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关经济转型无关阴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1:00 南方都市报

  社论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这是继1993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再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取消“适度”二字,说明决策层对于经济过热的严重担忧。从2004年以来,我国虽然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但并没有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这也是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转向“从紧”的重要原因。

  此次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周期的变动,而是中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大变化的明确信号。此次调整有关中国经济的转型,而无关货币阴谋。

  这次的紧缩型

宏观调控与前两次有本质区别。从表面上看,此次的宏观调整似乎属于未雨绸缪,全年4.5%左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今年前三季度25.7%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8%左右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比起1988、1993年都下降了近一半左右。此时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显然是因为出现了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使用不同,此次稳健的货币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并行,说明问题主要出在货币方面,而不是政府投资等方面。由此,政策的着力点也不再是财政政策而是货币政策。

  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只有对货币体制进行彻底改革,才能解决我国经济的周期性痉挛症。众所周知,从1994年实行汇率体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虽然名义上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但实际上以盯住美元为主,使汇率丧失了主动调节的控制权。随着低息美元的泛滥,人民币流动性无法扼制,货币无法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只要资本市场、企业投资稍有增加,经济热度就急速蹿升。目前CPI的结构性上升被许多人视为一轮新的经济过热周期爆发的象征。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然大举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变以外汇占款为主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营造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环境。从国内外发展态势来看,明年汇率的大幅上升或者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已经是无法避免之事。这既是发达国家强加给中国的压力,也是中国经济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内生要求。在此有必要破除货币战争阴谋论的心魔,一只蚊子可以叮在老虎背上,一只牛如何叮得住?低息美元大行其道造成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这固然是美元向全世界征收的铸币税,何尝不是说明中国已经到了从美元的老虎背上下来,夺回货币主动权的关键时刻?

  如果以为汇率改革是一场阴谋(正如最近备受争议的畅销书《货币战争》所论),只要是国外逼迫的全部予以反对,那就只有让中国的货币制度返回盯住美元这一不合时宜的道路上去,重新将人民币的未来交给自己的贸易对手。这种做法貌似高明其实短视,貌似有原则其实是偏执。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在今年的基础上略有下降而不是急速下降,软着陆是各方追求的共同目标。现在惟一的风险在于,实现目标的过激手段有可能使经济周期溢出执政者这只如来佛的手掌之外。

  这也有前车之鉴,虽然前两次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的为经济降温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主要表现在经济急剧降温之后,导致银行坏账快速增长,许多金融机构处于技术破产边缘,政府不得不再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对金融机构进行坏账剥离、注资等非常规手段,防止金融机构从根本上拖垮中国经济。

  央行行长周小川提醒宏观调控防止矫枉过正是着眼于历史教训的沉痛之语,经此轮经济周期,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拥有了远高于公布的房贷量,以及大量以土地为抵押的信贷产品,如果土地与房产价格大幅缩水,直接的表现就是银行的坏账大量增加。不仅如此,如果信贷急剧压缩,还将造成大量融资渠道不畅的中小企业的破产与倒闭。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金融机构要禁得起经济下行周期的考验,这句话对除政府重点保障之外的所有的企业都适用。

  从紧的尺度成为经济软着陆的关键,有关方面理应从长远的经济发展动力出发,考虑市场主体的承受力,以明确的标准给予市场主体充足的信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