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的2007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6:49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包 涵 北京报道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年纪轻轻,却掌管着市值上百亿的资金,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业绩捍卫者,抗压者。每天8点不到,他们就来到办公室,必须要赶在晨会以前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当天的各类财经证券报纸和分析机构传来的电子邮件,以便开会时同各方进行有效沟通。9点半开市,一天的操作正式开始。交易时间手机永远是关着的,也许还安详躺在储物柜的某一隅。下午交易结束,继续与投研人员总结当天行情,商讨次日对策,对后市做出判断。晚上回家阅读研究报告。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吓跑人才,2007年,这个神秘群体的数量还在增加。

  他们担负重任,代表着市场真正的“主力”,他们是职业基金经理人,投资者眼中真正的明星。已经过去的2007年给了他们怎样的意义?

  我是谁不重要

  “我是谁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对很多人来说,我在做的这件事比我重要。”建信优化配置基金经理陈鹏坐在记者对面,看起来还不到30岁,却有着与年龄相异的成熟和宁静。“基金经理只是一个职业,在一个框架里照各种各样的规矩办事儿,得益于社会对基金市场的关注。市场好了,大家赚钱,然后将功劳归于基金经理一个人身上,其实我们只是在这个位子上做了这份工作而已,一个人能成什么事呢,整个团队协作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我的工作也并不神秘,阅读研究报告,去上市公司调研、出差,与投研人员的交流几乎构成了我大部分生活。”

  多数基民想象中的基金经理人都有翻云覆雨的能力,手里拿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随时都能给市场有力一击。“没那么神,我们是有层层授权的。”陈鹏告诉记者,证监会给基金公司下达的权限大概是投资额度的10%,基金公司再给投资决策委员会授权,投委会又给投资部授权,然后由投资部给基金经理授权。“我们发出买卖价格和数量范围的指令,由交易员操作。”

  当然,对个人权限的理解并非死的。“你是基金经理,你有能动性。必要的话,你可以根据你的逻辑和掌握的信息向上争取更多的额度,层层申请,当然,再多也是不可能超过证监会10%的规定。争取到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框架证明它,说服你的上级相信你。”

  压力

  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轻松,如何掌管好投资者的财富,对他们是一种无时不在的压力。

  “政策刚出台你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判断,而且这判断必须在几天之内形成。”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陈丰表示,今年11月,从紧货币政策、第二套房的贷款政策相继出台,“第一天出台,第二天你就要拿出基本判断,非常赶。而大家还在担忧今年的调整时,你却要开始着手打算明年的布局了。做基金经理就是要不断面对变化,随时调整策略”。

  陈鹏知道,很多基金公司都在这次泥沙俱下的调整中遭遇了赎回压力,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仓,“这次的调整改变了市场对后市的看法,基金经理间的观点也开始发生分歧,不过有分歧挺好,有分歧机会就多了,避免了抱团儿,有利于投资的多样化,当然,后期的业绩也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差异。我倒是觉得投资者的观念需要转变一下,基金不是股票,它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如果紧盯着明天,或下一周,或下一个月的利空不放,那我们谁都没法放松。只要你相信这场盛宴没结束,我们就一定还有机会”。

  2007年过去了,基金经理的作用到底是更突出了还是更弱化了?“两方面看。一方面,确实有很多基民看经理买基金。把钱交给人管,肯定希望找一个信得过的,对于他们来说,基金经理的作用肯定更突出了,经理就是它的品牌。但另一方面,更多的人还是关注基金公司以往的业绩,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基金公司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任何一只基金都不可能年年都好,基金经理一时把一个基金管的多出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如果他的投资较为稳健,每年都保持不错,说明他能够跟得上市场的变化,那我觉得后者更值得信赖。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很多看似起伏较大的业绩背后,基金经理的逻辑其实是一致的。有的基金经理重视仓位的比重,有的注重行业层面的选择,有的则更重视个股,这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投资风格。”

  “千基一面”?

