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抑制流动性过剩须多方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01:31 金时网·金融时报

  央行日前发布的2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双双提升,其中M1增速延续了1月份的强劲势头,以21%的同比增幅创下近6年半以来的新高,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138亿元,同比多增2647亿元,消除春节所在月份不一致的影响,前两个月合计新增信贷规模已高达9814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266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显然,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增长已出现总体反弹。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也分别发布了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比去年同月上涨2.6%,而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37.57亿美元,创下了去年年初以来的第二个单月新高,仅略低于去年10月份23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前两个月合计3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4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公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但从2月份金融运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长期贷款增加1387亿元,创出2004年以来单月新高,表明当月的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较大。同时,1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企业存款858亿元,同比多增3395亿元,其中活期存款新增1222亿元,同比多增4943亿元;定期存款比上月减少365亿元,同比多减少1548亿元。企业定期存款减少,而活期存款新增数据较高,说明了企业将部分定期存款转入活期存款,可能用于

资本市场投资,这无疑也加大了市场流动性过剩压力。

  无论从年初央行的信贷数据,还是海关总署的外贸顺差来看,流动性过剩压力均有增无减,而如此大的贸易顺差对目前的国际贸易摩擦更是“雪上加霜”。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这说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中国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则在日前表示,“中国政府并不追求大额的贸易顺差,始终希望有一个国际收支平衡的局面。但是顺差的形成并不仅仅、或者不是主要因为贸易的原因,它是产业结构以及国际经济的总体形势所决定的。因此我们也不能设想在短期内或者仅仅通过贸易措施就解决顺差问题。”

  为此,央行不得不继续加大公开市场票据发行力度,对冲增长较快的外汇占款。在大量回笼货币的同时,针对2月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央行向部分交易商定向发行了3年期票据以回收流动性。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公开市场通过发行票据回笼资金3610亿元,到期票据投放资金750亿元,净回笼2860亿元,创下单周净回笼新高。

  尽管央行天量净回笼资金,但依然未改货币市场资金宽松格局,机构备付充足且融出资金的机构较多。数据与专家的观点都说明,虽然央行采取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票据等一系列紧缩手段,但仍然难以解决双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另有数据显示,2月份新增外汇占款3119亿元,前两个月同比共多增2078亿元,这使得今年流动性过剩现象可能比去年更为严重。

  未来如果不进一步采取紧缩措施,相信在银行信贷快速扩张支持下,投资增速可能会出现大幅反弹。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流动性问题仍将是央行今后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快扩大内需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央行官员也曾表示,中国提升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空间,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仍有再次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央行的主要目标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上周发行定向票据表明央行的调控政策依然以流动性控制为主,但毕竟过低的利率水平仍将刺激贷款需求。显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替代加息,若通胀压力逐渐加大,则调整利率和加快

人民币升值是央行改变流动性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专家建议,可通过取消利息税及直接加息的方式提高利率来抑制资产泡沫继续膨胀,降低金融风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1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