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因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04:1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王平 3月13日上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我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但是我承认,现在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有30%的当期大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还没有找到工作。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困扰着许多人。有人认为,经过连年扩招,我国大学生数量已经过剩,进而导致了失业。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大学以上人口比重至今严重偏低。我国25岁及25岁以上人口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只占3.6%,到2004年也才提高到5.77%,而美国为46.5%、日本为20.7% 、加拿大为21.4%、澳大利亚为 21.5%。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还很少,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既然这样,为何大学生就业还如此之难呢?根源在于,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不供应,非常短缺,而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大学又拼命培养,导致过剩,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其实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许多高校仍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而非实际调查闭门造车,相关教材也过于陈旧,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为社会所接受? 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无所不在的浮躁氛围,又加剧了结构性矛盾。现在,许多高校对教学的忽略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些高校纷纷大兴土木,建造豪华校园,而对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则非常吝啬,这种主次颠倒的做法在眼下极其普遍,许多高校以近乎暴发户的心态扩张,而对高校最核心的教学工作置之不理,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远离社会的需要。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常常不得不对其进行二次培养,这无疑将加大用人单位的成本,令其头痛不已,渐渐失去对大学毕业生的兴趣,许多用人单位招生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也是基于这一苦衷。 应该认识到,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许多单位急需专业型人才,中国高校目前的培养机制无法适应这一现实需要,而且,至今也没能走出攀比豪华的浮躁心态,真正把重点放在对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上。如果高校不走出歧途,大学生结构性过剩因素就可能继续伴随着就业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