  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陈丰说:“前两年刚接触到中国台湾地区基金公司的老总,听他们说自己的公司管理1000亿元的基金总量,真能吓我一跳。没想到今年的博时总量已经是2500多亿元了。以往去加拿大的基金公司考察,那里管理上百亿元的基金经理只有几个,现在我们公司管理上百亿元的基金经理不比他们少。”

  2007年,国人主动完成了自身的投资启蒙,基金总量飞速扩大。量大的同时也突显出基金业的某些问题,其中“千基一面”造成的基金同质化问题就使得以价值投资为本的基金失去应有的特色。

  “今年的规模确实大了,不过成交量也大了。还好,这没给我们的资产管理带来太大问题。”陈鹏说,“不过我不太认同‘千基一面’的说法。打个比方,外国人看我们亚洲人都长得差不多,但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个性是不同的。买一只股票同样如此,每个基金经理的逻辑不尽相同,看好的方面不一样,投资的长短,持有量的差异都会造成业绩的巨大差距。人们这样认为,也许只是因为他们对这只基金不了解。”

  大成蓝筹稳健的基金经理施永辉也表示,“我跟大家拿的东西都差不多,市场趋势的判断也相差无几。我们都拿大盘蓝筹,都知道长牛不会立马结束,可除此之外,总会有差别,那差别在哪儿呢?也许你比别人研究深刻一点,主动承担的风险多一点,前瞻性强一点,就可能凭这‘一点’获得比别人高的超额收益”。

  价值投资是什么

  无论公募还是私募,价值投资都是他们的共同选择,他们坚信时间是优质公司最好的伙伴。

  广发策略优选基金经理何震说,“股价最终还会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只要它有着良好的基本面,即使因为非理性原因下跌,也迟早会回归。资金只是跟随这个基本面来变化的,没有基本面就没有资金。最主要是你真的能按照一个严格的程序来走,不会稍有变化就放弃。很多人未必是眼光有问题,就是输在坚持上,吃了放弃的亏”。

  而对基本面的研究,得益于对上市公司的实际了解。

  “信任是一个团队的基础,我信任我的研究员,我像相信他那样相信他的研究报告。同时,我也相信自己,坚守我自己的逻辑,客观地看待报告。研究员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框架,不会替我下结论,最终作出指令的还是我自己。我自己也去上市公司调研,同高管定期见面。有的东西必须要亲临基层实地观察才能有最客观的认识,我也经常遇见实地考察跟我初期掌握的资料不符的情况,所以我更相信我自己的眼睛,相信依靠真实信息才能作出对企业最科学严密的估值判断,而一天到晚关在家里看别人的资料怎么可能成功呢?”陈鹏说。

  诱惑

  基金经理的价值在牛市中得到大幅提升,基金行业的一份薪酬报告表示,基金经理的年薪平均处在39万到70万的薪水,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基金经理的年薪已经以百万计。很多基金公司为留住人才不惜加薪,却依然无法抑制基金经理的流动,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时间不超过一年半,并逐渐向低龄化发展。今年5月,更是出现了公募基金跳私募的风潮。

  “公募人才向私募流动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私募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业绩与个人利益的紧密挂钩形成了强大的动力,这股动力驱使基金经理全力寻求投资的价值洼地,要把业绩做到最好,因此私募在挖掘力度、实地调研的深度以及持股集中度上都与公募不同。”泰达荷银基金经理李泽刚表示。

  “这一点我同意,私募基金的存在今后将会是一个常态,我们国家刚开始做,是一个好事儿。”陈鹏说,“现在大家给公募的压力很大,对基金经理实行季度考核,每次排名末尾的几个基金经理都会作出相应的工作调整。我个人觉得,私募对基金经理来说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压力不这么大,收入却是公募基金经理的几十倍。但是这种诱惑不见得对谁都有意义,公募基金为基金经理建立的广阔、专业的知识平台,配置的优质的投研队伍绝对是私募基金无法比拟的。在大基金工作,由于管理的资产规模很大,也是基金经理自我锻炼和素质提升的好机会。所以去公募还是私募,真是一个很个人的选择。”

  说起基金经理的2007年,就不能不提到老鼠仓。5月份的唐健事件带给基金业不小的震动。大家在考问基金经理的职业操守时,基金核心人员的股权激励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公募行业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等,令一些基金经理走上歧途。“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建老鼠仓赚钱,对其他基金投资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无论怎样说都是不对的。但辩证地看,老鼠仓折射出来的公募基金人才保留和人才激励的制度缺陷问题,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基金经理,为投资人创造巨额利益的同时,自己却无法分享到投资的快感,甚至连投资资格都不具备,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如果改善激励制度,像海外那样政策宽松,也许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老鼠仓的问题。监管层应对制度进行重新的考量,适度放宽,否则公募经理离职的问题仍不能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