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南中国的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1:14 财富时报

  呙中校 文

  加上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到现在已经有6个地区作为新特区成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另外4个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都和重庆。据报道,未来两三年内,国家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国家级试验区,那么最早申报国家“综改”而一直未能如愿的深圳,要正式成为“新特区”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

  目前新特区已经形成东、西、北、中的试验布局,而位于华南的、中国经济三大引擎之一的珠三角为什么没有一个?深圳是最早向国务院申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但为何一直没有得到正式批复?深圳作为“特区”到现在又“特”在哪里?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向人大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落实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显然,把深圳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央不但有此打算,而且已经提上日程。

  在国家发改委向人大提交这个报告之后,深圳媒体将其解读为深圳的申请已经获得批准,但是让人困惑的是,大家一直没有见到国务院办公会议上通过申请的相关资料。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以及重庆和成都分别是在2005年6月、2006年6月以及今年6月获得国务院通过的,而深圳似乎就差跨过这最后一道门槛。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尽管深圳没有被正式命名‘综改’试点,但高层已视其为试点,鼓励其继续为新改革探路。”这与2005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深圳时的讲话遥相呼应:“经济特区本来就具有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和使命,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国家改革创新综合试点工作。”

  为什么中央一直不肯“扶正”深圳新特区?这个问题的确费思量。我认为原因与深港创新圈、泛珠三角合作、十一五规划等战略构想一样,中央政府还在等待一个更成熟的战略时机。

  深港创新圈构想首先由深圳方面提出,由于这个方案可以弥补香港发展科技产业的不足,而在近两年得到香港方面的积极回应。不过,香港方面自然不满足于此,他们有自己更大的打算——“港深大都会”方案,因此深港创新圈的发挥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对这两个方案,中央都没有明确表态。深圳方面一直希望深港创新圈能够作为国家战略来发展,但是无论从方案本身还是从实际条件、时机来看,这个可能性都很低。

  第二大问题是泛珠三角合作为什么没有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这一宏大构想如果成功,几乎可以解决中国半壁江山的发展问题。但也许兹事体大,中央不能不慎重。而且,泛珠三角与中国长久形成的区域发展理念不尽吻合,比如江西这个传统上属于华东经济圈的省份,在泛珠三角就显得不伦不类,尽管珠江水系的确涵盖了江西省的部分地区。另外,出于资源的考虑把云南、四川拉进来也是值得商榷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以广东为主导的方案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清晰的,至少没有体现出香港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第三大问题——为什么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不但泛珠三角合作没有列入中央级规划,就连广东省也没有单独提出。广东有学者担忧,“与之相对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已被作为中央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尽管国家发改委在回应这个问题时指出,珠三角之所以未被单独提出,是因为该地区问题可以在省内解决,无须提至国家层面。但实际问题也并不那么简单,泛珠三角合作,珠三角内部合作都涉及港澳,必须在中央层面进行协调。

  “十一五”规划对广东及珠三角的交待不清不楚,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但是却给珠三角更大的想象空间——中央认为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从一个中国社会急遽转型,并作为世界大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提出,而现在的区域合作方案都不足以支持中央的宏伟构想,都是局部性部署,缺少全局性战略。从这点来看,中央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战略不但积极稳健,而且是着眼于千秋万代,而不急于一时一地。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