三笔投资似乎获得了好名声,美联社在评论中称,中投的资金输血“是给在次级债券投资失败的公司带来的帮助”,并“可能是次贷危机开始结束的迹象”,尽管中投宣布入股后大摩宣布的四季度报表相当“丑陋”,不但公司当季亏损35.6亿美元,并且为次级房贷进行了高达94亿美元的减值准备。消息宣布后当天大摩股价逆市大涨4.18%,随后又持续上涨至54.37美元。相当多的国内外投资专家都认为中投这一次的投资很值,“这是一笔很难亏损的交易”。

  无论如何,至少意味着在黑石交过学费的中投在走向一个主权基金成熟的路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