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妖魔化中国制造的不实报道可休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07: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畅 日本贸易振兴会近日进行了一项国际调查,了解各国政府对于中国产品的态度和动向。不少国家或地区表现出理性的态度,愿与中国携手积极应对产品质量问题。中国已经在行动,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加强管理力度,努力在经济领域提高实力、增信释疑。 对于食品自给率较低的日本来说,没有中国产品,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有经济界人士表示,希望中国产品恢复质量信誉,这对双方都有利。但是,一些有失公正的媒体报道,使本就极易受舆论影响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产生偏激甚至“妖魔化”的印象。 日本不乏严肃的报章杂志。它们重视原则,坚持较为冷静、客观的报道。但另有某些媒体报差不报优、报偏不报全,用耸人听闻的字眼夸大渲染中国产品问题,以提高自身的发行量或收视率。负面新闻总会给人印象更深。一位日本新闻记者曾说,我们的新闻是商业化运作,什么能吸引读者,我们就报道什么。至于是否全面、客观、公正,要靠读者自己判断。这种说法大概代表了一部分媒体从业者的思维模式。 在中国产品问题上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将个别问题扩大化,这样做损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产品的形象,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伤害。就日本而言,对于中国产品问题夸大其辞的负面新闻之所以能够蛊惑受众,其背后至少有两层心理原因:一是 食品安全问题在日本社会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日本在这方面丑闻层出不穷,远有雪印牛奶、不二家奶芙的质量漏洞,近有掺假牛肉和北海道特产点心“白色恋人”篡改保质期的问题。对于在食品方面相当挑剔的日本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原本就是个敏感话题。中国产品无处不在,发生的问题即便仅是局部,也会剧烈牵动舆论神经。此外,一些媒体对中国迅速发展本来就怀有不平衡心理。忧虑不安和幸灾乐祸相交织,使中国产品问题的报道必然失之倨傲偏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今天,无端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善意合作才会双赢乃至多赢。实际上,中国出口商品经得起检验。与此同时,中国欢迎贸易伙伴按国际标准对中国产品做出理性、公正、客观的检验和评价,所反对的是那些从整体上丑化“中国制造”的不实报道。中国产品在继续改进质量的同时,理应保持继续走向世界的自信。根据日本财务省近日的报告,2007年上半年,日本的中国食品进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8%;7月份中国产品进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已连续4个月处于增长态势。在这些事实面前,那些居心叵测的不实报道可以休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